第23章 筹备家禽&水产&野生养殖2

换源:

  李信说:“村里也能设个点,卖给乡亲们,还能省运费。”李信思考着说道,眼神中透着务实,他觉得这样既能方便村民,又能增加养殖厂的收入。

刘玉娟补充:“把蛋加工成咸鸭蛋、松花蛋,能放久些,还能多卖点钱。”刘玉娟眼睛一亮,兴奋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她对这个增加收益的方法充满期待。

龙天武安排:“王川联系外面的买家,李信叔规划村里的销售点,刘玉娟研究加工方法。以后再慢慢拓展其他销路。”

最后,龙天武总结道:“今天大家讨论得很充分,这养殖厂是咱们村的新希望。萧公负责整体规划和布局;李信叔张贴告示招募养殖能手,筹备培训,规划村里销售点;赵明叔和我去丈量村西头土地,找懂医术的人;王川跑官府,争取支持,联系外部买家;杨慧和刘玉娟负责养殖厂的日常管理、准备防疫物资、制定疫病监测流程,研究蛋类加工方法。大家按分工赶紧行动,有问题随时说,咱们一起把养殖厂办好,让村子更富裕!”龙天武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眼神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养殖厂成功后的繁荣景象。

众人带着任务各自散去。王川走在前往官府的土路上,心中既期待又忐忑。路旁的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几只昆虫从草丛中飞起。他看着自己身上这身虽然整洁但已有些陈旧的官袍,暗自想着一定要利用好自己在官府的人脉,为养殖厂争取到最大的支持。“这次可一定要成功,不能辜负龙公子的期望。”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养殖计划,加快了脚步。

来到官府,王川在衙门外等待了许久,才终于见到了熟悉的官员。他满脸堆笑,恭敬地递上养殖计划,说道:“大人,您看看,这是我们山神村的养殖计划,不仅能让村民增收,还能为官府增加赋税,恳请大人支持啊。”

官员接过计划,随意翻了几页,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就你们村?还想养野生动物?这风险谁来承担?而且你们的排污处理方案也不完善,这可不行。”王川心中一紧,额头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连忙解释道:“大人,我们会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疫和排污工作,还请大人给个机会。我们已经想好了具体的措施,比如定期清理养殖厂,设置专门的排污渠道……”

官员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打断他:“先放这吧,等研究研究再说。”王川无奈,只能退了出去,心中暗暗发愁。“这可怎么办?要是官府不支持,养殖厂的计划可就悬了。”他一边走一边唉声叹气,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另一边,李信带着几个村民在周边村子张贴招募养殖能手的告示。他们每到一个村子,都引来不少村民的围观。李信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山神村的待遇,可村民们大多只是看看,并没有人当场报名。一个村民疑惑地说:“去你们村干活,工钱真能按时给?不会是骗人的吧?”李信赶忙解释:“我们龙公子向来言出必行,工钱肯定按时发,还管吃住,条件绝对优厚。我们村现在发展得可好了,有自来水,还有各种生意,大家都过得不错。”

另一个村民挠挠头,接话道:“话是这么说,可我们也没听说过你们村有啥大本事,这养殖能行吗?我听说养殖可不容易,要是养不好,赔了钱咋办?”李信拍着胸脯保证:“我们村现在发展得可好了,龙公子点子多,跟着他干,肯定有前途。这次养殖厂我们请了有经验的人来指导,只要大家肯学,肯定没问题。而且就算遇到困难,龙公子也会带着大家一起解决的。”可村民们还是将信将疑,这让李信心急如焚。“这可怎么说服他们呢?”李信眉头紧锁,心里十分焦急。

与此同时,杨慧和刘玉娟在村里忙着列出防疫物资清单。她们在屋内翻箱倒柜,寻找着可以记录的竹简。杨慧一边找一边念叨:“这草药得准备充足,石灰也不能少,可这清单到底咋写才好呢?”刘玉娟安慰道:“别着急,咱们一样样来。先把想到的都记下来,缺啥再问别人。”杨慧叹口气说:“唉,真怕自己做不好,要是养殖厂出问题,可咋向大家交代。这关系到村里这么多人的生计,我压力太大了。”

刘玉娟握住她的手说:“别怕,有我呢,咱们一起努力。龙公子既然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我们,就是相信我们能做好,咱们可不能辜负他的信任。”两人好不容易写好清单,准备去采购,却发现市场上物资有限,部分草药价格昂贵,采购进度缓慢。“这可怎么办?这么贵的草药,咱们的钱不够买啊。”杨慧看着手中的钱袋,一脸发愁。刘玉娟也皱起眉头:“要不咱们去别的地方看看,说不定有便宜点的。”

赵明则在村子里四处寻找懂医术的人。他找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问了不少人,得到的答复却大多是失望。“唉,难道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吗?”赵明眉头紧锁,满脸疲惫,心中充满了挫败感。他走在村里的小路上,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更加着急。“养殖厂可不能因为找不到懂医术的人就耽误了,我再去邻村找找看。”

几天过去了,王川再次前往官府,却依旧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官员们还是对养殖厂的规划诸多质疑,这让王川感到无比沮丧。他走出官府大门,望着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说服他们。”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对策,突然想到可以找一些在官府有影响力的人帮忙说情。“对,我去找找张大人,他和这位官员关系不错,说不定能帮上忙。”王川想到这个办法,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李信在招募养殖能手方面也毫无进展,他心急如焚,决定改变策略。他不再仅仅张贴告示,而是挨家挨户上门拜访。每到一户,他都耐心地向村民们介绍山神村的发展前景,详细解释待遇条件,还承诺会安排舒适的住宿和可口的饭菜。“我们龙公子为村子做了很多实事,这次养殖厂肯定能成功,大家跟着我们干,准没错!我们村的红砖厂、水泥厂生意都很好,养殖厂以后也会一样。而且我们还会教大家养殖技术,让大家都能学到本事。”李信真诚的话语,逐渐打动了一些村民的心。

一个年轻的村民犹豫着说:“听起来确实不错,可我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走不开啊。”李信连忙说:“这事儿好商量,等你在我们村干得稳定了,把家人接过去也行,村里会照顾好他们的。我们村现在发展得好,有能力照顾大家的家人。”另一个中年村民说:“我倒是有点心动,就是不知道这养殖难不难,我怕学不会。我以前可没养过这些东西,心里没底。”李信笑着说:“放心,我们会请最好的师傅教你们,只要你肯学,肯定没问题。我们还会安排专人指导,从最基础的开始教,你不用担心学不会。”

杨慧和刘玉娟在采购防疫物资时,遇到了邻村的一位好心人。这位好心人告诉她们,在深山里有一种草药,不仅效果好,而且价格便宜,只是采摘难度较大。两人听闻,喜出望外,决定一起去深山寻找。她们背着竹篓,手持镰刀,小心翼翼地在山林中穿梭。山林里荆棘丛生,不时有蚊虫叮咬,但她们顾不上这些,一心只想着找到草药。

终于,在一处偏僻的山谷里,她们发现了这种草药,两人兴奋不已,连忙采摘起来。杨慧开心地说:“太好了,这下防疫物资有着落了,回去大家肯定高兴。这些草药要是能帮上忙,养殖厂就能顺利进行了。”刘玉娟也笑着说:“是啊,咱们这一趟没白来,辛苦点也值了。不过咱们得小心点,多采点带回去,以备不时之需。”

赵明也没有放弃寻找懂医术的人。他一路打听,来到了邻村。在邻村的集市上,他遇到了一位郎中。这位郎中鹤发童颜,背着一个药箱,正准备给人看病。赵明急忙走上前去,向郎中说明了来意。郎中听后,微微皱眉,说道:“去你们村传授疫病防治知识,倒也不是不行,只是我平日里也有自己的事务,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赵明心中一紧,忙说道:“郎中,我们也知晓您事务繁忙,只需您偶尔去指导指导就行,传授些关键的防治方法,我们一定感激不尽。”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小袋铜钱,递向郎中,“这是一点心意,还望您收下。”郎中看着那袋铜钱,又看了看赵明诚恳的眼神,犹豫片刻后,接过铜钱道:“罢了,看在你这份诚意上,我便答应你。但我只能每月去一两次,你们得用心学。”赵明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多谢郎中!您放心,我们肯定认真学!”

此时,在山神村,村民们也在议论纷纷。几个妇女聚在村口的老树下,一边做着手中的针线活,一边谈论着养殖厂的事。其中一个妇女说道:“听说村里要办养殖厂了,也不知能不能成。”另一个妇女附和道:“是啊,要是真能行,咱们以后的日子说不定能更好,就是不知道这活儿累不累。”还有个年轻媳妇好奇地问:“那咱能去里面干活吗?能挣多少钱呀?”

而在村子的另一边,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在讨论着。一个小伙子兴奋地说:“要是养殖厂办起来,我就去报名,说不定能学到一门手艺呢!”另一个却有些担忧:“就怕这养殖厂不长久,到时候咱们白忙活一场。”旁边一个年纪稍大的男子劝说道:“龙公子做事向来靠谱,之前引水、做豆腐都成功了,这次养殖厂肯定也没问题,咱们得相信他。”

过了几天,李信的努力有了成效,有几位经验丰富的养殖能手被他的诚意打动,决定来山神村试一试。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跟着李信来到村里。其中一位姓张的老师傅看着村里的环境,微微点头:“这村子看着倒是个好地方,希望这次能有个好发展。”李信笑着说:“张师傅,您就放心吧,跟着我们龙公子干,准没错!”

同一时间,王川在找了张大人帮忙说情后,官府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官员把王川叫到官府,对他说:“看在张大人的面子上,我们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但你们必须尽快完善养殖计划,尤其是防疫和排污方面,要是出了问题,你们可担待不起。”王川连忙点头:“是是是,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尽快完善!”

杨慧和刘玉娟带着从山里采回的草药,满心欢喜地回到村子。她们一进村就碰到了龙天武,杨慧赶忙说道:“龙公子,草药我们采回来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龙天武看着她们疲惫却又兴奋的样子,笑着安慰:“辛苦你们了,先把草药放好,不够的话咱们再想办法。”

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养殖厂的筹备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村西头的土地开始丈量,萧何带着几个村民拿着简陋的测量工具,在土地上忙碌着。他一边测量,一边在心中构思着养殖厂的布局。“这里建鸡舍,那里挖鱼塘……”他自言自语道。

李信则忙着为新来的养殖能手安排住处,还组织村里有兴趣的年轻人和他们见了面。张师傅看着这些年轻人,说道:“只要你们肯学,我一定把我知道的都教给你们。”年轻人纷纷点头,眼中充满期待。

在这忙碌的过程中,龙天武也没闲着。他每天都在村子和计划中的养殖厂之间奔波,查看各项工作的进展,还不时地给大家加油打气。“大家加把劲,咱们的养殖厂很快就能建成了!”他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人。

然而,就在大家都满怀期待的时候,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村里有几个村民对养殖厂占用土地的补偿问题不满意,他们找到龙天武,情绪激动地说:“龙公子,这土地被占了,就给这么点补偿,我们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龙天武耐心地解释道:“乡亲们,大家先别急。这养殖厂是为了让整个村子富裕起来,等以后赚了钱,大家都能分到红利。而且补偿也是按照合理的标准来的,要是大家有什么想法,咱们可以商量。”经过一番沟通和协商,龙天武和村民们达成了新的补偿协议,这才让村民们的情绪稳定下来。

尽管波折不断,但在龙天武和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养殖厂的建设依旧在稳步推进,场地逐渐平整,养殖设施也开始搭建起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