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1年9月,在山神村众人紧锣密鼓的筹备下,家禽养殖厂、水产养殖厂和野生动物驯化厂的建设规划逐步清晰,每一项前期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场地已确定在村西头,萧何忙着规划布局,李信四处奔走招募养殖能手,王川努力与官府沟通,杨慧和刘玉娟则准备防疫物资、制定疫病监测流程。而建造养殖厂房和购买幼崽种猪这两项关键任务,被龙天武提上了日程。
清晨,第一缕阳光刚洒在村西头的空地上,这儿便热闹起来。工人们在李信、杨慧、刘玉娟等人的指挥下,开始了家禽养殖厂、水产养殖厂和野生动物驯化厂的建造工作。这几座养殖厂承载着全村人的希望,大家都盼着它们能早日建成,为村子带来新的生机。
李信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麻衣,挽起的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上面还带着劳作留下的痕迹。他的脸上带着岁月的沧桑,眼神却格外明亮,透着对这份工作的专注与坚定。此时,他手里紧紧握着一根木棍,在空地上用力比划着,声音洪亮地喊道:“大伙听好了,家禽养殖厂就建在这儿!先把猪舍的地基给我打得结结实实的!”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传得很远,工人们听到指令,迅速行动起来。只见两个年轻力壮的工人,弯下腰,双手紧紧抓住一块沉重的红砖,齐声喊着号子:“一二,一二!”他们的脸上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步伐稳健地朝着规划好的猪舍位置走去。每走一步,都仿佛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其他工人也没闲着,有的挥动锄头,一下又一下地认真平整土地,额头很快就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锄头与土地碰撞,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一首建设的交响曲。
杨慧在一旁仔细检查着运来的木材。她身着一件蓝色布衫,虽然款式简单,但十分整洁,头发整齐地束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脸颊旁,更添了几分温婉。她轻轻抚摸着每一根木材,眼睛里满是认真,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些木材可得好好挑选,质量可关系着养殖厂的好坏呢。”突然,她发现一根木材上有个小缺口,原本温柔的眼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她立刻皱起眉头,提高声音叫来旁边的工人,指着缺口说道:“这根木材不太好,有个缺口,换一根,咱们可不能因为这点小疏忽影响了整个工程。这要是用在关键地方,以后出了问题,那些家禽可就遭罪了,咱也没法跟大伙交代。”工人赶忙点头,不敢有丝毫怠慢,跑去换木材了。杨慧看着工人离开的背影,又叮嘱了一句:“仔细找找,可别再拿有问题的过来。”
刘玉娟则在工人们中间来回穿梭,她穿着一条紫色布裙,身姿轻盈。由于忙碌,她的额头微微沁出了汗珠,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专注。手中拿着的那张图纸,是养殖厂的初步设计图,上面详细标注着每个区域的规划,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她不时对照图纸,仔细检查施工进度。看到一个工人正在砌墙,她快步走上前去,微微俯下身,温和又不失威严地说道:“这墙砌得直一些,注意砖缝要均匀,千万别小看这些细节,咱们建的可是关乎全村生计的养殖厂,每一处都得做到最好。要是墙砌歪了,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不牢固,以后维修起来可就麻烦了。”工人抬起头,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认真地点点头,说道:“刘婶,您放心,我记住了。”手中砌砖的动作更加谨慎,每一块砖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在建造水产养殖厂的区域,两个池塘的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工人们正用水泥浇灌池塘的底部和四周。一个年轻的工人不小心将一些水泥洒了出来,李信眼尖,立刻快步走过去,他的脚步急促,扬起一些尘土。他轻轻拍了拍年轻工人的肩膀,语气和蔼但又带着几分严肃:“小伙子,小心点儿,这些水泥可都是宝贵的,一点儿都不能浪费。咱们得把池塘建得结结实实的,这样鱼和鳖在里面才能好好生长,知道不?这水泥要是不够了,再去买可就耽误时间了,咱们得抓紧把这池塘建好,让鱼苗和鳖苗能早点放进去。”年轻工人的脸一下子红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连忙道歉:“李叔,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注意。”随后干活更加专注,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再出现失误。
建造野生动物驯化厂时,工人们遇到了一些难题。由于要养殖野鹿、野猪、野兔这些野生动物,需要更坚固、更合理的围栏设计。李信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思考的神情,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立刻和几个经验丰富的工人围在一起商量起来。李信用木棍在地上画着,认真地说:“这关野鹿的隔间,围栏得再高一些,起码得有一人多高,而且要用更粗的木材,野鹿跳得高,可别让它们跑出来了。还有野猪,力气大,围栏的间距要小一点,防止它拱开跑掉。这围栏的柱子得深埋地下,再用石头夯实,不然可困不住它。至于野兔那三间,围栏底部要埋深一些,它们爱打洞,别让它们打个洞就跑没影了。”一个工人挠挠头问道:“李哥,这野兔的隔间还得防着它们打洞,可咋整啊?”李信沉思片刻,说道:“咱们在围栏底部铺上一层石板,再用水泥固定,这样它们就没办法打洞了。”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接着便按照李信的建议调整施工方案。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家禽养殖厂建设现场,负责搭建鸡舍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鸡舍的建造需要格外注重通风和采光,所以在选材和搭建方式上都有讲究。一位老师傅一边熟练地钉着木板,一边对旁边的年轻工人说道:“这鸡舍啊,通风一定要好,不然鸡容易生病。这些木板之间的缝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了保暖性不好,小了又不利于通风。”年轻工人认真地听着,眼睛紧紧盯着老师傅的一举一动,不时点点头,努力记住这些要点。
在鸭舍的建设区域,杨慧正和几个工人讨论着排水系统的问题。“鸭舍里的水一定要及时排出去,不然鸭子整天泡在水里,容易生病,而且味道也不好闻。”杨慧说道。一个工人提出疑问:“杨婶,那这排水口开在哪里比较合适呢?”杨慧想了想,指着鸭舍的一角说:“就开在这儿,地势相对低一些,水容易流出去。而且咱们还得在排水口装上滤网,防止鸭子的粪便堵塞管道。”工人们纷纷表示赞同,立刻开始动手施工。
鹅舍的建设也在有序进行着。鹅的体型较大,活动空间需要更宽敞。刘玉娟在现场指导着:“这鹅舍要建得宽敞一些,让鹅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屋顶也得高一点,不然鹅伸不开脖子。”工人们按照她的要求,选用了更长的木材来搭建框架,确保鹅舍的空间足够大。
在水产养殖厂,两个池塘的建设已经到了关键阶段。负责养鳖池塘的工人正在仔细涂抹水泥,力求池塘不漏水。“这养鳖的池塘,防水一定要做好,不然鳖都跑光了可就麻烦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工人说道。另一个工人附和道:“是啊,而且这池塘底部得弄得光滑一些,别让鳖受伤了。”他们一边涂抹水泥,一边用工具将表面抹平,确保每一处都均匀。
养鱼池塘那边,工人们正在安装供氧设备。“这鱼啊,对氧气可敏感了,得保证水里有足够的氧气。”一位工人说道。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供氧设备安装好,然后调试着设备的功率,确保能为鱼儿提供充足的氧气。
野生动物驯化厂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关野鹿的隔间,工人们按照李信的要求,选用了又粗又高的木材来搭建围栏。“这野鹿可是个机灵的家伙,咱们得把围栏弄得结结实实的。”一个工人说道。他们齐心协力,将沉重的木材竖起,用绳索固定好,再用钉子钉牢。
关野猪的隔间,工人们不仅把围栏间距缩小,还在围栏上加装了一层铁皮,防止野猪用獠牙破坏围栏。“这野猪力气大得很,普通的围栏可困不住它,咱们得多加几层防护。”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野兔的隔间,工人们在底部铺上石板后,又仔细地用水泥勾缝。“可不能让这些小家伙有机会跑出去。”大家都认真地做着每一个步骤,确保野兔无法逃脱。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天气也越来越热。工人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但他们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李信看着大家辛苦的样子,大声喊道:“大伙加把劲,等把这几个养殖厂建好,咱们村就有好日子过啦!中午给大伙加菜!”
工人们听了,精神为之一振,手中的动作更加迅速起来。“好嘞!李哥,有您这话,我们干活更有劲儿了!”一个年轻工人笑着回应,手中的锤子敲得更响了。
此时,负责运送建筑材料的马车又缓缓驶来。赶车的车夫吆喝着马匹,将车上的红砖、木材等物资卸下来。“这些材料可来得太及时了,正等着用呢!”一个工人跑过去帮忙卸货,高兴地说道。
在忙碌的施工过程中,一只野猪幼崽突然从临时安置的地方跑了出来。这只小野猪在空地上撒欢地跑着,引得工人们纷纷侧目。“快,抓住它!别让它跑远了!”李信大喊一声,带头追了过去。工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加入了抓野猪的队伍。小野猪灵活地穿梭在人群中,大家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它抓住。“这小家伙,还挺调皮!”一个工人喘着粗气说道,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经过一番折腾,大家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杨慧给工人们送来了水和食物,“大伙先歇一歇,喝点水,吃点东西,别累着了。”她心疼地说道。工人们接过水和食物,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杨婶,您做的饭菜就是香!”一个工人称赞道。“是啊,吃了这顿饭,下午干活更有力气了!”另一个工人附和着。
休息片刻后,工人们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家禽养殖厂的5个隔间(猪、鸡、鸭、鹅各自分开)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墙壁越来越高,屋顶也开始搭建。水产养殖厂的2个池塘(一个养鱼,一个养鳖)已经基本完成了主体建设,正在进行最后的细节处理,如安装防护网等。野生动物驯化厂的5个隔间(3间分别关野鹿、野猪、野兔)也初见模样,围栏坚固而整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