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危机边缘:京州市的动荡时刻

换源:

  孙连城最终也没有等来侯亮平给他的书面澄清材料。

反而。

他被最高检反贪总局搜查的消息。

却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速传遍了整个京州市。

用不了几天,应该整个汉东省都知道了。

这让他感到万分焦虑和无奈。

无论走到哪里。

孙连城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些无形的目光如同冰冷的针尖。

刺穿他看似平静的外表。

区政府的走廊里,窃窃私语如同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

“听说孙区长被调查了,是不是真的啊?”

一个同事压低声音对另一个人说道。

“谁知道呢,不过最近风声紧,他肯定是招惹了什么麻烦。”

另一个人回应道,眼神中带着些许幸灾乐祸的意味。

这些低声的议论如针尖一样刺痛着孙连城的心。

他故作镇静地走过办公区。

仿佛没有听见那些议论,但心里却早已翻江倒海。

他清楚地知道,这样的消息一旦传出去,对他的仕途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他心中,这并非只是一次简单的误解。

而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污点。

到了光明湖项目部时。

那些投资商们见到他也不像以前那样热情。

有些人甚至有意无意地和他保持距离。

曾经见面时摆满笑容、热情洋溢的人们。

如今都变得冷若冰霜,让孙连城感到了强烈的不安和失落。

孙连城踏入会议室的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

几个投资商低垂着眼帘。

手中文件页角翻动的声音在静默中格外刺耳。

无人敢于直视他的眼睛。

“大家好,我是来了解一下项目进展情况的。”

孙连城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不让内心的不安显露出来。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

就感觉到一股冰冷的气氛在房间里蔓延开来。

没有一个人主动回应。

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年纪稍长、曾经与孙连城关系较好的投资商终于开口道:

“孙区长,现在情况特殊,我们也不敢轻易表态啊。”

这句充满暗示的话如同一把利刃刺入他的胸膛,让他的自尊瞬间崩溃。

但表面上,他依然努力维持着职业性的微笑:

“理解理解,我们还是先把工作做好。”

面对这样的局面,孙连城心中感慨万千。

他原以为。

只要将矛盾转移给李达康书记,那他和侯亮平之间必定会有一场撕杀。

然而事与愿违。

等到侯亮平都已经回到了京城。

却依然没有看到李达康采取任何行动。

这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和困惑:

——难道李达康真的如此沉得住气?

或者说,是自己低估了对方?

深夜。

办公室的灯光映照在孙连城疲惫的脸上。

他望着窗外,摩天大楼灯火辉煌。

却与他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

城市的热闹与他的孤寂形成强烈的反差。

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的孙连城凝视着窗外繁华而冷漠的大都市灯火闪烁。

一种孤寂感袭上心头。

“为什么事情发展这样?”

他喃喃自语。

“我以为可以借刀杀人,把自己置身事外,但现在看来,一切都错得离谱。”

就在这时,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是肖玉姝打来的电话。

“亲爱的,你没事吧?今天我去超市,邻居们都在打听你的情况呢。”

妻子的语气既担忧又紧张,让孙连城本就疲惫不堪的心更加沉重。

“没什么大不了,就是上次的搜查引起了一些误会,很快就会过去,你别担心。”

尽管如此安慰妻子,但每说一句话,他就感觉胸口像被压了一块巨石般沉重。

而那份孤军奋战般无力感更是在内心经久不散。

挂断电话后,孙连城叹了一口气。

“也许,我应该做出决定了。”

第二天,孙连城早早就来到光明湖项目部,召集投资商们开了一个会。

他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决绝。

投资商们也都感受到了空气中那股不寻常的压抑气氛。

开会的人陆续入座,彼此低声交谈着。

但话题无一例外都是围绕孙连城的处境。

“各位,”

孙连城清了清嗓子,打破了喧闹的议论声。

“今天我召集大家来,是为了告知一个重要决定。

从现在起,光明湖项目上的所有事情。

请你们直接去找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

话音刚落,会场一片寂静。

几秒钟后,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孙区长这是要抽身了吗?这个项目风险现在太高了。”

年轻投资商压低声音,向同伴分析道:

“他可能是在寻求自保,但我们不能跟着冒险。”

然而,无论外界如何猜测和议论,对于这些投资商来说,他们心里都明白一件事:

这种情况下继续投钱进去无疑是冒险。

与其等待看不见尽头的结果,不如尽早撤资保住资金安全。

会议结束后。

当孙连城走出会议室时。

他能感觉到背后那些投来的复杂目光

——有惊讶、有鄙夷、还有隐隐的不屑。

然而他没有回头,只是加快步伐离开。

因为他知道,这场风波已经不是自己能够挽回的。

他期待着李达康能有所动作。

但却也深知,不管怎样,这都是一次冒险中的绝地反击。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

那些投资商并没有按照他的指示去找李达康。

而是选择了用脚投票——撤资跑路。

一时间,人心惶惶,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有人说这是京州市政府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

有人则认为是孙连城自身的问题彻底暴露,再无力挽回局面。

然而这些解释对于实际行动并没有太大影响。

大部分投资商在短时间内就做出了决定:撤资!

光明湖项目部里,人心浮动。

一些工作人员发现原本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如今变得冷冷清清。

大量工地设备被迅速打包、运走。

有经验丰富的人士早已看透其中玄机:

“看来,这次真的是要停工大吉了。”

终于。

当消息传到市政府办公室时,引起了一片哗然。

一向稳重自持、总能泰然处之的市委书记李达康得知消息时,不禁皱紧眉头。

他立刻召集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紧急会议,试图了解具体情况。

当听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大量资金已被撤走。

而原本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光明湖项目已经停工状态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怎么回事!”

李达康重重拍案,语气严厉。

“怎么到现在才有人报告这种情况?”

与会人员面面相觑,没有人敢先发言。

在沉默间隙里,一个年轻干部终于鼓足勇气说道:

“书记,据说这次动静太大,各个方面消息混乱……

可能和之前调查孙连城区长有关……”

李达康眉头皱得更深,一种无言怒火在心中燃烧。

他意识到,这是一次对整个京州市形象和信誉严重损害。

也必将对未来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更有可能,自己上位省长的希望也因此而泡汤。

“立刻通知所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完便快速离席,用行动表达了他的决心与决意。

这消息同样传到了祁同伟的耳朵里。

祁同伟坐在梁璐家豪华的客厅中,悠闲地品味着一杯上好的红酒。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与深邃。

似乎在认真分析光明湖项目暂停背后可能带来的商机。

他知道,这次项目陷入困境,不仅是对孙连城个人的打击。

更是对整个京州市招商引资环境的一次考验。

而机遇,往往就在巨变之中悄然浮现。

这几天,他一直呆在梁璐身边。

两人如胶似漆,好像要把以前亏欠的时间全部补回来。

甚至有时候,梁璐走路都需要扶着墙。

但依旧乐此不疲。

奇怪的是,这几天梁璐精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肤色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像是用了什么高级护肤品一般容光焕发。

当然,她并不知道。

这都是因为祁同伟血液中含有特殊成分——血蛤血液。

让她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健康和活力。

“同伟,你觉得光明湖项目眼前出现的问题怎么看?”

梁璐侧身问道。

她知道祁同伟一直想要进入商界,而这个机会看起来正好合适。

“你不是一直想进入商场吗?我感觉,现在就是个好机会。”

听到这个问题,祁同伟放下酒杯,看向她。

“不急,”

他微微一笑。

“让那些投资商再跑一会儿。”

PS:祝各位端午安康!刚上架,别忘记订阅支持一下木头哟,谢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