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大为震撼,陈岩石对祁同伟刮目相看!

换源:

  祁同伟在思考片刻后,开口说道:“伯父,哪怕我也很佩服和喜欢海瑞,但我依然认为:海瑞是个可敬的直臣清官,却不是一个可赞的能臣好官!”

“哦,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我看来,与其‘替民叫冤,以博直名’倒不如‘和光同尘,为民造福’!海瑞离张居正的境界相去甚远。”

陈岩石在听到祁同伟这句话之后,竟不自觉地瞪大双眼。

因为他此刻的内心被震动了,脑海里也不断重复“和光同尘,为民造福”八个字。

陈岩石原本以为祁同伟会书生意气地说些理想主义的陈词滥调,却没想到他见地如此深刻与广博。

陈岩石仔细地审视着祁同伟。

祁同伟平静地和他对视。

“你详细说说!”陈岩石看了半天后说道。

“简单点说,海瑞其实也有自私的一面,正因为他刻意求名,反而落了下乘,而且他自身的局限也十分明显。”

“什么局限?”

“海瑞不够中庸,所以注定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中庸?”陈岩石很是疑惑。

“伯父,咱们龙国的文化精神内核其实讲究的是一个中庸,而所谓中庸就是可阴可阳,通俗一点儿就是不钻牛角尖,也不走极端。”

“换种说法,中庸是老祖宗告诉我们这世上的一种道。”

“它既不是对也不是错,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既不是真也不是假,但这条路可以走得通,让人到达他想去的地方,办成自己想办的事儿。”

“这……”

陈岩石此刻的脑子里感觉有什么在不停崩塌,又有什么在不断新建。

祁同伟看着陈岩石若有所思,懵懵懂懂的样子,知道他的固有观念已经开裂了。

其实祁同伟刚刚已经分析和总结过陈岩石了。

陈岩石不是不聪明,不是斗争经验不丰富,而是从政以后被官场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虽然还有以前战争岁月的情绪性格,但思维早已被同化,被那些高手给打蒙了。

人在懵逼的时候,就很像溺水一样,迫切地想要抓到依靠。

所以陈岩石才会和起势的赵立春搞到一起。

他但凡格局大一点儿,眼光远一点儿,再学会中庸,保持中立的同时和自己那一班的几个战友保持联系和情谊,他也不会仅仅就是个副检察长。

祁同伟开口说道:“伯父,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吧!”

“张居正在成为首辅之前也曾表面上以徐阶马首是瞻。”

“戚继光不光是军事天才,更是拉关系搞人脉的一把好手!”

“正因为如此,二人都才得意施展自己心中远大抱负!”

“真是如此?”

“伯父,这都是有史实资料可以查证的。”

“张居正和戚继光的历史地位可不低啊!我很喜欢戚继光嘞!”

“伯父,抗倭的民族英雄大家都喜欢!而且这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什么共同点?”

“昂首实干眼前事,功过留待后人论!”

陈岩石听到祁同伟这句诗,内心大为震撼:“这胸怀,这气势,这格局,祁同伟这小子很不简单啊!”

此刻,陈岩石心中再也没有了对祁同伟的轻视,那些瞧不起更是灰飞烟灭。

因为祁同伟说得正是真正的为官之道,而且还是大道明路。

“看来这中庸之道真是厉害啊!”

“伯父,说得对,中庸之道确实很厉害,他是我们龙国文化延续五千年的根基,其他无论经济也好,政治也罢,都是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陈岩石点点头,刚想说什么,可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他端起了自己的茶盅。

祁同伟见状,心里也开始思量。

“自己刚刚说了那么多,最好的情况也就是让陈岩石对自己的印象有所改观,可能不再轻视,瞧不上也基本没有了,但要说有多欣赏和多喜欢那是不大可能的。”

“毕竟陈岩石这种人老狐狸可是没有实际利益打动不了的主儿。”

“看刚刚那架势,陈岩石怕是有什么话想问我吧!但碍于自己的面子和一贯的作风,拉不下脸来开口。”

“是什么事儿让陈岩石如此犹豫呢?”

祁同伟开始在脑海里仔细回忆这个时间节点的相关事件。

忽然,他想到了关键——京州市委将在九月下旬进行换届,赵立春届时也正是从市长升任市委书记,京州市班子也迎来重大调整。

李达康也是那时从大秘成为了副县长,正式开始了他的“抓经济好升官”的腾达仕途。

这些虽然都发生在九月下旬,但显然现在这些信息陈岩石是知道的。

赵立春成为京州市委书记后,原本是市纪委反贪局局长的陈岩石也成了副市长兼任公安局局长。

这可不是单纯的升官哦!而是连升三级!

“看来陈岩石当时不仅选择了站队赵立春,还一定找了更高级的关系。”

“难怪陈岩石会在九月初的谠组生活会上当众指出赵立春嫌办公室太热,便选择到有空调的招待所办公,甚至最后还给自己办公室单独装空调。”

“赵立春看似无奈地开展了自我批评。”

“原来是两人在唱双簧,有陈岩石背书,就证明赵立春没有大问题,只有一些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毛病,那当市委书记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但现在的陈岩石应该是在分析和犹豫怎么站队和要不要站队。”

“看来震撼还得进一步加大,才能让陈岩石彻底刮目相看。”

祁同伟微笑着看向陈岩石,说道:“伯父,您现在是在为站左边好,站右边好,还是站中间好犯愁吧?”

陈岩石瞬间瞳孔地震,心中更是充满了对祁同伟的猜测:

“老子什么都没说,他怎么就知道是站队的问题?”

“难道这小子有我不知道的特别背景,不然他不可能知道的呀?”

“这小子的政治嗅觉这么敏锐,莫非是天生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