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忽悠的“烧脑电竞”成了文化现象。
那些“菜鸡主播”的直播间,竟成了年轻人寻求真实感的圣地。
起初,这只是亚文化圈的狂欢。
但很快,主流媒体下场了。
一篇篇深度报道,像雪片一样席卷了整个互联网。
《拒绝完美人设!“米忽悠风”席卷青年文化!》
《从“菜鸡互啄”到“真实万岁”:林杰如何重新定义流行?》
《反PUA浪潮:当代年轻人为何痴迷于“不完美”?》
各大平台的头版头条,都在讨论同一个名字。
林杰。
还有他缔造的,那个名为“米忽悠”的,反常识帝国。
无数公司试图模仿。
他们让自家主播自黑,让明星故意出糗。
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
“东施效颦。”
“没有林总的灵魂,你们模仿的只是皮毛。”
“真实不是演出来的,是骨子里的!”
这些失败的模仿,反而把米忽悠和林杰,推上了更高的神坛。
更有甚者,那位常年关注米忽悠的经济学界泰斗,陈静教授,再次公开发声。
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真实性溢价(Authenticity Premium)。”
陈教授在论文中言之凿凿。
“米忽悠的成功,并非偶然。”
“它精准捕捉到了后信息时代,大众对虚假人设的审美疲劳。”
“林杰先生以其超凡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真实’本身所蕴含的,无与伦比的商业价值。”
这篇论文,如同投向平静湖面的一颗深水炸弹。
“真实性溢价”,迅速成为年度最火的经济学热词。
官方也注意到了这股风潮。
主管文化宣传的刘局,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不点名地表扬了这种积极的社会文化导向。
“让年轻人看到,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这对于我们树立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然而。
这一切赞誉的中心,那位被誉为“青年文化导师”、“时代领航者”的男人。
林杰。
他正茫然地看着手机上的新闻推送。
胃部像被人用冰冷的勺子挖空,只剩下空洞的抽搐。
太阳穴突突直跳,仿佛有两只啄木鸟在里面疯狂施工。
改变世界?
青年导师?
文化自信?
他只是想让比赛丑陋一点。
他只是想让主播的技术烂一点。
他只是想让观众看得脑溢血,然后怒骂着退款卸载游戏。
他只是……想亏钱啊!
怎么就又一次,被动地承担起拯救社会审美的重任了?
这届网友和媒体的脑补能力,是不是有什么大病?
林杰感觉自己快要裂开了。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隐藏的天赋。
一种“指鹿为马,点石成金”的被动技能。
一种“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的终极反向操作光环。
不。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的人生目标从始至终只有一个——亏成首富!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王忠推门而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狂喜。
那表情,中了五个亿的彩票,还顺便拯救了银河系。
“林总!天大的好消息!”
王忠的声音都在颤抖。
“您看到了吗?全网……不,是全社会,都在讨论我们!”
“我们又一次引领了时代!”
林杰眼皮一跳。
他不想听。
一个字都不想听。
王忠却完全没察觉到林总的生无可恋,他激动地将一份文件递过来。
“林总,您看!”
“这是刚刚收到的,来自文化部的正式文件!”
林杰的目光,被迫落在了那份文件上。
红色的抬头,烫金的国徽。
【关于邀请米忽悠公司CEO林杰先生,参与“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座谈会的函】
文件上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林杰眼球生疼。
王忠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充满了崇拜与狂热。
“林总,您真是太神了!”
“我昨天还在想,您为什么要搞那个又难看又烧脑的电竞比赛。”
“现在我全明白了!”
“您根本不是为了游戏,您是为了改造这个时代的审美!”
“您是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关乎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棋!”
“我王忠,能追随您这样的伟人,死而无憾!”
林杰的嘴唇动了动。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沾满玻璃渣的棉花,一个音节都发不出来。
他输了。
输给了王忠的脑补。
输给了媒体的吹捧。
输给了这个世界该死的、不讲道理的迪化。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艘拼命想沉没的破船。
结果全世界都跑过来,给他的船底焊上了最坚固的装甲,安上了最强劲的引擎,还在船头挂上了“时代先锋号”的锦旗。
然后所有人都在岸边鼓掌欢呼。
“看啊!那艘船又一次乘风破浪了!”
“船长真是太伟大了!”
去特么的伟大。
林杰在心里发出无声的咆哮。
他现在只想凿穿这艘船,带着所有人一起沉入海底。
这份官方函件,像一纸判决书。
宣判了林杰最新一次亏钱计划的……死刑。
林杰的喉结上下滚动,胃里翻江倒海。
他感觉自己不是要去参加什么座谈会。
而是要去上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