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这就是我们搞实验的主战场,不过器材还大多在老校区,这不,最近才陆陆续续搬了点过来,有时候我为了做个实验,还得搭地铁来回跑。不过嘛,明年就有福了,咱们实验室要大搬家啦!”
顾辰好奇地问:“那我得跟着两边跑?”
“哈哈,不用不用,”刘师兄摆摆手,“红外光谱分析样品的工作都在这边,你不必亲自上手实验,帮我们分析分析数据就成了。待会儿我让人给你找个桌子,从今儿起,你就算是咱们课题组的一员了!”
话音刚落,刘师兄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门旁,一个身着T恤、顶着寸头的男生正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一台类似打印机的玩意儿,对身后来人毫无察觉。
刘师兄领着顾辰走过去,轻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待他转过身来,笑呵呵地说:“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钱忠明钱师兄。”
“钱师兄好!”顾辰礼貌地打招呼。
这位钱师兄看起来老实巴交,比起刘师兄,话少了不少。
他上下打量了顾辰一番,开口问道:“你是从数院来的……顾辰?”
“对,就是我。”顾辰笑答。
钱忠明满意地点点头:“那atb你会用不?”
“略知一二。”顾辰回答。
“给,这个U盘里头啥都有,”钱忠明一边说,一边从桌上挑了个U盘抛给顾辰,“研究资料啦,入门指南啦,连基金申报书都塞进去了。看完这些,你对咱们的项目就能有个大概的认识。哦,对了,这东西可别随便上网乱发。”
国内高校间的科研竞赛,那可是如火如荼。大家明里合作,暗地里较劲,毕竟科研这事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来的只能干瞪眼。
这成果,先到先得,谁先拔头筹,谁就笑到最后。
因此,不少项目负责人,每天一睁眼,就得翻来覆去查资料,生怕别人抢了先。
顾辰握着U盘,不禁追问:“就这些?”
钱忠明轻描淡写地回答:“目前就这些,新样品刚到,还没来得及采集数据呢,等明天吧。”
“那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数据采集,是在老校区吗?”顾辰又问。
钱忠明一笑,往脚下一指:“这儿就是!”
“这儿?”顾辰瞪大了眼睛。
顾辰环顾四周,不禁咂舌,这儿似乎找不到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设备。
他心里暗想,跟其他实验室比起来,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钱忠明却笑着,用手指向一台看似陈旧打印机的机器,“这就是我们的宝贝。”
“这个?”顾辰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东西也能算尖端?
钱忠明依旧笑眯眯的,仿佛看穿了顾辰的心思,“这可是tensor-ii研究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特别从德国布鲁克公司定制而来。金反射镜,那可是比铝的高出65%的反射率,抗氧化性极强,光学性能稳如老狗。还有双通道数字采集,四路扩展……”
顾辰只能一脸茫然地听着,仿佛在听天书。
他虽然暑假读过几本材料学的书,但也没涉及到如此深奥的内容。
“哈哈,别听他啰嗦,”刘师兄一把搭上顾辰的肩,看着他那呆萌的样子不禁笑出声,“这家伙就是话多,别往心里去。明天我们打算对新样本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数据采集,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来参观参观,记得早点儿来哦。八点整,不见不散!”
“八点就做实验?真有门道吗?”顾辰一脸探究地问道。
刘师兄挠了挠头,接着说:“要说讲究嘛,气温适宜倒是真的,不过后来我们发现,空调一开,其实也没差……哎呀,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是大家都觉得早上八点实验,成功率会高点。”
这也太神奇了吧?
顾辰瞪大了眼睛。
原来玄学在实验里也这么吃香。
真是开了眼界啊……
……
袁立伟和荣海那边,校园助手项目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他负责的代码部分早已搞定,暂时不用他操心。
顾辰带着钱师兄给的U盘回到寝室,资料一拷贝,便一头扎进了电脑屏幕前。
暑假那会儿,他因为任务需要,翻阅了不少材料学的书籍,可那些都只是皮毛,远不及这些深入的内容。
碳纳米管啊,那可是国际前沿的技术,更新换代快得很,要想真正弄懂,非得泡在论文堆里不可。
至于李荣恩教授负责的研究,那可是碳纳米管材料研究中,应用前景相当广泛的一个分支呢。
由于经裁剪的单层碳纳米管,极易分散在水、酒精和df等极性溶剂中形成胶体,根据这一性质,碳纳米管不仅仅作为下一代电子材料而被无数科研人员研究着,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炼钢和水泥这两个大类,事关基建大业,近些年来甚至隐隐有成为热门方向的趋势……
至少在国内是的。
看完了那份申报国家基金的申请书,顾辰继续点开了存放着论文的文件夹。
需要看的论文钱师兄已经替他准备好了,这倒是节约了他不少时间。
粗略地扫了眼这些论文,其中至少有三cd是金陵大学的。
看到这里,顾辰也是不禁感慨,师兄师姐们还是厉害啊。
至少在碳元素簇材料研究这一块的研究成果,确实是没话说的,国内能和金大一较高下的,也就燕大、水木了。
当然,虽然前人之研究备矣,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依旧不少,其中最具体的一个就是,碳纳米管作为纳米级填料,如果无法均匀分散在基体内部、或者在基体内部凝聚成团,那么掺杂后非但不能增强基体材料的强度,反而会对基体材料的固有属性带来损害。
而李荣恩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负责的那个项目,所遇到的瓶颈,似乎正是出在这个地方?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