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八点的阳光洒进实验室。
顾辰揉着熬了通宵后疲惫的双眼,带着满身的论文墨香,将五天的辛勤结晶递给了钱师兄。
没想到,钱师兄的反应却是出乎意料的激烈。
“这可不行!”钱师兄一巴掌拍在桌上,语气坚决,“TS材料对水泥的增强,那可是大有学问,是给水化产物提供成核的温床,降低门槛,促进生长!”
“你研究了这么久,难道就没发现什么影响?说它对早龄期水化反应没作用?你那些资料都看了没?”
“铁定是你的计算出了纰漏,这不符合物理定律!”
顾辰一听这话,困意全无,急了,“可这恰恰符合数学逻辑。钱师兄,你注意到没有,4号样本的FTIR图,8到12小时的时候,TS掺样的特征峰和空白对照,在800到1025cm-1的位置几乎同步迁移!这难道不是证明?”
他对自己的计算信心满满。
何况,他发现这个问题后,已经复核了不下三次!
钱师兄面对顾辰的坚持,愣了愣,原本坚定的态度似乎有些动摇。
他盯着图表,捏着下巴,沉思了起来。
刘波正忙于分析样品,却被两位师兄的唇枪舌剑给勾起了兴趣。
他探头探脑地问清了争论的焦点,目光随之落在那几张散落的A4纸上。
“这ts材料对波兰特水泥早龄期的水化反应竟然没影响?”刘师兄眉头一皱,神情里透出一股捉摸不透的意味,“若是真的,这可真是个大新闻,能单独立项研究了。”
钱师兄一边点头一边又摆出质疑的姿态,“从分子动力学的角度看,似乎有点悬,碳纳米管的大π键不是好惹的,对硅氧四面体的聚合肯定有动作……”
刘师兄不甘示弱,反驳道:“可这理论也不是铁板一块,指不定有漏洞呢……”
在一旁的顾辰,嘴巴微微张开,想要说话却找不到机会,听着听着就一头雾水了。
他心里暗想,这隔行如隔山,要是自己扯起线性泛函的最优反演理论,他们俩估计也是一头雾水。
顾辰暗自思忖,脸上却不露声色。
“看来,得加把劲提升自己了。”他心中有了决定,“单凭数学学位,怕是敲不开那科研前沿的大门。”
他想象着,若是有一天真有个黑科技图纸摆在他面前,他可不能只是个睁眼瞎,得摸清门道才是。
顾辰对材料物理的探究,让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碳纳米管如何增强复合材料,国际上居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碳纳米管这东西,确实神奇,往材料里那么一加,强度就能噌噌往上涨。像是用激光合金化,再搞个后淬火,出来的碳纳米管/4钢复合材料,硬度能飚到hrc69,让人不得不服。
可这背后的原因嘛,嘿,全都是些天马行空的猜想,教科书上都各说各的,一点儿也不统一,让人看了直摇头。
钱师兄他们的猜想,算是比较流行的一种,至于对不对,适用不适用,嗯,他们自己也没深究,就那么直接拿来用了。
但要是顾辰的计算没错,那这个猜想可就要被推翻了,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钱师兄和刘师兄讨论了一番,俩人眼里闪烁着光芒,似乎有了决定。
钱忠明最后发话了:“这个,我得好好实验一下。”
他看了看顾辰,“如果你的计算没问题的话……”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那咱们可就要有大发现了!”
顾辰两眼放光,好奇地问:“这研究成果,究竟有多大分量?”
刘波嘴角上扬,乐呵呵地回答:“分量嘛,我说不准,但对碳纳米管的研究,绝对是块硬骨头。能让后来人省去不少麻烦,不过和你解决的那个数学难题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顾辰挠了挠头,羞涩地摆手:“哪里哪里,那些都是浮云。”
刘波摆出一副认真的模样,接着说:“哎,学术这东西,不是对就是错,哪来那么多虚头巴脑的。钱师兄也提过,没有实验数据,谁也不敢打包票。哦,对了,辰兄,我有个不情之请……”
顾辰一愣:“哦?说说看。”
钱忠明清了清嗓子,略显尴尬地说:“那个,你的数学证明,能不能先别急吼吼地发表?我们这个项目还在进行中,你也知道,折大他们也在抢这个赛道……”
这要是提前公布了,岂不是给别人开了绿灯,万一他们也在这条路上撞得头破血流呢?
这种可能性,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钱忠明虽然不擅长这些弯弯绕,但为了研究经费和团队的心血,还是硬着头皮,开了这个口。
“哈哈,我还以为多大点儿事呢,原来是这样啊。”顾辰轻描淡写地笑着。
这个意外的发现,真是运气好。若非钱师兄和刘师兄的实验数据撑腰,他哪能随手拈来这些公式,又怎能揭开这个令人惊喜的结论?
当然了,论功行赏,师兄们的名字自然得挂在二作、三作的位置上。
论文这事儿,听听他们的意见也是应该的,礼多人不怪嘛。
钱忠明拍胸脯保证:“放心,月底之前,肯定出结果,最快这个月就能搞定!”
顾辰依旧笑眯眯的,“没事,我这边不急,有消息通知我就成。”
其实心里明白,多少还是得担点儿风险。要是有人抢先一步得出同样的结论,那自己这几天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不过,大局为重,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吧。
钱忠明挂了电话,李荣恩教授的指示简单明了:带上论文初稿和样品,火速赶往老校区实验室。
如果顾辰通过数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他们的实验很明显已经走入了误区。
不过,现在纠正过来,还为时不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