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学习沉淀

换源:

  自从那位名动金陵的花魁入驻得月楼,整个局势犹如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波澜四起,再难平静。

昔日熙熙攘攘的说书摊子,如今门可罗雀,顾客稀疏得如同秋日落叶,寥寥无几。

张镇恶望着那空旷无人的摊位,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叹息。

他索性收起那陪伴多日的惊堂木,暂停了每日的说书,仿佛是要避开这场由花魁引发的风暴。

每隔七日,得月楼便会上演一场盛大的诗词歌会,那是雪月楼的花魁,带着她独有的风华,翩然登台,献上那令人如痴如醉的舞蹈。

她的每一次亮相,都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吸引着无数风雅文士、高官贵胄的目光,他们纷纷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花魁的风采。

而雪月楼随行而来的几位娘子,更是各有千秋,她们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每一次出现,都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花魁的出场费并非人人都能承担得起。

对于那些囊中羞涩却又渴望一睹芳华的文人墨客来说,雪月楼的其他姑娘便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她们虽不及花魁那般惊艳,却也各有特色,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于是,得月楼在兰陵城内迅速崛起,成为了最热闹、最烧钱,也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然而,在这股热潮中,张镇恶却显得格格不入。

自从花魁入城,他不仅停止了说书,甚至连那个以十文钱杀人故事为噱头的摊子也不再摆摊。

他仿佛一夜之间从喧嚣的尘世中抽离,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宅男。

每天,他都深居简出,不是在院子里练拳,就是在屋内冥想,连吃饭也从不走出城南的三条街。

他的行为,无疑是对当前局势的一种逃避,更是一种从心的选择。

他清楚地记得,那日花魁入城,离去时那深深的一瞥,仿佛穿透了人群,直抵他的内心深处。

那双眸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他武意的留意,更似乎隐藏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深意。

张镇恶深知,自己并非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

他选择从心,是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保全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君子从心,方为俊杰,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是“夯客”。

一连数日,张镇恶都在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心灵得到安宁的地方。

终于,他发现了一个好去处——纪中棠的学堂。

纪中棠,一个曾经怀揣着科举梦想的秀才,却因乱世而弃文从武,成为了一个铁血螳螂。

他虽半路出家,却天资聪颖,数年间便臻至江湖二流之境。

然而,由于学武太晚,他的骨骼经脉已经定型,想要更进一步,无疑比常人艰辛百倍。

尽管如此,他仍未放弃对武道的追求,更未放下对书卷和笔的热爱。

平日里,他就在城南的一家草堂教书,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点亮那些贫苦孩子心中的希望之光。

草堂,是城南几位心地善良的富庶人家共同开设的。

它坐落在一条幽静的小巷深处,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仿佛是一个远离尘世的桃源。

草堂的学生,都是城里或周边村县的贫苦人家子弟,他们虽然没有钱,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汲取知识的养分,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

张镇恶穿越而来,虽然融合的记忆里有一些关于读书认字的部分,但那些知识都极为粗浅,根本无法满足他在这个世界里的需求。

他深知,在这个以文治国、以武安邦的世界里,没有文化就如同盲人摸象,难以立足。

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去纪中棠的学堂听课,补一补自己的文化知识。

当他向纪中棠提出这个请求时,纪中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瞪大了双眼,指着张镇恶挂在得月楼里的那首词,疑惑地问道:“你说你没读过书?那这首词是怎么回事?”

张镇恶讪讪一笑,解释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嘛。”

纪中棠一听这话,更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张镇恶,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他喃喃自语道:“你,你这又来一句!这对账、这用辞,你别消遣我!

赶紧滚蛋,我赶时间!”

张镇恶见状,知道纪中棠误会了自己,连忙举起手来发誓:“我真没读过书,若是说谎,天打五雷轰。”

在古代世界,发誓是一种非常严肃的行为,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诚信和决心。

纪中棠见张镇恶如此认真,便不再怀疑他的诚意。

他挑了几个书里的典故,又选了几段历史,一一询问张镇恶。

结果自然是一问三不知,张镇恶只能尴尬地挠挠头,承认自己确实是个文盲。

纪中棠见状,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没有过多的责备。

他叹了口气,说道:“晦气!跟我走吧!”

张镇恶一听这话,立刻爽快地应道:“好嘞。”

他学着纪中棠的样子,找了块布将腰间的金鞭裹起来,从外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就像是一个短棍。

然后跟着纪中棠一路向南,一直走到城南大街,再拐进一条小巷子。

巷子最深处,便是那座远离尘嚣的草堂。

草堂非常安静,几乎听不到大街上各种嘈杂的声音。

它坐落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草堂的屋顶是用茅草搭成的,后来又在上面加了瓦片,立起了房梁和门柱。

门框之上架着一块匾额,上面刻着“文成道德”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寓意深远,代表着大学之道在于成就文化的同时,也要知道、知德,才能德才兼备。

匾名正是来源于此,悠悠才气横溢,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草堂内有两个教室,中间用茅草隔开。

除了纪中棠之外,还有另一名免费先生在这里教书。

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点亮着那些贫苦孩子心中的希望之光。

张镇恶走进草堂的那一刻,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心灵得到安宁的避风港。

纪中棠轻轻眨了眨眼,眼神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深意,他微微侧头,对张镇恶使了个眼色,那眼神仿佛是在指引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通道。

“喏,你去那边那一间。”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恰到好处地落在张镇恶的耳畔。

张镇恶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狐疑之色溢于言表。

他环顾四周,只见几间教室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每一间都透出一种沉静与庄严的气息。

他不禁心中暗想:“这纪中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有什么区别?”

张镇恶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解与好奇,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纪中棠会让他去那一间看似与其他并无二致的教室。

纪中棠轻轻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神秘与从容。

“那间里学生是6-10岁的孩子,教学内容基础,很适合你。”

他的话语简洁明了,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张镇恶的心上。

张镇恶瞬间满头问号,他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再怎么说我也是大学生,你让我和这么小的孩子一屋?”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讶与不解,仿佛是在质疑这个世界的逻辑与规则。

纪中棠却仿佛早已料到他的反应,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那一间呢?”

他轻轻指了指旁边的一间教室,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与期待。

“11-15岁。”

张镇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是在宣告他的选择与决心。

“我要去那间!”

张镇恶举手示意,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渴望,仿佛是在争取一个宝贵的机会。

然而,纪中棠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那动作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决绝。

“不可以。”他的声音冷冽如冰,瞬间将张镇恶的热情浇灭。

“为什么?”

张镇恶不甘心地追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不甘,仿佛是在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纪中棠却只是轻轻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戏谑与嘲讽。

“我嫌你烦。”

他的话语简洁明了,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刺在了张镇恶的心上。

说完,纪中棠便不再理会张镇恶,转身大步流星地走进了那间他指定的教室。

张镇恶冷哼一声,虽然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但最终还是无奈地走进了另一间教室。

教室里摆放着简陋的木桌木凳,几乎坐满了孩子。

他们身穿破旧的布衣,打满了补丁,却依然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和求知的热情。

那些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仿佛贫穷与战乱并不能消除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张镇恶环顾四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他从未见过如此贫穷却如此热爱学习的孩子们,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是在黑暗中寻找着一丝光明。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一脸苦相的老先生站在教室最前面,正在整理着书籍,准备给孩子们开讲。

他的身影显得有些佝偻,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与从容。

看到张镇恶进来,他微微一愣,仿佛是在疑惑这个陌生人的到来。

“这位小兄弟,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老先生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与慈祥,仿佛是在询问一个迷路的孩子。

张镇恶乐呵呵地拱了拱手,脸上带着几分谦逊与诚恳。

“老先生您好,小子自幼家贫,无书以观,如今闻草堂善地,特来求学。”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真挚与渴望,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老先生闻言,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与欣慰。

他示意张镇恶在堂下找个位子坐下,仿佛是在接纳一个迷途知返的学子。

“大哥哥,你坐这里,这里听得清楚。”

这时,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举着手,招呼张镇恶坐她旁边。

她叫星莎,大眼睛、高鼻梁、脸蛋有些消瘦,但笑起来眼睛像星星般闪亮,非常可爱。

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稚嫩与热情,仿佛是在邀请一个久违的朋友。

张镇恶笑眯眯地答应着,施施然坐到星莎的旁边。

他感受着身边孩子们的纯真与热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与感动。

仿佛在这个简陋的教室里,他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这时,身后传来另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有些害羞却又充满好奇。

“大哥哥,你长的真好看。”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羞涩与赞叹,仿佛是在赞美一个世间的美好。

张镇恶回过头去,只见一个圆脸、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正羞涩地看着他。

他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你也很好看”,仿佛是在回应一个纯真的赞美。

然而,张镇恶的这番举动却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

他们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张镇恶的来历和目的。

“大哥哥,你为什么不去隔壁上课呀?”

一个男孩好奇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

张镇恶微微一笑,心中暗自腹诽:“好问题,下次不许问了。”

但他还是耐心地解释道:“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和大家一起进步。”

“大哥哥,你住在哪里呀?”

另一个女孩好奇地问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张镇恶想了想,说道:“呃,我和你们老师住在一起,没什么意思。”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幽默与自嘲,仿佛是在化解这个尴尬的问题。

“大哥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张镇恶各种问题,他们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活力。

张镇恶耐心地回答着他们的问题,感受着他们的纯真与热情。

然而,这种热闹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

老先生突然一记戒尺拍在讲台上,声音清脆响亮、震耳欲聋。

他严厉地喊道:“肃静!”

哗的一声,教室里瞬间一片寂静。

孩子们纷纷安静下来,坐直了身子,目视前方。

张镇恶也生理性地挺直腰板、正襟危坐、目视前方。

他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种刻在基因里的反应让他不由自主地遵守着课堂的纪律。

老先生开始讲课了,他的声音洪亮有力、抑扬顿挫。

他带着孩子们一遍一遍地朗读着课文,让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

那些文字仿佛有魔力一般,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张镇恶也听话地跟着孩子们一起朗读着课文。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充满激情。

他仿佛回到了真正的少年时期,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再次涌上心头。

他的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仿佛是在享受着这个美好的时刻。

傍晚放学时分,张镇恶和孩子们一一道别。

他们纷纷向他挥手告别,表达着对他的喜爱和不舍。

张镇恶也微笑着向他们挥手告别,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满足。

随着纪中棠一起返回宅院的路上,张镇恶忍不住问道:“感觉如何?

明天还来吗?”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与好奇,仿佛是在询问一个重要的决定。

“当然。”张镇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是在宣告他的选择与决心。

他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继续说道:“这里的孩子们那么可爱,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这里的。”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真挚与热情,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然而,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在草堂学习的这段时间里,他仿佛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他能够更加专注地凝聚武道意志、感受天地灵气。

那种赤子之心的感觉让他仿佛回到了最初的自己,距离真正的凝聚出自己的武意也不远已……或许只差一张纸的距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