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3)九侯脉诊法,精准定位病变部位

换源:

  诊察九侯脉是一种深入洞察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九侯脉,又称九部脉或九诊法,是中医脉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人体不同部位的脉象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以推断体内脏腑经络的病变情况。

九侯脉中某一部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沉伏)等异常变化,正是中医脉诊中需要密切关注的关键信息。这些异常脉象往往反映了体内气血运行的不平衡或脏腑功能的失调。

独小:可能意味着该部位气血不足,或脏腑功能衰弱。

独大:则可能表示气血充盈过度,或存在某种病理性的气血积聚。

独疾:通常意味着气血运行急促,可能与热邪内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有关。

独迟:则反映气血运行缓慢,可能与寒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减退相关。

独热:表明该部位有热邪内蕴,可能伴随红肿热痛等症状。

独寒:则提示体内阳气不足,或寒邪侵袭,可能导致局部冷痛、功能受限。

独陷下(沉伏):往往意味着气血亏虚严重,或阳气内陷,脏腑功能低下。

在中医理论中,通过触摸、按压、叩击等手法来感知患者身体的反应,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离内踝五寸处按着”,这类似于循按诊法,通过直接触摸和按压来感知皮下组织、肌肉、骨骼以及经络气血的状态。而“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弹之”,则类似于叩击诊法,通过轻微的叩击来观察身体的反应,特别是气血的流动和传导情况。

“医者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蠕蠕而动,为正常现象”,这实际上是对叩击后身体反应的一种解读。在中医理论中,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是连续的,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气血的波动会沿着经络传导。因此,如果医者能够感知到这种振动,并且振动的范围在一定限度内,那么这通常被认为是气血运行通畅、经络敏感的正常现象。

这些振动反应,确实在中医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我们来一一解析这些现象:

1.振动急剧而大,应手快速而浑乱不清:这种情况通常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它可能反映了体内气血运行的紊乱或脏腑功能的失调。急剧而大的振动可能意味着气血在某一部位突然激增,而浑乱不清的应手则可能表示气血的传导路径不清晰,或者存在某种病理性的阻碍。

2.振动微弱,应手迟缓:同样,这也是一种病态表现。微弱的振动意味着气血亏虚,或者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受到了阻碍。而应手迟缓则可能表示气血的传导速度减慢,或者身体的反应能力下降。

3.振动不能上及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之,仍没有反应: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态表现,甚至可能被视为“死侯”。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流通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气血在某一部位完全停滞不前,或者经络完全失去传导功能,那么生命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当振动无法在一定范围内传导时,这可能意味着身体的某个重要部分已经失去了气血的滋养和支持。

“中部之脉或快或慢,无规律”,这通常被视为气脉败乱之兆,也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在中医看来,脉象的规律性是人体气血运行有序的重要体现,当这种规律性被打破时,往往意味着体内气血运行的严重紊乱。

而“脉代而钩”则是一种特定的脉象表现,其中“代”指的是脉象有规律的停歇,而“钩”则形容脉象如钩状,力度较强。在中医理论中,这种脉象通常被认为病在络脉,即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阻碍或损伤。络脉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遍布全身,负责气血的输布和调节。当络脉受损时,气血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九侯之脉应该上下如一,相互协调,不应有参差。这是因为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脉象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出体内脏腑功能的异常。

当九侯之中有一侯的脉象与其他侯不一致时,这通常意味着体内某个脏腑的功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病情可能相当危险。这种不一致可能表现为脉动的强弱、快慢、节律等方面的差异,它们都是体内气血运行紊乱的直接体现。

通过观察九侯之脉的不一致,可以进一步诊察病邪所在的脏腑,以及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例如,如果某一侯的脉象特别虚弱,可能意味着对应的脏腑功能严重受损;如果脉象特别急促或紊乱,可能表示体内存在严重的病理变化。

正常脉象通常表现为脉来从容和缓,流利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不绝等特征,它反映了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和谐、气血运行有序的状态。

如脉微欲绝、脉洪大无根等,它们往往预示着患者正气衰败,病情危重。

至于“足太阳经脉气绝,则两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时,必目睛上视”,这是中医对足太阳经(即膀胱经)功能衰竭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的描述。足太阳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因此,当足太阳经脉气绝时,其循行部位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表现为两足不能屈伸等症状。而“死亡之时,必目睛上视”则可能是经络气血衰败至极,神志丧失,眼球失去约束而出现的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是建立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的,它们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病史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他们可以通过更详细的诊察和辨证施治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护理指导。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