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苏仪追斩单于至河畔,金甲者狂喊 “我乃真龙”

换源:

  刘彻暗中思忖,

单于治兵宽厚有余,

纪律松弛,

实乃大患。

“高文芳!”

刘彻喝说。

“末将在!”

“令你带三百兵马,

略过匈奴前阵,

略过即可。”

刘彻告诫,

“若匈奴不动,

便引兵回城,

若动,

则引兵往东走。”

“是!”

高文芳领令而去。

三百汉骑奔驰出阵,

踏过护城河,

直往匈奴阵营而去。

距匈奴100多米时,

突然掉转马头。

匈奴士兵早已难耐,

见汉骑出动且在阵前晃荡,

千余骑兵脱离本阵,

开始追击高文芳。

高文芳一见匈奴骑兵开始追击,

于是按照刘彻要求,

迅速调转,

往东疾驰,

匈奴骑兵跟着往东。

刘彻见匈奴阵型动摇,

正要下令全军出动,

此时身边近卫过来禀报,

“战马回来了!”

刘彻回望,

只见地平线上,

千余匹骏马浩浩荡荡疾驰而来。

那是他之前在塔拉木草原放养的战马!

“好!没马的将士速速乘马,全军出击!”

刘彻领军常身先士兵,

其麾下王府骑兵都精锐。

每至大战,

他都是亲率王府骑兵在悍将掩护下凿穿敌阵,

反复冲击直至敌阵大乱。

主将亲征,

身后将领谁不激愤!

紧跟着刘彻,

士兵分十路路渡河,

杀入匈奴营阵。

此时,

单于正召集诸将商议破敌之策,

忽闻杀声震天,

传令兵慌忙入帐,

“报,汉军已攻入营阵,正向大帐杀来!”

朝臣文官听到这话,

竟齐齐挤向单于,

仿佛其能护佑众人。

“让骑兵顶上,拖住汉军!”

单于下令,

“各位臣工,随本王后撤!”

然而,

群臣撤退堵住了骑兵道路,

人流混杂,

行动迟缓。

单于无奈,

先令群臣回营,

待骑兵过后再撤,

一来一去耗费不少时间。

进退间,

汉军已至。

三千铁骑踏入匈奴营,

如野牛闯进菜园,

不管兵种建制,

一概冲杀。

……

兵败如山倒,

二十余里大营第一道防线被破后,

后军不明情况,

见前军逃命也跟着溃逃。

虽有士兵欲列阵坚守,

却听见有人大喊,

“兄弟们,随我归汉!”

数万转彻轱辘旧部,

战前反戈,

杀向匈奴。

此军一出,

匈奴大营如皇河决堤,

人马自相践踏,

死伤无数。

单于引残兵退至西山脚下,

阵型未稳,

刘彻已杀至,

从阵头杀到阵尾,

所向披靡。

最后,

与庄杰英、高文芳等人,

携汉军旗帜至匈奴阵后,

竖起大纛。

原本抵抗的匈奴兵见后方易帜,

顿时斗志全无,

或逃或降,

被汉军追杀三十余里。

匈奴逃兵四散奔逃,

欲避铁骑追杀,

却被汉军与转彻轱辘部切割包围,

竟出现几人围杀数十人的场景。

苏仪骑马率特战队跟在刘彻的王府骑兵后,

一路冲杀。

他不熟马上作战,

自己身边的特战队员又不是为这种场面准备的,

所以战斗中作用发挥并不大,

然而,

冲过匈奴大营时,

苏仪忽见一名身着金甲者爬上骏马,

往北疾驰。

“追!”

他招呼特战队员,

策马紧随金甲者而去。

……

马蹄在地面上疯狂地践踏,

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

苏仪紧盯着前方那个拼命逃窜的身影,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绝不能让他逃脱。

一路疾驰,

那人的身形忽东忽西,

拼尽全力想要甩脱身后的追兵,

直至护城河和皇河的交汇处。

眼前,

浊浪奔涌,

宛如一条怒吼的巨龙,

阻挡了那人的去路。

他勒住马,

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回头望去,

只见苏仪等人已呈合围之势,

将他牢牢困在中央。

那人忽然想起匈奴中流传的谶语

鹿入虎口,其命难久!

心中顿时被绝望所笼罩。

就在他怔忡之际,

苏仪已拍马近前,

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眼看对面的大汉士兵即将挥刀,

那人慌忙叫嚷:

“勿杀!我乃匈奴单于!救我者,共享富贵!”

苏仪听到这话,

不禁大笑起来,

指着那人问身旁的特战队员:

“听出来他是谁了吗?”

队员拱手说道:

“匈奴单于!恭喜老大立功!”

苏仪收住笑意,

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冽:

“不,他不是单于,

是你我的往上爬的梯子而已。”

话音未落,

苏仪便双腿一夹马腹,

朝着单于冲去。

单于见状,

立刻拔出腰间的长剑,

准备迎战。

两匹马在空地上奔腾,

马蹄声如鼓点般急促。

单于手持长剑,

身形矫健,

不愧是匈奴的单于,

马战经验极其丰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