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太子私军血案引爆长安,临江城暗藏十万杀器

换源:

  两人至一处围墙下似遇阻碍,

遂分头逃向别处。

按长安规制,

入夜后家门紧闭,

不同区域之间有墙阻隔。

遭贼的却是长安城内的高官,

自家遇窃本就丢人,

大张旗鼓却连贼影都没抓到,

遂联合向京兆尹施压。

一时长安城内鸡飞狗跳,

无数蟊贼入狱,

衙役穿梭各坊巡逻,

近乎挨户搜查。

那些西北过来的精骑自有一股骄傲,

自视甚高。

此次奉太子之命来长安,

本就心气高傲,

对蛮横的衙役十分不屑。

某次相遇发生口角后,

不知何人掷石惊了精骑马匹,

当场踏死一名衙役。

衙役们挥棍群殴,

却不敌西北精锐,

反被揍得鼻青脸肿。

不服气的衙役上报京兆尹,

府尹大怒,

增派衙役兵通报禁军。

事件逐步升级,

直至禁军介入,

竟查出这些骑兵是精骑。

精骑为何潜入长安?

经禁军查访,

街坊指认他们常往东宫东宫门。

线索串联之下,

真相渐明。

大汉景帝得知后震怒,

召见刘荣严词训斥,

下令解散霸上营、遣返精骑。

栗贲沦为替罪羊,流放。

相较之下,

高管遭贼一事再无人在意。

……

而此时,

苏仪的密探处收到了另外一份密报,

这份密报,

是关于临江城的。

临江城是太子刘荣的起身之地。

此时,

临江城门缓缓打开,

新的一日来临。

临江太守曾为东宫侍卫,

凭借资历与战功升至太守,

却始终感念太子礼遇。

俗话说,

“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君”,

故接到刘荣密信时,

他毫不犹豫应下。

此刻,

临江太守站在栏杆旁,

俯瞰校场,

近千名骁勇锐士列成方阵,

肃立不动。

虽未拔刀持枪,

却有杀意弥漫,

连空气都似降了温度。

望着这支历经战火淬炼的部队,

临江太守满眼满意。

回想太子信中

“锻炼精锐,日后拱卫东宫”的嘱托,

他心潮激荡,

太子终于要行动了?

首个目标怕是胶东王刘彻吧!

“太守,部队集合完毕。”

副官近前报告。

“好!去看看。”

临江太守步至校场,

大声说,

“兄弟们!你我为袍泽兄弟!”

众士兵发现太守竟然以兄弟相称,

肃然起敬,

太守继续说:“希望兄弟们勤加锻炼,

日后,

咱们一起拱卫东宫!!!”

士兵议论群情激昂,

太守目光扫过,

甚是欣慰,

说罢,

他摆足威严,

踱步离开。

这些信息,

临江城的醉仙楼密探处,

早将消息传回长安,

李金岳问苏仪怎么处理,

苏仪只说按兵不动,

他知道,

要想真正搬倒太子刘荣,

这临江城的士兵,

是自己的重要棋子。

……

时间飞逝,

到了年末。

苏仪花一上午与侍女、仆役堆了个两人高的雪人,

以笤帚为臂。

雪人旁,

大勇二勇与老猎堆砌的老虎遭众人嘲笑,

三人面红耳赤欲推倒,

被苏仪阻止。

没有对比,

怎显自己的“艺术才华”?

雪人的出现,

让结伴来访的各大王府孩童兴奋不已。

最大的公主十二岁,

其余皇子、公主均六七岁,

正是好奇年纪。

苏仪笑问,

“各位公主、皇子,今日怎想起来玩?”

表情活像“狼外婆”。

“是二姐带我们来的!”

奶声奶气的回答中,

苏仪听出“二姐”,

指的是刘彻的女儿,

卫公主。

自从自己开始给她讲“老班长”传授的笑话之后,

公主来苏仪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可惜苏仪时常不在家。

此刻见公主面色不再蜡黄,

苏仪关切说,

“公主病情如何?”

妍儿见状悄悄退下。

公主脸颊微泛红潮,

“已大好,只是天冷时咳嗽。”

她盯着雪地,

不敢看苏仪。

苏仪“哦”了一声,没再追问。

看孩子们玩得欢快,

苏仪心血来潮,

抓起一把雪甩向大勇二勇。

两人惊叫着反击,

却误砸到侍女和小孩子们,

一场雪仗就此展开。

苏仪教孩子们玩跷跷板、躲猫猫,

妍儿等侍女也加入其中,

院子里全是欢声笑语。

暮色渐浓,

孩子们准备回宫。

一个五六岁的小公主奶声奶气地问,

“苏叔叔……”

迎上公主的目光,

慌忙改口,

“苏哥哥,以后还能来玩吗?”

苏仪笑着摸摸她的头,

“随时来,我这儿大门敞开。”

马车驶远后,

苏仪揉着腰感叹,

“带孩子比打一场硬仗还累。”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