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雨夜奇谋震碎单于胆,十万大军竟因一曲军歌倒戈?

换源:

  苏仪猛然矮身,

铁枪反手刺出,

正中乌尔善坐骑脖颈。

骏马悲嘶,

鲜血狂涌,

栽倒在地。

乌尔善因身材高大,

动作笨拙,

随马倒地,

连滚数丈。

顿时,

匈奴阵中欢呼声戛然而止。

苏仪仗着胯下坐骑的优势,

对着尚未爬起的乌尔善又是一个冲锋。

借助马势,

一铁枪刺向乌尔善。

那乌尔善大吼一声,

声如雷震,

用力挥动铁棍,

一下子便将疾刺而来的铁枪磕开。

然而苏仪变招极快,

用那铁枪又是一砸!

当——

乌尔善横起铁棒,

挡住了砸下的铁枪。

一时间,

双方谁也没有奈何谁。

不过苏仪现在唯一的优势便是胯下马匹。

拉开距离之后,

苏仪再次发起冲锋,

然而眼看就到乌尔善身旁,

对方蓦地铁棒横扫,

砸在马腿之上。

苏仪立刻重心不稳,

眼看就要向前飞出,

双腿突然发力,

跃在空中,

右脚在马屁股上用力一蹬,

身体向后跌去。

而那马匹,

则直直向乌尔善砸去。

乌尔善不敢被几百斤的马匹砸中,

当即往旁边一滚,

躲过马匹。

那马在地上哀鸣,

前腿已断,

再起不能。

苏仪拄着铁枪,

深吸一口气,

平息剧烈跳动的心脏,

意识渐渐放空,

仿佛回到部队,

刚猛之气油然而生。

看着狞笑着逼近的乌尔善,

苏仪将长枪换成步枪突刺姿势

大喊一声,

“杀!!!”

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

苏仪终于将前世中在部队中学习的近战拼刺刀的技法,

与大汉的长枪用法融会贯通。

他使枪如枪,

招式忽而轻盈刁钻,

忽而刚猛无俦,

倏进倏退间竟将乌尔善压制。

趁对方出棍空档,

苏仪忽然右手离枪,

屈指如钻,

用尽全身力气击向其太阳穴。

即便强横如乌尔善,

遭此重击也顿时晕厥。

苏仪轻笑一声,

举起铁枪正要刺下,

却听见对面匈奴古丽亚单于大声呼喊,

“住手!”

苏仪回过脸对着古丽亚单于一笑,

毫不犹豫将铁枪刺入乌尔善喉咙,

用力搅动,

枪头铁钉将其喉咙搅得稀烂。

鲜血喷涌而出。

苏仪向着古丽亚单于横起长枪,

缓缓退回阵中。

一时间,

汉军欢呼声如雷贯耳。

古丽亚单于脸色阴沉地盯着河对面的尸体,

半晌未言。

刘彻放声大笑,

正要下令骑兵前进,

却听古丽亚单于在对岸高呼,

“胶州王勿要渡河!

本单在这里次东征,

不过是想重申昔日盟约,

使其更加牢固!”

说完,

引兵后退十里。

刘彻趁机占领西山。

……

苏仪一回到营帐,

便瘫倒在床榻上,

只觉全身力气被抽干,

身心俱疲。

他眯着双眼,

恍惚间,

竟然睡着了。

不过很快,

他被士兵的歌声吵醒。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像首歌!

绿色军营!

绿色军营!

教会我!

唱得山摇!

地也动!

唱得花开!

水欢乐……”

自从苏仪教会士兵唱军歌,

他们每日训练前唱《打靶归来》,

训练后唱《一二三四》。

听着熟悉的旋律,

苏仪竟产生错觉,

仿佛眼前场景只是虚幻,

自己仍在上干岭执行任务。

他慢慢起身,

全身肌肉剧痛,

深知这是昨日死战留下的后遗症。

出了营帐,

只见天地间烟雨茫茫,

雨点密集如帘,

本就松软的泥土愈发泥泞。

雨中,

除了哨塔上的士兵,

其余人都在营中躲雨,

歌声从一座营帐中飘出。

苏仪正想回帐再睡,

忽见一人冒雨跑来,

是刘彻身边的近卫。

“苏将军醒了!”

来人见苏仪站在门口,

“刚才卑职来时见将军熟睡,

大王吩咐勿要打扰。

如今醒了,

随我去见大王吧!”

苏仪一愣,

“大王曾来过?”

校尉点头,

“大王本想与将军议事,

见您酣睡便未惊动。

命卑职查看您是否醒来,

若醒了便去大帐。”

苏仪看了眼衣服,

对校尉说,

“稍等,我换身衣服。”

转身回帐,

换上皮甲,

佩好军刺军刀。

来到大帐,

只见刘彻正与文臣武将低声商议,

隐约听见“趁夜”“离间”等词。

“末将见过大王及诸位将军!”

苏仪向帐内一揖。

“苏仪来了,不必多礼!”

刘彻指了指帐内椅子,

“坐吧。”

苏仪坐下,

问,“不知大王找末将所为何事?”

刘彻支着下巴,

直言说,

“苏仪,

我记得燕阳城之战时,

你曾送黄太守入匈奴军营?”

苏仪点头,

“那次有十多个兄弟同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