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兔子养殖成功

换源:

  兔笼都做好了,王力知道他的父母还是不看好自己养兔子的决定,因为以前别人家也养过兔子,却没有一家成功的,哪怕他一再保证,哪怕哥哥姐姐一起保证,这件事直到三四个月后第一窝小兔子出生,他的父母才惊奇发现小儿子做的对,如果没有小儿子的坚持,最开始的三只兔子要么成为他们改善伙食的食物,要么已经拿到镇上换几件工具了,而不是像现在只要守着兔子长大,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和肉食。

王有田家养兔子,兔子成功生产的消息几乎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子,每天都有孩子结伴到他家看小兔子,有时候也有大人来到他们家,不是开口要小兔子,因为他家的小兔子只剩下两只,其他的给了大伯家和刘海叔叔家,让他们也养起了兔子。来的人是为了看看王有田家养兔子的场地和注意事项,他们准备复制起来,为了后面养兔子做准备。不要说养个兔子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呵呵,这里是古代不是现代,现代人吃肉都吃腻了,而古代几年看不到荤腥都是正常的。王有田家发现一个既能吃肉有能赚钱的法子,大家不想学是不可能的。

别人家也养兔子王有田家有没有意见,肯定有,等以后自家兔子多了,他们就可以卖钱了,如果小镇只有他们一家卖兔子的,价格肯定能卖的好,一旦大家都卖兔子,小镇兔子市场饱和,哪里能卖上价格。王力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看不上小镇的购买能力,为此他专门把自己家和大伯家人叫到一起:“阿爹,阿娘,大伯,大伯母,村里人一起养兔子是好事情,你看啊,以前就算有人打到一只兔子,在我们小镇上也卖不上多少钱,不是大家不想吃兔肉,而是没几个人买得起兔子,就算那几个买得起兔子的人天天买,一段时间后他们也会吃腻。一只兔子或者几只兔子我们也不可能拿到县城里去买,不划算,如果大家都养兔子,我们就可以把大家联合起来拉着兔子到县城里去卖,一次卖几十只上百只,不但赚的钱更多也更安全,这是防止以后有人发现养兔子的好处动了不该有的心思,人家要钱有钱,要人有人,逼迫我们一家不能养兔子和逼迫我们整个村或者几个村不能养兔子,肯定大家一起养兔子更安全。”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又过了半年,王力六岁,穿上了成套的衣服,哥哥姐姐也都有成套的衣服穿了。他们的衣服不只是卖兔子换来的钱,还有很多农具被王力开发出来,比如三齿钉耙,六尺耙子,芦苇花篮和芦苇簸箕等农家使用工具,这些工具有些销售的还不错,有些市场反响一般,不过总体而言,西王村每家每户的原始财产积累是以前的好几倍,特别是王力家,王力大伯家和几个被选出来跑商的同村或外村人,家庭财富更是比以前多了几十倍。

来到这个世界近一年时间时,王力都将自己保护的很好,不该碰的坚决不碰,不该有的名声也坚决不能传出去,到目前为止,知道赚钱想法是出自王力的除了本村几个人知道的多一点外,只有王力的几个亲戚知道,其他人一概不知。就算王力有些想法联系外村人配合,也是村长安排人通知。至于怎么赚钱吗,王力已经跳过了身体力行的阶段,他现在做的是卖技术抽成,本村人利润的百分之一,外村则是利润的十分之一,如果有人不给钱,不好意思,大家一起抵制你,下次再有好项目也不带你玩,你怕不怕。

稳住别浪是王力的准则,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是王力经常给小姐姐小哥哥们讲故事时提到最多的话,孩子们很懂事也很乖,王力可不想他们以后因为不自量力而丢掉自己的小命,特别是那些被他潜移默化影响要上战场的孩子,王力要把上辈子的道理刻入到他们的脑海里,让他们稳一点,再稳一点,除非想办法把胃口扩大。

又三个月村里男人练武场集合,王力也去了,看他们一招一式打的虎虎生风,王力一时手痒,一起嘿哈了起来,虽然他奶声奶气的声音和东倒西歪的身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王力成为了护村队的一员,每次训练必到,每天早晨也能在田野地头看到王力奔跑锻炼身体的影子。后来孩子越来越多,村长一看这群孩子练武的积极性挺高,每两天都有村里的老兵对他们进行训练,其他时间他们自由安排。而每天吃完饭后雷打不动的安排是讲故事时间。开始讲故事时王力只是讲给小姐姐和小哥哥听,小姐姐和小哥哥又把故事讲给他们的伙伴,一传十,十个传百,没几天小村子都知道王力讲故事的事情,一到晚上吃过饭没事干的大人带着小孩到王力家听故事,开始人还不多,直到王力家院子人满为患,再后来王力干脆把讲故事的地方般到村中间的打谷场,也叫练武场,王力的小院子才避免被挤倒的风险。

王力讲故事大多集中讲寓言故事,比如掩耳盗铃,三只小猪盖房子抵挡大灰狼等,完结后他还会问小伙伴们从这些故事里学到什么。

时间又匆匆过去半年,王力的故事集里早就没有他以前听来的小故事了,王力只能现场编,不是他不想讲那些四大名著和其他的长篇故事,而是他觉得那些故事现在讲给大家,除了逗大家哈哈一笑或者得到几滴同情泪外,帮助并不大。当然他也没打算让那些高级货烂在他肚子里,而是把写话本放到他计划的第二步或第三步,视他积累的人脉和财富而定。

这一年多,王力的发展中心一直都在农业工具上,他带领人开发出了人力打谷机,人力脱壳机等实惠农民的产物,这些工具先在王力所在的清远县传播,后来迅速扩散到全郡,再向全国。为此县城的大老爷为此都跑到西王村几趟,王力站在人群里远远的看到过几次,那是个清瘦的老头,头发胡子全白,说话文绉绉的,还算和蔼可亲,没什么架子,至少王力是这样认为的,至于村长和其他村人的小心翼翼和谨小慎微的动作,王力认为那是他们对古代权势的敬畏罢了。

王力没有出面,继续他的“苟”字方针,一切有村长和叔叔伯伯们应对,当然他该拿的钱一分不少,比如研究出利国利民的农具县里赏下来的钱财,比如跑商们走街串巷卖农具所获利润分成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