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皇帝下地下水

换源:

  皇帝稍稍平复下心情。不是他想要发火,而是这个火不得不发。知道民间百姓手里出现许多新式工具,节省人力的同时更能提高产量,开始时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帝王他很高兴,也希望民间出现更多的工具,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些,仿佛他的希望得到了回应,民间的工具越来越多,一件比一件好用,一件比一件影响深远,兴高采烈的帝王拿着几件一直存在且流传许多年的物件和新工具比较后,我们伟大的帝王陛下沉默了,他开始反思:小改动大收获,是其他人太废还是那个孩子太聪明?至于发火,他是故意的,让大家知道他对墨守成规的深恶痛绝。写感想,是通过各级官员把他的想法传递给百姓,把百姓的脑子调动起来,他可不希望他百年后的天下还是以前的天下。

“好了,写感想的事情下朝后传播下去,一个时辰后朕要在皇庄亲自实验这些农具,高爱卿和海爱卿,交给你们了。退朝”高爱卿和海爱卿出班躬身道:“是,”高爱卿名叫高光瑞,任兵部尚书;海爱卿名叫海东升,任礼部尚书,皇帝叫他们安排出行事宜目的一目了然,鸣锣开道和大力传播皇帝重视农业的美誉就落到他们身上了,至于怎么传播,海东升已经想好了方案。

退朝后,兵部和吏部的人匆匆离开,去完成皇帝交代的命令,其他人则三三两两离开,此时一个小团体中一个叫胡开山的侯爷对旁边的人道:“老李,你说皇帝陛下让我们写什么感想,怎么写啊?”被叫老李的官员两手一摊:“你是在问我吗?”胡开山瞪着牛眼看着老李好一会才道:“得,我算问错人了,你比我还一根筋,”老李“哼”一声转头也瞪着胡开山,没多久,二人一同转战询问其他人:“刘老匹夫,你知道...”

一个时辰后,皇宫大门敞开,一队皇家护卫队鱼贯而出分开御道上围观的百姓,接着又从皇宫里驶出大队人马,长长的护卫队后是皇帝的龙撵,是凤撵,后面是几个在京老王爷的座驾等皇室宗亲,接着才是各文武大臣及大臣的家属,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一路向前。长长队伍走过,有百姓跟着看热闹,也有百姓打算买完菜回家,这时又从皇城中窜出来几百人,他们的作用是再次宣传皇帝出行的目的:“各位,我们皇帝陛下新得几种利国利民的重器,正要去皇庄实验,有想要过去和我们陛下一起见证历史的,尽快跟上陛下銮驾,去晚了就看不到了...”之前已经宣传过一次了,打算跟过去的人早就走了,本来不打算跟过去的人,其中又有许多人被勾起了兴趣,呼朋引伴跟上前面的人,一时间官道上人满为患,如果不是这些人穿着整齐和一路有说有笑,肯定有人以为他们是逃难的,当然也有不太聪明的别国暗子在送回去的密报中写道:“景惠帝九年,景朝皇城出现大动乱,惠帝带全城百姓逃离京城...”发送这么大错误信息的暗子结果不得而知,此时的惠帝已经来到了皇庄。

惠帝对两位尚书的布置很满意,进来的时候他大致扫了下皇庄内部安排,看到不少位置摆放着农具,看来两位尚书打算让每个人都能亲眼看到所有农具的作用。惠帝尤其满意的是两位尚书安排士兵作为人墙把皇庄分内庄和外庄,内庄是王公大臣及家眷,当然还有各个行业的翘楚,大约六七百人,外庄则是从京城内赶来看热闹的百姓,粗略估算现在应该有五万人了吧?至于危险吗,不是咱大惠帝吹,今天如果有那个人蹦出来杀他,可能今天会死不少百姓,但那个杀他的人,那个杀他的势力,更甚至那个杀的国家都会被景朝所有百姓敌视,因为他现在做的事情利国利民。况且皇家内卫暗卫和眼线早就被洒了出去。

惠帝和皇后慕容高居宝座,下面群臣士兵百姓跪倒一片三呼:“万岁,”惠帝道:“各位朕的子民们平身,”“谢圣上”...等人起身,惠帝看着眼前的大臣和百姓道:“自朕从先帝手中接过江山,战战兢兢,不敢有一刻清闲,不敢有一丝疏忽,唯恐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对不起先皇们更对不起天下百姓,今,大景得天庇佑,给我们送来农业神器,捕鱼神器,让我大景百姓从此更轻松的完成以前三倍五倍十倍的工作量,”“天佑大景,圣上洪福齐天,”皇帝的故意停顿和有人带节奏,下面又跪倒一片,所谓的神器还没有展示,百姓们的期待已经被拉满。皇帝见状,大手一挥直接上干货:“把曲辕犁和耕牛牵来,朕亲自实验大景神器。”

所有东西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只需要拿上来交给皇帝陛下就可以了,皇帝耕地的动作很标准,显然是提前练过的,当耕作开始,大臣也好,百姓也好,无不惊叹不已直呼:“天降祥瑞,”因为一人一牛耕地的速度太快了,没多久,近百米长的土地已经走了一个来回,以前是远远达不到的,这次不用人带节奏,百姓自发跪拜,口中大呼:“天佑大景,天降祥瑞啊,圣上洪福齐天,”内围皇帝把耕犁交给一个侯爷,由他代替皇帝继续耕地,而外围知道皇帝不再耕地后,一声声鞭子响声,一声声老牛吃痛嗷叫声响起,没多久就再次传来此起彼伏的歌颂皇帝洪福齐天的声音。

接下来皇帝做的事情不多,大部分时间是看着工部的人示范和介绍新农具,直到打谷机和脱谷机上场,他亲自试了试,接着又收到了不少“老天保佑大景,陛下洪福”之类的话,陆地上的工具介绍差不多,后面开始介绍各种渔具,提前准备好露一手的皇帝发挥不太好,但是收获还不错,再次收到不少歌颂,让皇帝得到极大的满足。

等全部工具实验完,时间已经接近傍晚,有些人虽饿的前胸贴后背,但看他们发红的脸,也能知道他们没心思吃饭。最后皇帝表示大赏有功之人“银万两,绸缎二百匹,赐牌坊一座上书“首善之村”,减税十年,封赏通传天下,另征得西王村全体村民同意后,所有农具图纸也通传天下,”此牌坊是本朝,乃至前前朝第一个依村为单位发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