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记录不少秘密的书籍

换源:

  “这块砖的下面是空的。里面肯定藏了东西。”

柳衣山的一番话,把原本已经准备离开侧殿的老梁又给拉了回来。

其他人此时也都是纷纷聚集到柳衣山的身边。

“下面有东西?来,黑爷我来摸索摸索。”

黑墨镜自告奋勇。

毕竟是收了老梁劳务费的,该干活的时候,可不能闲着看热闹。

只见黑墨镜蹲下身,朝着柳衣山所指的方向,用手指叩响了几声。

“咦?真的是空的。”

说完,他又从腰间拔出一把尖锐的匕首,对着砖缝用力一撬。

哗的一下。

石砖被撬开了。

移走石砖,在它的下面,果然是个书本大小,四四方方的洞窟。

洞窟挖得并不深,里面静静的躺着一样东西。

用牛皮五花大绑一般的包了起来,具体是个什么玩意,单凭肉眼,恐怕无法看得出什么端倪来。

老梁见状后,心中大喜。

要知道,这东西既然藏得这么神秘,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或许,关于朱允炆的线索,就在这件东西里面。

想到这里,老梁便伸手想要把东西取出来。

“等等。”

黑墨镜叫停了老梁。

“梁教授,万一这东西上面也沾着七彩蛞蝓的毒液,难道你不怕吗?”

面对黑墨镜善意的提醒,老梁倒也谈不上生气。

“那就让柳衣山把它取出来吧。刚才大家也都看到了,他完全免疫七彩蛞蝓的毒液。”

老梁提议道。

“嗯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黑墨镜呵呵一笑。

柳衣山伸出手,将那东西从洞窟里取了上来。

拿在手里的时候,他感觉这东西份量很轻,估摸着是本书籍之类的玩意。

“怎么样?里面是个什么东西?”

老梁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还没等柳衣山把裹在外面的牛皮打开,他便开始焦急的问道。

“好像是本书。”

柳衣山答了一句。

“葵花宝典吗?”黑墨镜插了一句。

在这么紧张的时刻,他还有心情开玩笑。

众人也都没理会他。

柳衣山将东西拿在手里,轻轻的拆开包裹在外面的一层牛皮。

里面的东西,也逐渐进入所有人的视线。

书籍。

里面果然是一本书籍。

但奇怪的是,这本书的封面上没有任何字,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内容。

柳衣山缓缓的翻开了书本的第一页。

“永乐十一年,六月初七,地宫初成。建文由龙虎山玄天洞转囚至此。。。。。”

光是第一页的第一句话,就暗藏着许多信息。

也就是说,这座地宫是永乐十一年建成的,然后就把建文帝从龙虎山的玄天洞转移到了这里,继续囚禁他。

按照这段话,建文帝朱允炆最早,是被朱棣囚禁在了龙虎山玄天洞内。

这可真是一个劲爆的线索。

学术界,从来都不曾出现过这样的说法。

老梁看到这句话后,双手甚至开始微微颤抖起来。

他激动的说道:“光是这第一句话,就已经颠覆了学术界这么多年的认知。。。。”

翻页。

“永乐十一年,六月十八。圣上念叔侄之情,特命工匠雕龙椅,铸陶人作文武百官,以伴建文左右。。。。”

“永乐十一年,七月初六。姚少师及大批人群进入地宫。皆是眼神呆滞,行动迟缓之人。余观之,疑似被种蛊。。。”

看到这里,主播团团不免问了一句:“这个姚少师又是什么人?如此看来,城里的那些陶泥人,与他肯定脱不了干系。”

老梁回道:“姚广孝,因为官封太子少师,所以也称他为姚少师。”

“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现在看来,姚广孝这和尚,心肠可不是一般的狠呐。”

黑墨镜也是插了一句。

“永乐十一年,七月初十。前殿成了人间炼狱!将活人制成陶人,真是闻所未闻。”

“永乐十一年,七月二十五。姚少师嫌前殿阴气过重,便命人将其拆除。”

这倒是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当初团队来到宫殿的时候,开门见山就是大殿。

而没有前殿。

原来,前殿已经被姚广孝给下令拆除了。

“永乐十一年,八月二十。太子及皇孙前来地宫。行至城门,太子因失手打坏一具守卫陶人,见其裂开后竟有五脏六腑,心中生惊,遂回。皇孙行至西侧殿,停留一炷香后,亦回。”

这条记录的信息可就丰富了。

所谓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看起来他也来过这里。

这也正好迎合了柳衣山最初的想法。

朱棣家的祖孙三人,都是知道这里的。

否则,朱瞻基的御用蟋蟀盆上,怎么会微雕上摘星亭呢?

记录中先是说到了太子朱高炽在门口不小心碰坏了一具守卫陶人,见他碎裂后,竟然有五脏六腑。

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便回去了。

这倒是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团队刚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只有孤零零的一具守卫。

原来是被朱高炽给弄坏了。

而记录中另一段话,说到“皇孙行至西侧殿,停留一炷香后,亦回。”

西侧殿,现在它的门口可是聚集满了剧毒的七彩蛞蝓。

也就是说,在当初那个时候,西侧殿前,并没有这东西。

可朱瞻基跑到西侧殿究竟去干什么呢?

结合现在殿前有这么多七彩蛞蝓,或许里面,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