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朱允炆又去了龙虎山?

换源:

  “永乐十一年,九月初五。建文转囚,应是复至龙虎山。”

看到这里,众人心中的疑惑那是越来越深。

按道理来说,这座地宫建造了有十余年。

如白栩所说,在风水上,这个地方又是个双龙戏珠局,主上者长,下者亡。

对于朱棣来说,这可真是一个囚禁朱允炆的风水宝地。

可就是这么一块宝地,为什么区区三个月之后,便把朱允炆又从地宫内转囚出去呢?

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如此说来,朱允炆在这座地宫内只待了区区三个月而已,怪不得关于他的线索那么稀少。”

老梁看到这句话后,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道。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朱棣要将朱允炆转囚去龙虎山呢?”

柳衣山继续翻页。

可没想到,再后面都是一片空白。

后续再无记录。

直到柳衣山翻到最后一页,才发现几个字。

“风不语,冒死而书。”

风不语应该是个人名。

但他又是以什么身份,能在这地宫中自由走动,甚至记录诸多事件。

这,依然是个谜。

看到书上的记录已经告一段落,老梁长叹一口气。

虽然书中的内容,解开了整个团队一部分的疑惑。

但是依旧有许多令人想不通的事情,无法解释。

“龙虎山,玄天洞。”

老梁自言自语了一句。

“看来那里关于朱允炆的线索会更多。”

“可是。。”

白栩打断了老梁的话。

“我们家里与龙虎山有些渊源。我也去过龙虎山好几次,可是从来没听说过山上有玄天洞这个地方呀。”

亭西白家是世代传承的风水秘术大师,所以与龙虎山上的道长们,时常也会聚在一起,喝茶论道。

白栩也曾跟着家里人去过几次。

整个龙虎山,她几乎都游玩遍了。

但是说起玄天洞这个地方,那是闻所未闻。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这个玄天洞可能已经改名了也难说。又或者,这个洞府是龙虎山的机密,一般不会向外人展示。”

老梁分析的头头是道。

“看来,黑爷我还得陪你们去一趟龙虎山。收费照旧吧,嘿嘿。”黑墨镜见又有生意要来,心中乐呵呵的。

老梁并没有直接答复黑墨镜。

而是转过头去,对着柳衣山说道:“先将这本书小心收好。”

柳衣山依旧用牛皮将它包裹起来,小心翼翼的放进了包内。

“这间东殿内也没有其他线索了。我们现在去北殿看看吧。”

北殿与东殿的环境相仿,也是未上锁的木门。

黑墨镜推开门。

映入大家眼帘的,竟然是一尊巨大的佛祖铜像。

佛祖像的两边还写着一副对联。

“社稷半寸功,佛前千丈罪。”

“这副对联,可真是自谦呐。”

“看来是黑衣僧人姚广孝对自己的评价。”

“那么这间屋子,就该与姚广孝有关咯?”

入了殿门。

佛祖像前,碎成一地的团蒲,以及坑坑洼洼的木鱼。

奇怪的是,整个北殿内,除了这几样东西之外,再无其他。

“这可真是奇怪呐。建了这么大的一个殿,就用来放这么一尊铜佛祖?”

团团问道。

老梁解释了一句:“出家人讲究的不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此空空如也,正合了姚广孝之意。”

所有人怀揣着失望的心情,从北殿内全都走了出来。

原本还期望着,能在北殿内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就像东殿中,风不语所记录的那种书也行。

至少也解开不少疑惑。

可无奈,北殿内,毫无线索可言。

“怎么办,老梁。这西殿要不要闯一闯?”

黑墨镜笑嘻嘻的问了句。

虽然目前西殿门口聚满了剧毒的七彩蛞蝓,但他的表情依旧表现得十分轻松。

似乎对付这种蛞蝓,他黑墨镜也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有几分把握?”

老梁扶了扶金丝边眼镜,心情沉重的问道。

打心底里,他是不愿意大家伙去冒这个险的。

可眼下,关于这座地宫的许多疑问都没有解开。

所以,一向保守的老梁,此时也想着来个殊死一搏。

“五成!”

老梁听后,心中思考了一会。

随后摇了摇头。

“风险太大了,我可不能拿我学生的命去豪赌。”

黑墨镜笑了笑。

“别急,我话还没说完呢。黑爷我一个人,那是五成。再加上哑巴张,就是十成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