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时间裂痕,卧龙收疆(第二幕)

换源:

  第二幕:瑜亮斗智

且说那关羽关云长,华容道上念及旧恩,义释曹操,虽全了忠义之道,却违了军师将令。中军帐内,气氛凝重如铁。关羽一身绿袍,丹凤眼微阖,赤面之上并无惧色,只昂然跪于帐下。两旁甲士肃立,刀斧寒光凛冽。

诸葛亮羽扇轻摇,面色沉静如水,目光却如寒星般落在关羽身上,朗声道:“军令如山,岂容儿戏?关将军私纵国贼,按律……当斩!”话音虽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在众人心头。

刘备闻言,面色陡变。他疾步上前,一把拉住诸葛亮衣袖,眼中已含热泪,声音哽咽:“军师!昔日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今日若斩云长,备何忍独生?备愿以昔日微功,抵云长之过!”言罢,竟欲下拜。

一旁的张飞心里急得直挠首跺脚,但碍于军师之威,却不敢发出一言。

诸葛亮心中暗叹,这桃园结义之情,果是深重如山,难以撼动。他深知刘备重情,更知关羽乃万夫莫敌之将,斩之实乃自断臂膀。虽说当初他安排关羽独守华容,已然料到此时境况,孔明心中雪亮,曹操可败但不可杀绝,皆因曹操一死,刘备羽翼尚未丰满,以周瑜的性子定然会借势除掉立足不稳的刘备,继而顺势夺荆州入西川,与曹魏以长江南北分庭抗礼。还不如借此机会让关羽还了曹操这个人情。然军法威严,眼下亦不可轻废。

他连忙扶住刘备,沉吟片刻,目光复杂地看向关羽:“云长,你可知罪?”

关羽抱拳,声若洪钟:“关某知罪!然昔日曹操待某不薄,五关斩将之时,其麾下亦未加阻拦。今日狭路相逢,关某实不忍乘其危难。要杀要剐,关某绝无怨言,只求莫使大哥为难!”其言坦荡,气概凛然。

诸葛亮喟然长叹:“罢了!念在主公金面,更念你昔日功勋卓著,此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且记下此过,容你日后戴罪立功!”

一场风波,终在刘备涕泣求恳与关羽凛然担当之下,化于无形。然诸葛亮心中,对关羽这重义轻令的性子,不免又添了一层隐忧。

秋风萧瑟,吹过油江口浩渺的水面,也吹皱了江东大都督周瑜的心湖。赤壁的硝烟尚未散尽,曹操虽败走华容,然天下鼎足之势,已在这荆襄九郡之地,悄然埋下了新的火种。

他于赤壁大胜之后,志得意满,正欲挥师西进,一举夺取南郡,扼住荆州咽喉。忽闻细作来报:刘备屯兵油江口,其意恐在荆州!周瑜心头一凛,如芒在背。那刘备看似仁厚,其麾下诸葛亮更是神鬼莫测,岂是甘居人下之辈?真悔恨当初南屏山七星祭坛上,没及时派人杀了孔明,此时直恨得牙痒难当。

“子敬!”周瑜唤过鲁肃,剑眉紧锁,“刘备屯兵油江,其心叵测。荆州乃我江东必争之地,岂容他人染指?你我当亲往一探虚实!”

鲁肃素来主张孙刘联盟,闻言劝道:“都督,刘备乃盟友,或仅为暂驻休整,未必有争地之心。贸然相逼,恐伤和气。”

周瑜冷笑一声,眼中精光闪烁:“子敬过于仁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诸葛亮何等人物?其意必在荆州!今日不去,他日势必成为心腹大患!”遂不顾鲁肃再劝,点齐亲兵,与鲁肃乘舟径往油江口刘备营寨而来。

刘备营中,诸葛亮闻报周瑜亲至,羽扇轻摇,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对刘备道:“主公,周公瑾此来,名为犒军,实为探我军虚实,更欲阻我军夺取南郡。”

刘备连忙问道:“军师可有应对之策?”

“主公莫急,交由亮处理即可。”孔明泰然自若。

说话间,周瑜、鲁肃已至。双方见礼毕,分宾主坐定。

寒暄未几,周瑜便单刀直入,语带讥讽:“闻皇叔移兵屯至油江,必有良图。莫非欲取南郡?”

刘备尚未答言,诸葛亮已朗声笑道:“都督此言差矣!我主岂敢与都督争锋?只是听闻都督欲指兵南郡,特在此观望。若都督手到擒来,我等自当远避;若都督一时不克,我等或可乘隙助都督一臂之力,届时南郡归属,再作商议,亦无不可。”此言看似谦退,实则暗藏机锋,更隐含“你若不行,我便接手”之意。

周瑜何等心高气傲?闻言心头火起,面上却不动声色,傲然道:“我江东雄师,取南郡如探囊取物,何须皇叔费心?若取之不下,任凭皇叔去取便是!”他自恃兵精将勇,又新破曹操,哪里将守城的曹仁放在眼里?

诸葛亮抚掌大笑:“也好!都督快人快语!既如此,亮敢请都督立一军令状,以免他日伤了孙刘两家和气。”其语步步紧逼,竟不容周瑜喘息。

周瑜被他一激,豪气顿生,慨然应诺:“有何不可!便立军令状!”当下双方立下赌约:若东吴攻不下南郡,刘备方可进军。

周瑜自揣胜券在握,签罢赌约,便与鲁肃告辞回营,点兵遣将,誓要一举拿下南郡,让诸葛亮无话可说。

周瑜回营,即遣大将蒋钦为先锋,攻打南郡。不料曹仁深通兵法,据城固守,蒋钦连攻数日,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周瑜大怒,亲提大军来攻。

曹仁得曹操遗留锦囊妙计,依计行事。他先遣部将牛金出城迎战,诈败而走。周瑜见曹军不堪一击,挥军掩杀,直追至彝陵城下。曹仁领兵复出,战不数合,又佯败入城。周瑜见城门未闭,以为曹军慌乱所致,更不疑有他,催动大军欲抢入城中。

岂料刚近城门,只听城头一声梆子响,两侧伏兵齐出,箭如飞蝗!周瑜正自惊疑,忙挥动手中离火焚天棍,火红棍影舞成一个丈余见方的火圈,堪堪把来箭挡下身前。

他正欲边挡边退,忽觉左肋一阵剧痛,低头看时,一支狼牙箭已深深嵌入甲胄缝隙之中,箭镞蓝光湛亮,显是喂了剧毒!原来曹仁麾下猛将陈矫,早已伏于暗处,待周瑜中伏被乱箭围攻之际,觑得真切,运足内劲全力一箭射来,正中周瑜!

周瑜大叫一声,翻身落马。东吴众将大惊失色,急忙拼死救回。周瑜只觉伤口麻痒难当,心知不妙,强忍剧痛,传令退兵。曹仁见计成功,挥军掩杀,幸得程普、韩当等老将死战断后,方保得周瑜退回大营。

周瑜身中毒箭,伤势沉重,军中医士束手无策,言此毒为“孔雀胆”之毒,凶狠猛烈,恐都督性命难保。消息传开,东吴军心浮动。周瑜卧于榻上,面色蜡黄,气息奄奄,然一双星目之中,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众人退去后,他马上从怀中取出孙氏世传圣药“金凤凝血丹”服下,于榻上盘膝运气,疗伤逼毒。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只见窗前铜盘中鲜血由黑转紫,由紫转红,最后长吁一口气,筋疲力尽,软卧床上。

待得精神稍复,周瑜便秘密唤来程普、鲁肃近前,低声道:“此乃天赐良机!速传我将令,诈称我箭疮崩裂,不治身亡!全军举哀,拔寨退兵,却暗伏精兵于寨内及险要之处。曹仁闻我死讯,必来劫寨,届时可一举破之!此计虽险,却也是绝境求生之策。”

程普、鲁肃依计领命而出。一时间,东吴大营白幡招展,哀声动地,佯装撤兵。

消息传到南郡,曹仁果然中计,以为周瑜身死,东吴军士无主必乱,正是破敌良机。当夜,曹仁亲率精锐,偃旗息鼓,直扑东吴空营。

待其大军尽入营中,但听一声炮响,火光冲天!四面八方伏兵尽出,喊杀声震耳欲聋。周瑜虽重伤未愈,却强撑披甲,立于将台高处指挥,厉声喝道:“曹仁匹夫,中吾计矣!”东吴将士见都督“死而复生”,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曹仁心胆俱裂,方知中计,仓促应战,被杀得大败亏输,丢盔弃甲,狼狈逃回南郡,紧闭城门,再不敢出。

周瑜虽大败曹仁,然自身箭疮疼痛钻心,不敢恋战,急欲收取胜利果实,占据南郡。他强忍伤痛,亲率得胜之师,马不停蹄,星夜兼程赶至南郡城下。

然而,当晨曦微露,南郡城楼映入眼帘之时,周瑜及东吴众将皆惊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城头之上,一面三丈高的“刘”字大旗猎猎飘扬,一员白袍银枪的骁将扶枪而立,威风凛凛,正是常山赵子龙!

原来当日伍晧的计策是:曹操虽败,但其根基夯实,长江以北,三分之二的天下已在其手;孙权赤壁新胜,气势如虹,江东基业可说已稳;唯独刘备虽有诸葛亮辅助,但究其根基未定,如一步走错,便成两虎口中之食。因此令赵云速去与之汇合,相助刘备,原因有二,其一,可亲测四人对时间裂痕的假设;其二,亦可暗助刘备渡过难关。其实,早在伍晧心中,他隐隐觉得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都与这乱世天命息息相关,他不愿在自己尚未弄明“时间裂痕”的真实影响前,某一方太早败亡,令到天下格局这天平过分偏倚。更何况,三人之中,扪心而论,他更欣赏刘备的仁德。

再说此时,赵云于城上拱手,内力从丹田送出,声音响彻四野:“都督辛苦!奉军师将令,赵云已取南郡多时!都督与曹仁苦战,孔明军师深恐城池有失,故遣末将代为守之,多谢都督成全!”

周瑜闻言,如遭五雷轰顶,一股腥甜直冲喉头!他强压下去,急问左右:“荆州、襄阳如何?”

话音未落,探马飞报:

“报——都督!荆州已被张飞袭占!”

“襄阳……襄阳亦被关羽夺得!”

原来诸葛亮趁周瑜与曹仁在南郡、彝陵生死相搏之际,早已暗遣精兵,持曹仁兵符(赵云潜入南郡,取自南郡守军),诈称曹仁求救,一路畅通无阻。张飞袭了荆州,关羽取了襄阳,赵云则趁南郡空虚,一举而下!三座重镇,弹指间尽落刘备之手!

苦心孤诣,浴血奋战,折损无数兵马,自身更受毒箭穿肋之苦,到头来竟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周瑜只觉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自丹田直冲顶门,眼前金星乱冒,耳边嗡嗡作响。

“诸葛亮!尔等村夫,安敢如此!”

周瑜戟指南郡城楼,目眦欲裂,一口鲜血再也忍不住,“哇”地喷将出来,染红了征袍前襟。那肋下的箭疮,受此急怒攻心,骤然崩裂,鲜血如泉涌出,瞬间浸透重甲。

“都督!”左右将士惊呼上前搀扶。

周瑜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气力仿佛被瞬间抽空,那智计百出的头脑,那运筹帷幄的雄心,此刻只剩下无边的愤怒与屈辱。他死死盯着城头那面刺眼的“刘”字大旗,喉头咯咯作响,却再也说不出一个字,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向后倒去,昏厥于马下。

油江口的秋风,似乎更冷冽了,卷起几片枯叶,打着旋儿,掠过这刚刚平息又新潮暗涌的战场。一场顶尖智谋的较量,以周瑜的呕血昏厥暂告段落,而孙刘联盟的裂痕,已然如那迸裂的箭疮,悄然滋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