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什么“玉盘悬空”、“清辉泻地”、“桂魄流霜”的陈词滥调充斥阁内,虽工整却毫无新意,透着股酸腐气。
王姓才子率先吟诵自己的“佳作”,摇头晃脑,颇为自得。
吟罢,目光挑衅地扫过全场,最终有意无意地落在刘英这个“生面孔”身上:“这位兄台面生得很,想必也是同道中人?何不也赋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语气中的轻蔑显而易见。
阁内目光瞬间聚焦到刘英身上。
甄宓也忍不住抬眸望去,只见那青衫士子气度沉凝,面对挑衅竟无半分局促。
刘英微微一笑,从容起身,目光扫过窗外初升的明月,朗声开口,声音清越,瞬间压过了阁内的嘈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词吟罢,满阁死寂!
那磅礴的宇宙之问,那飘逸的仙凡之思,那深邃的人生哲理,那最后饱含深情与豁达的千古绝唱……如同九天银河倾泻而下,将方才那些堆砌辞藻的“咏月”诗冲刷得如同瓦砾!
王姓才子张大了嘴,脸色由红转白,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酒液四溅。
其他方才还高谈阔论的士子,此刻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目瞪口呆,脑中一片空白。
这词……这意境……这气魄……闻所未闻!简直如同谪仙手笔!
甄宓更是浑身剧震!
她猛地抬起头,轻纱后的美眸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璀璨光芒,死死盯着场中那青衫磊落的身影。
那词句中的旷达、深情、对人生至理的洞悉,瞬间穿透了她所有的疑虑和失落,直击心灵最深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她心中反复咀嚼着这十个字,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悸动在胸中激荡翻涌,几乎让她忘记了呼吸。
这……这真是凡人能作出的词吗?
“好……好词!”半晌,才有一个年长些的士子颤抖着声音打破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与惊叹!
“神作!当真是神作啊!”
“此词一出,余者皆可焚矣!”
“敢问……敢问先生高姓大名?此词可有名目?”王姓才子脸色煞白,再无半分倨傲,声音干涩地问道,眼中充满了敬畏。
刘英淡然一笑,并未回答名讳,只道:“即兴之作,有感而发罢了,可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即兴之作?!”众人更是倒吸一口凉气,看向刘英的眼神如同看怪物。
王姓才子不甘心在众人面前彻底失了颜面,尤其在那位才女“甄洛”面前。
他强自镇定,梗着脖子道:“词……词作一道,终究是雕虫小技!治国安邦,方显真章!刘使君那些让妇人干政、乱我伦常的新政,先生又作何解?莫非也认为可行?”他试图将话题拉回自己熟悉的“道德制高点”。
刘英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电,扫过王姓才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
“哦?雕虫小技?那敢问阁下,何为治国安邦之‘大道’?是空谈仁义道德,坐视黎民饥寒?还是固守陈规陋习,视天下半数人口为无物?”
他不等对方回答,语速加快,条理清晰,字字铿锵:
“上古有妇好,率军征伐,开疆拓土,功勋彪炳史册!汉有班昭,续成《汉书》,著《女诫》,文采学识冠绝当世!此皆女子,其才其功,岂逊男儿?”
“再看我并州!推行‘代田’、‘堆肥’,粮产倍增,活民无数,其中多少农家女子日夜辛劳于田间?‘织造坊’广纳女工,改良技艺,所出‘并州锦’行销四方,充实府库,惠及千家,此非女子之功?察举院所录女吏,深入闾巷,体察妇孺隐情,平反冤狱,使政令通达于底层,民冤有处诉,此非裨益于治?”
他向前一步,气势迫人,目光扫过那些哑口无言的士子,最终落在脸色惨白的王姓才子身上:
“尔等口中‘伦常’,若只是将女子禁锢于方寸之地,剥夺其求学、立业、甚至继承家业、安身立命之权,视其为附庸玩物,此等‘伦常’,不过是维护尔等特权、掩盖自身无能的遮羞布罢了!”
“刘使君新政,开女子求学之途,授其安身立命之技,许其贡献才智之机,此乃真正的大仁!大义!是解放生民之力,是挖掘并州潜力,是开创前所未有之格局!尔等坐井观天,抱残守缺,不思民生疾苦,只知空谈道德,以贬低女子来彰显自身优越,如此心胸见识,也配谈治国安邦?也配质疑刘使君之格局?!”
一席话,如同疾风骤雨,又似惊雷炸响!
引经据典,数据事实俱在,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将王姓才子等人驳斥得体无完肤,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一个字也反驳不出!
阁内其他清醒的士子和旁观的百姓,则听得心潮澎湃,频频点头。
“说得好!”
“先生高论!振聋发聩!”
“正是此理!我娘子在织造坊做工,家中光景好多了!”
“女子怎么了?我家闺女在官办学堂认字,聪明着呢!”
王姓才子羞愤欲绝,在众人鄙夷的目光和议论声中,再也无地自容,掩面带着同伴狼狈不堪地匆匆离去。
阁内恢复了清雅。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想结识这位文采风流、见识卓绝的“刘公子”。
“先生大才!敢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先生此词此论,必当名动并州!还请留下墨宝!”
刘英却只是对众人拱了拱手,朗声笑道:“区区薄名,不足挂齿。路见不平,偶发议论罢了。治世之才,不分帷幄与闺阁,能安民济世者,皆为英杰!诸君共勉。”
言罢,不再多留,带着燕青,在众人敬仰、好奇、探究的目光注视下,飘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