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交锋

换源:

  龙关之外,数公里之遥,联军三十万大军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前行。

士兵们步伐坚定,面容坚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怀揣着乐观的心态,相信这场战役终将取得胜利。

在他们看来,龙城军队虽是赵明乾的私军,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无法抵挡他们这浩浩荡荡的大军。

联军这边不仅人数众多,还有北方八城源源不断地运送粮草辎重,保障了后勤供应。

他们相信,即便是采取围城打消耗战的策略,也能最终耗死龙城。

因此,绝大多数士兵都抱着捞取军工的心态前来参战。

然而,在这庞大的军队中,只有像刘渊这样具有过人洞察力的人才能察觉到事情的蹊跷。

他深知龙城军队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这场战役也绝非一场轻松的战斗。

此刻,龙城的诱饵部队已经准备就绪。

他们虽然只有几千人,但却充分利用了龙关狭隘的道路,将部队展开得恰到好处。

为了诱使联军深入,他们在道路上部署了不少障碍物,旨在让联军在追击过程中感到一定的阻力,但又不会过于强大到让他们望而却步。

诱饵部队的任务是败得恰到好处,既要让联军尝到一些甜头,又要让他们觉得龙城军队并非不堪一击。

这样一来,联军才会更加放心大胆地追击,最终落入龙城军队的圈套。

这支诱饵部队,没有给自己做过多的掩藏,联军的探子很快就发现了他们。

联军大营内,探子快马加鞭地送来了前线的情报。

刘渊接过情报,迅速浏览了一遍,脸上并未露出任何惊讶之色。

这种地势,他早已预料到龙城会在此设伏,意图消耗联军的有生力量。

他深吸一口气,随即传下命令,要求三军做好战斗准备,随时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与此同时,在诱饵部队内,士兵们人心惶惶。

他们望着远方联军的大军,那种庞大的威压让他们感到窒息。

黑色的战阵如同一条巨龙,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天际。

然而,比起即将到来的联军,他们更害怕的是身后的督战队。

那些督战士兵如同阎罗王般冷酷无情,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逃跑之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军的战阵开始发生变化。

一支支部队从主力中分离出来,缓缓靠近诱饵部队。

刘渊安排了一万五千人的先头部队,其中夹杂着一部分精锐士兵。

他并不急于让大军全面进攻,而是想先试探一下龙城军队的深浅。

双方的距离在不断拉近,从最初的剪影逐渐变成了清晰可见的人影。

两边的士兵脸上都露出了紧张和害怕的神色,空气中的气压仿佛在不断升高,每个人都憋红了脸。

突然,不知道是谁先放出了第一箭,战斗瞬间爆发。

联军的士兵们嘶吼着、咆哮着,手里挥舞着武器向诱饵部队发动冲锋。

而督战队则十分冷静地迅速指挥士兵触发陷阱,成功地拦住了联军的第一波进攻。

随后,他们继续放箭射击,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在占据了有利地势的情况下,诱饵部队在第一轮冲击中的损失并不大,只有个位数的死亡和十余人的轻伤。

这个损失对于他们来说还算可以接受。然而,联军在这一次冲锋中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了三四百人,对士气的打击极大。

负责指挥的南漠汉人将领高声喊道:“诸位莫要慌张!这只是龙城贼子占据了地势之利而已!待我们下次发动冲锋,他们便再无险可守!”他的思路似乎没有问题,因为在这个时代,陷阱机关通常都是一次性的,用过之后短期内便无法再次使用。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龙城的军队。

龙城巧匠无数,对陷阱机关进行了改良,使得很多陷阱可以在短期内恢复使用。

因此,当联军众人发动第二次冲锋时,他们再次遭遇了猛烈的阻击。

这一次,诱饵部队的伤亡人数有所增加,督战队也死了好几个人。

但是,他们仍然成功地守住了阵地,抵挡住了联军的进攻。

由于陷阱的位置已经被联军知晓,即使可以重复利用,效果也大不如前。

很快,双方陷入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诱饵部队在督战队的严密监视下,依然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

尽管伤亡在不断增加,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没有丝毫退缩的迹象。

战斗陷入了僵持阶段,前线的战报迅速传到了刘渊的手中。

对于这样的结果,刘渊并未感到意外。

毕竟,对方占据了地利优势,而我方则是在逆势而上。

如果战斗就此轻易取得胜利,他反而会心生疑虑。

然而,长时间的僵持对刘渊来说并非长久之计。

他们的时间紧迫,若是让对方拖延到龙城对龙关关口进行支援,那将带来无尽的麻烦。

因此,刘渊决定调整战术,他再次抽调了两万精兵,并亲自指派一位副官率领,意图一举打破僵局。

在远方的一座山峰之巅,林武和赵康正通过望远镜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动态。

一切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当看到刘渊增兵,他们心中明了,计划已经成功,鱼儿已上钩。

随着联军兵力的增加,诱饵部队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剧。

终于,在伤亡达到临界点之时,督战队再也无法稳住军心,部队士气彻底崩溃。剩余的士兵开始慌乱后撤,四处逃窜。

刘渊的副官见状欣喜若狂,首战告捷无疑是大功一件。他迅速安排人手进行追捕俘虏。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龙城的军队逃跑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在赵康的严格训练下,这批士兵在逃跑方面确实训练有素。

尽管联军四处围追堵截,但最终竟未能抓获一人。

尽管如此,副官仍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对于未能捕获俘虏的遗憾并未过多在意。

毕竟,这场战斗的胜利已经足以让他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