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搜寻重要资料

换源:

  “后来我去找了招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你就这么在一旁袖手旁观?”

“说真的,我早就憋不住了。吃完这顿海鲜大餐,我就直接给他们的上司打电话,狠狠批评他们一顿。现在这年头,经济发展是第一位,怎么能这么怠慢李总您这样的大人物呢!”张玉凤眨巴着机灵的眼睛,问道:“你觉得我这么干,怎么样?”

“相当好!”

那顿海鲜,可花了几百大洋,李卫东光吃龙虾就吃得饱饱的。

回到旅馆,李卫东坐在张玉凤的床边,瞅着她说:“打个电话吧。”

张玉凤疑惑地望着他,长这么大还没单独和一个男人在一个房间里待过。她拿起电话机,挪到一边,开始拨号码。

李卫东见她这一连串小动作,不禁失笑,她有时候天真得像个孩子,有时又过分谨慎。

“喂,王叔叔吗?是我,玉凤哦!”

“最近闲着也是闲着,想去北边转转,不是想找您安排工作,我是想自己做点生意。”

李卫东在一旁听着,差点儿笑出声来,她这样的人去做生意?

“最近有位朋友有点事想打听,我们今天去了招商办公室……”

十来分钟后,挂断了电话,张玉凤看着李卫东说:“今年的招商名额已经满了,不过有家叫黑山实业的公司最近在活动,也能给你批,但你提的那些条件,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果然不出所料!

李卫东心里清楚,各地的招商背后,油水丰厚得很,首批企业哪个不是沾了甜头。要想分到这块蛋糕,没点关系可不行,而且这关系还不能是一般的关系。

就算是黄海涛那样的朋友,李卫东想去他那里建工厂,他也含糊其辞。拨款不少,加上低息甚至是免息贷款,谁能不动心?

甚至有人拿着钱不干正事,整天吃喝玩乐,最后贷款还不上,也只能变成烂账一笔勾销。

这就是个胆大的吃肉,胆小的喝汤的年代!

“这个黑山实业是干啥的,指标已经拿到手了吗?”李卫东急切地问。

“还没正式拿到,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他们是做家具的,情况跟你提出的很像,还有两百七十万的免息贷款用来建厂房……”

在土地出让、免息贷款、税收减免这些方面,每个省每年都有指标。这家家具厂已经占了大头,李卫东再想争取相同的待遇,很容易超标。况且,李卫东明白,自己的商业计划风险很大。

按理说,指标不该这么紧俏,剩下的小厂子分一分,也该有各自的盘算了。这个打招呼,那个请吃饭,基本瓜分殆尽。

“这才刚过完年啊!”李卫东有些犯愁地说。

“我看你没希望了,王叔叔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他不太可能帮这个忙,对方实力也不弱,除非对方自己退出,要不咱们换地方吧,比如去安徽?”张玉凤提议道。

这里有一方诸侯,安徽也有安徽的地头蛇,大城市里的争夺向来更激烈,甚至还会吸引一些国际品牌、大型国企来抢地盘。

这种情况不仅限于现在,即便十几年后,招商对于大城市而言仍是轻而易举,有的企业想要一块地都困难。

二三线城市白送地都招不来企业,当地政府还得低声下气求着企业去,就像李卫东过年时遇到的那个县长那样。

“就在这儿了,反正还有一个多月,不拼一拼我不甘心!”李卫东沉声说。

张玉凤翻了个白眼,显得有些无奈,靠在沙发上,盯着李卫东说:“你别介意我直说,你这计划,跟玩命没啥区别,用两个厂当杠杆,去撬动十六个厂,还整天说娃哈哈要害你?你不会真有被害妄想症吧?”

“你不懂商业!”

“噗!”张玉凤笑出声来,看着李卫东说:“我是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明白了吗,李总!”

李卫东望着她,她脸上洋溢着自豪,微微眯起眼睛,那眼神仿佛是在嘲弄他这个土包子,特别是最后那句“李总”,充满了讽刺意味。

“你瞧不起我?”

“没有!”张玉凤把脚搭在沙发扶手上,说:“我只是觉得你挺疯狂的,可能是无知才无畏吧。你看你那张脸,都快拉到地上了。不是说你不好,我只是觉得,就算那家具厂不做,地方政府也不敢轻易把指标给你,风险太大了!”

“你这么有把握?”

“只要是明智的决策者,肯定不会给你的。我可以帮你疏通关系,不信咱们就等着瞧,我学这么多年商业管理,还能不如你?”

李卫东听了这话笑了,站起来说:“那就等着瞧吧,你认识一个叫赵括的人吗?”

“不认得,有啥问题吗?”

李卫东说完,转身朝门边走去。

张玉凤琢磨了好一阵,猛地恍然大悟,一脚蹬掉拖鞋扔了过去,嘴里骂着:“你才是赵括呢,你才空谈理论呢!”

李卫东转过身对她笑笑,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

夜色已深,李卫东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夜景,失眠了。他确信,这家名叫黑山实业的企业,实力绝对在他之上。

美滋味食品粗略估价也就一千多万,这还是包含了市场潜力,想要吃下这么大的蛋糕,难如登天,简直就是蛇吞象的挑战。

李卫东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花钱请人来帮忙搞定,可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快一步。

他在心里搜寻了一番,后世没听说这家家具企业,估计也只是历史上一闪而过的浪花,至于张玉凤的学历让他出乎意料。

“就是不知道这家企业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撞上我算它倒霉,搞不定你,我就没法活了。”李卫东叹了口气,把烟头在烟灰缸里掐灭,眼神望向远方,透着说不出的沉重。

次日清晨,李卫东坐到了张玉凤对面。

“我想知道那家企业的地址。”

“哥,咱们别折腾了,换个地儿不就得了。我觉得吧,你听高总一句话,稳扎稳打,慢慢扩大生产,你这样干上十几年,肯定也能成地区知名品牌,对不对?”

“比尔·盖茨你知道吗?”李卫东问道。

“哎哟,哥不简单嘛,连比尔·盖茨都知道,你也想当首富?”张玉凤话语里带了几分戏谑。

“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你是收钱办事的,照我说的去做就是了。”

“行了吧你,待会我帮你看看。”张玉凤叹了口气,显然对李卫东不太有信心。

下午两点,一个档案袋摆到了李卫东面前,里面的资料详尽无比,从企业法人到生产规模,从品牌注册时间到股东构成,市场份额,员工数量,甚至包括市场竞争对手都有涉及。

单是这些资料,就已经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