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在上清派已经度过了三年,这三年里,我如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吸收着道教相关领域的知识,其中就包括看卜之术。
看卜之术,宛如深邃夜空里闪烁的神秘星辰,玄之又玄。
它需要施术者有洞察天机的慧眼,又要时刻谨守因果,仿若在悬崖边舞蹈,容不得丝毫差池,初涉此术时,我懵懂无知,就像置身于迷雾森林中的孩子。
然而,随着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能从卦象的微妙变化和星象的排列组合中推测出一些端倪。
每一次的推算,都是一场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险,是灵魂在浩渺宇宙中的孤独航行,更是对自己心智的严苛考验,如同烈火淬炼宝剑,让我的心境愈发坚韧。
除了看卜,符咒之法也是我钻研的重点。绘制符咒,绝非易事,那不仅需要精准得如同星辰运行轨迹般的笔法,更需要将自身强大的精神力如涓涓细流般注入其中,唯有如此,符咒才能被赋予应有的威力。
为了能画出精妙的符咒,无数个日夜,我在昏黄的灯光下苦练。
那一张张耗费的纸张和用掉的朱砂,都见证了我的执着,它们就像我攀登道法高峰路上的一级级台阶。
终于,第三天早上,迎来了我入门拜师三年的重要日子——弟子传度之日。
那天,道观里热闹非凡,庄重肃穆,不少和我一样三年前拜师入门的同门,都身着统一的青色道袍,那青色宛如山间的翠竹,象征着我们的生机与对道的追求。
我们整齐地走进三清大殿,宛如一条青色的河流汇入大海。
殿内香烟袅袅,似有仙灵在其中翩翩起舞。烛光摇曳,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为这神圣之地增添了几分神秘氛围。
掌门和众多师伯师叔与我师父,皆身着庄重服饰,神色庄严而肃穆地坐在上方。
我们心怀敬畏,恭敬地跪地行礼,额头触碰地面,那一瞬间,心中满是对道门的敬畏之情,也对未来充满了期许,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弘扬道法之路上的身影。
师父以及师叔师伯们一同开口,那声音缓缓响起,如同洪钟大吕,洪亮而深沉:“今天,你们入门已三载,历经磨砺,今行传度之礼,望你们今后秉持正道,弘扬道法,造福苍生。”
“谨遵师父教诲!”我和师兄们齐声回应,同时双手抱一个太极礼,深深从上往下行了一礼,那动作整齐划一,带着我们对道的虔诚。
很快,师父便拿着一张有些泛黄的黄表纸,示意我走到三清祖师的神像前。
我随着师父的指引,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庄重。
来到神像前,我们对着三清祖师虔诚地拜了拜,师父开始朗诵传度经文。
那经文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力,在大殿中回响,我跟着师父一句句诵读,声音虽不大,但却坚定有力。
然而,读到最后一句话时,师父突然拿着拂子轻轻地打了我一下,那一刻,我满心疑惑,不知师父为何如此。
后来,我才恍然领悟,这看似突兀的一打,实则蕴含着师父的深意。
它像是一道闪电,划破我心中的迷雾,让我摒弃那些潜藏在心底的杂念,使我的心湖变得更加澄澈平静,也让我更加专注和坚定地走在修道之路上,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了一座永不沉没的灯塔。
传度法事做完后,师父拿着传度牒递给我,他的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期许,说道:“徒儿,此牒一接,你便担起了传承道门之责,望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接过传度牒,对着师父拜了三拜,每一次俯身,都带着我对师父深深的敬意。师父让我跪下,可我却执拗地不肯。
这并非我有意忤逆师父,只是在那一刻,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在眼前不断闪过。
那些挑灯夜读经书的夜晚,灯光昏黄却温暖,仿佛是道的光辉在指引我,那些苦练符咒的日夜,汗水湿透衣衫,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初次尝试看卜时的紧张与期待,就像初次展翅的雏鸟对天空的向往。
这些回忆,都化为了我此时倔强站立的力量,让我如青松般挺立。
我望向师父,眼神中满是坚定,师父似乎也读懂了我的眼神。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不再是那个初入门的懵懂弟子,我是一名传度弟子,肩负着更多的责任。
这一跪,不能轻易而为,它得是我对道、对师门许下的最庄重誓言,如同金石铭刻,永不磨灭。
弟子身份划分中,居士是踏入道门的最初身份。他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偶然间看见了一丝曙光,那便是道。
这些人或许是被道教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如同飞蛾扑火般向往那智慧之光,或许是在生活的苦难中挣扎,于绝望之际寻求解脱之道,他们来到道观,如同漂泊的船只找到了港湾,在这里,他们聆听师父讲经说法,那经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种子,种在他们心间,学习最基本的道德教义。
此时的他们,就像刚刚种下的种子,在道的滋养下,等待着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那一天。
而传度弟子,则是在居士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身份。然而,即便成为传度弟子,也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成为了道士。
传度,更像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是对弟子向道之心的认可,是道统传承长河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阶段,弟子们虽然接受了传度之礼,但还不能随意行法,就像羽翼未丰的雏鸟,虽有翱翔天际的梦想,但还需在师父的呵护和教导下,继续磨砺自己,丰满自己的羽翼。
传度仪式完结后,我缓缓卸下身穿的青色道袍,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对仪式的尊重,随后,我走进饭堂准备用午膳。
山上的饭菜简单质朴,却有着别样的风味。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散发着谷物的清香,几碟青菜,翠绿欲滴,仿佛是山间的精灵,还有一碟豆腐,白嫩如玉。
这些素菜的搭配,让人心生宁静,当然,也有肉类,比如猪肉之类的,但我们深知,在道门中,有四种动物是禁食的,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与教义内涵,宛如四座巍峨的山峰,耸立在我们的信仰之林。
第一种是牛。牛在农耕社会中,就像大地的脊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帮助人们开垦土地、播种庄稼,是农民最忠实的伙伴,是田间的默默守护者。
它那坚实的身躯和沉稳的步伐,象征着勤劳和奉献,如同一位无私的神灵使者,守护着人间烟火。
道门之人尊重牛所代表的这种品质,视其为一种值得敬重的生灵,故而不忍将其作为食物,让它的生命在人类的食欲中消逝。
第二种是乌鱼。乌鱼有着独特的习性,在繁殖期间,母鱼会双目失明,无法觅食。
而在这艰难时刻,小鱼会主动游入母鱼的口中,以自己的身体喂养母亲,直至母鱼复明,这种孝行,如同黑暗中的璀璨明珠,深深打动了道门中人。
他们将乌鱼视为孝的象征,禁食乌鱼是对孝道的尊崇,也是对这种美好品德在自然界体现的敬畏。
在道门的思想中,孝是为人之根本,如同大树的根基,支撑着道德的参天大树,乌鱼的行为就是这一道德准则的生动诠释。
第三种是鸿雁,鸿雁在天空中翱翔,它们的一生宛如一首忠贞的爱情诗篇,鸿雁一生只配偶一次,一旦它们选择了彼此,便生死相依,若一方逝去,另一方则会孤独终老,在天空中留下孤独的身影,如同在世间留下了永恒的爱情誓言。
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与道门所倡导的情感道德完美契合。
它们在天空中飞过的身影,如同爱情的旗帜,飘荡在天地之间,让人为之动容。
道门之人把鸿雁当作爱情忠贞的楷模,敬食鸿雁,是对这种美好情感的维护与敬仰,也是对世间真情的一种守护。
第四种是狗。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的忠诚如同太阳一般永恒。
无论主人贫富贵贱,它都会始终守护在身边,那明亮的眼睛里永远只有主人的身影。
它用自己的身躯为主人看家护院,在危险时刻,甚至会毫不犹豫地舍命相护。
这种忠诚纯粹而坚定,毫无杂质,就像金子在烈火中依然闪耀。
在道门看来,这是无比珍贵的品质,狗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人间的温暖,因此被列为禁食的对象,让这份忠诚在信仰中得以永存。
吃饱喝足后,我轻轻拍了拍有些吃撑的肚子,那满足的感觉让我心生一丝愉悦。
走出饭堂,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我缓缓走回房间,打开电脑。
电脑启动的那一刻,我心中并无玩游戏的浮躁,而是带着一种对现代与传统交织生活的思考。
玩游戏对我来说,并非是对道门修行的亵渎,而是在紧张的修行生活中的一种短暂放松。
在这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我能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和修行的压力,就像在繁忙的旅途中找到一个宁静的驿站。
但我也知道,这只是片刻的休憩,我终将回归到弘扬道法的道路上,带着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
传度才过去没几天,我像平常一样打扫道观的树叶,偶尔练一练掐诀。
当我全心全意朗读道经的时候,山下的一户村民,神色慌张地走上山来找到我师父。
那村民面色惨白,眼神中透着惊恐,他颤抖着声音求师父去帮他家办丧事。
我师父眉头微皱,似乎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而我看着那村民的模样,心中莫名涌起一股寒意,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我。
在这看似平常的丧事中,我隐隐觉得有一股黑暗的力量在蠢蠢欲动,仿佛民国时期那些被尘封的恐怖传说即将重现人间,而我们即将面对的,可能是超乎想象的邪恶……
我跟着师父收拾好东西,往山下走去,一路上,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凝重起来,原本清脆的鸟鸣声也消失不见,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山林中回响。我看向师父,他神色凝重,一言不发,我知道,这次的事情绝不简单,或许我们将会遭遇那些只存在民国时期早已被灭绝的传说中的东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