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中院,贾家
贾张氏脸色狰狞,视线从院子方向收回,看向正躺在炕上的贾东旭,说道:“东旭,看见没,老易那个绝户成了积极分子,今后在院里说话份量重,你得小心。”
贾东旭嘴角撇了一撇,不以为然地说道:“妈,没事啊,老绝户如今在厂里是个初级工,跟我一样,怕他干啥。”
“嗯,那是,我儿子还年轻,今后指定是高级工,哼,老绝户敢呲牙,老娘喷他一脸。”
………
何家
何李氏有些担忧地说道:“当家的,老易在军管会有王科长撑腰,你平时小心,别被他抓到把柄。”
何大清那张死鱼脸也没啥表情,只是点点头道,“嗯,你说易中海都进去劳教过,咱还能当积极分子呢?”
何李氏说道:“我估计是后院老太太使的劲,她原来有些人脉,嗨,也不明白咋就看上老易了?”
“为啥呀?”
“我觉着还是为了养老,老易不能生,老太太没儿女,俩人不就想一块了。”
何大清点点头,也赞同这个理由,更加相信那人告诫的话。
不过咋提防呢?
嗯,咱不去后院,那就不会看到不该看到的人,就这么办!
“媳妇,你好好调养身子,等好了咱们再生个孩子,这样你也就放心了!”
何李氏有些害羞,又有些向往地说道:“嗯,一直按大夫的方子抓药吃,再有半个月,去大夫那复查,如果好了就可以备孕了。”
………
后院,老聋子家
“老太太,真是谢谢你,我成了积极分子,这以后再院里说话就管用了。”
老聋子眯着眼,余光看着易中海的表演,心里想着不是看你给我倒马桶的份上,我也不会使这么大劲。
哼哼,只要你老老实实地伺候,以后还会帮你,否则,我能让你上去,也能让你下来!
“中海呀,这人老了,只要吃点好吃的,有人跟前伺候着,也没什么想要的。”
易中海那多精明,一听就知道老太太嘴又馋了,心里也不痛快,这每个月的猪肉、鸡汤没少吃,咱还不够了?
抬眼一看,老聋子眼里闪着精光,正注视他了,心里一惊,赶紧低下头,这老不死的没发现我不高兴吧?
易中海抬起头,笑着说道:“老太太,明天我就去买肉,正宗五花肉,包您吃好啰!”
老聋子嘴上说道:“嗯,红烧肉好吃,我喜欢吃!”
心里却叹道,红烧肉也得会做的人做,才好吃呀,可惜了我的大厨何大清,咋就不知道孝敬呢?
还有我的好大孙傻柱子,啥时能出师呀?
这时,东边传来小孩的惨叫声,还有刘海忠的怒吼声。
听得老聋子心里一惊,骂道:“该死的,吓我一跳,父母不慈,儿女不孝!有他刘海忠后悔的时候。”
………
前院,闫家
与其他家不同,今天的闫家是热热闹闹的,闫解成用崇拜的目光看向闫埠贵。
杨瑞华兴奋地说道:“当家的,还是你有本事,不仅当了积极分子,还能每月多拿2块钱,哎呀,一年就有24块呢!”
闫埠贵喝了一口高沫,这是媳妇亲手泡的,平常都是喝的白开水。
啧啧嘴巴,高沫就是香,阎老抠骄傲地说道:“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要不是我会算计,我一人怎么养得起一家几口,就刘海忠那个大老粗,还整天想吃独食,
哼,我一招就让他下不来台,你看老易不给咱好处,否则也过不去,我照样也破了他算计!”
杨瑞华继续捧道:“我就知道当家的厉害,在咱们院谁也比不了!”
………
对谁当积极分子的事,林清扬是静观其变的。
很明显,王科长是铁了心站在老聋子那一头,看来,易中海等几个禽兽日后当上院里大爷在所难免。
但是想如剧中一样一手遮天,那是做梦,自己会有更多机会调教几个禽兽。
相反,林清扬对通电的事很关注,这是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不仅仅是通水通电,在社会治理方面,我党比之前任何一个政府、政党都强很多。
比如自1949年3月起,第一批京城垃圾处理上,就组织号召了7万人,用时91天,清理运输垃圾20万吨。
而后,又组织两次大型垃圾清运活动,将京城几十年积累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外运垃圾达60万吨,相当于八座“景山”。
又扩建了天安门广场,清理了金水桥的淤泥,并向河里注入清水,成为了京城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在全国范围禁娼、禁毒,打击会道门及一切旧社会余毒,使百姓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基础。
这不是特意歌功颂德,这是实实在在为了底层百姓,后世牛马们应该感恩的!
不要杠,就比如建国前“拍花子”,那是太多太多了,但是建国后被打击的几乎绝迹了。
再比如说人口增长:
1900年,人口4亿,1929年,人口5亿,30年间年增长平均300万人;
1949年,人口5亿4千万,20年间人口增长年平均200万人;
1999年,人口12亿5千万,50年间人口增长年平均1400万。
建国后人口增长是建国前的七倍!
换句话说,假设我们的父辈爷爷辈,他们在建国前的黑暗中,七个人只能活下来一个人。
假设成立的话,今天看番茄的人中,大部分人是不存在的。
至于有人说改开后依然有“拐卖人口”,那作者也不否认。
客观说,只要有利益,犯罪是难以绝迹的。
比如会道门在九十年代都有报道,到二十一世纪,已经是信息时代了,还有“割腰子”的惨剧。
但你去比较鹰酱国:
除了时代广场等几个著名的广场,晚上8点后,人们是不敢上街的,散步更是奢望,治安太不好了。
例如:2018年10月23日,纽约市长自豪地说:25年来,整整一个周末连续三天,没有1起枪击案。
哈哈,结果第四天又出现枪击案了!
而你在龙国,半夜两点都可以上街,这就是安全!
为啥说这些呢,是作者常常想起诗人艾青一句话,“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发展是硬道理!为南公点赞!
三天后下午,林清扬依约来到东交民巷23号,站在铁门外打量起娄公馆来。
三层小洋楼,围墙有2.5米高,院子的面积大约30多亩,在京城这个中心地带,娄家家世可见一般。
按了按门铃,管家娄忠问道:“同志,请问贵姓,找谁?”
林清扬看着这个上一世熟人,娄忠是娄家家生子,已经两世了,但对娄家是忠心耿耿,是个可以托付大事的。
“您好,我叫林清扬,与娄董有约。”
“呃,你好,王同志,娄董在家等你呢,请进,请进!”
随娄忠进了娄家,林清扬站在门口,娄忠先一步去报告。
“哎呀,林清扬同志,欢迎,欢迎,请里面坐。我今天可是推掉了几个应酬,特意在家等你来了!”
娄半城满面春风来到门口,伸手邀请。
走进客厅,又介绍了娄谭氏,这时的娄谭氏还很年轻,才三十出头,风姿绰约,举手投足间,尽显名媛风采。
“见过娄夫人,冒昧打搅了,一点水果不成敬意!”
娄半城在旁注意观察着,他发现这个林清扬与打听来的信息截然相反,根本不是性情乖张、桀骜不驯的二傻子?
反而是谦逊有礼,行为礼貌而得体,在自家富丽堂皇环境也是淡定从容,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除了在战场情况不知外,没有他见过世面的经历信息,这是咋回事?
难道他是扮猪吃虎?
这就有意思了!
压下信中的疑问,客套了几句,娄半城带着林清扬直接上了二楼书房。
书房面积不小,足有五十多个平方,并向外伸展出一个露台,有个小桌,摆了四张椅子。
书房内一面墙安装了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还有不少古本,这些书籍林清扬上一世大多看过。
书桌后面墙上挂了一幅字: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这副对联是翁同龢所写,他是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这幅字是娄半城花了重金收购来的。
林清扬上一世对这幅对联极为认可,内心不静,很难真正思考问题,做人做事也一定会骄矜、浮躁。
《道德经》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
书桌左侧是一个书案,案上有文房四宝,一看就不便宜。
娄家出品,必是精品。
娄半城站在那静静地看着,就想看看林清扬的表现。
“林清扬同志,看你似乎对书法有兴趣,能否留下墨宝?”
林清扬笑了笑,也明白娄半城的意思,这是在考查自己呢。
不过许久没写字,自己也有些手痒,便回答道:“行,那我就献丑了。”
纸张、笔墨都是现成的。
林清扬运了运笔,只见笔酣墨饱、龙蛇飞动,盏茶时间,一起哈成写下《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娄半城上前一观,内心赞道:好字!
这得有二十年以上功力方可吧,可他明明只有十八岁呀,真是奇怪了?
“王同志,好字呀!力透纸背、铁画银钩、苍劲有力、气势非凡!好字,好!”
林清扬谦虚地笑笑,他也觉得今天写字在状态,难道是对娄公馆太熟、心镜契合的缘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