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把持了朝政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来说,外界的一切已经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了,因为他们现在更热衷于窝里斗。
樊稠在关东与马腾部相持不下,于是樊稠请李傕出兵增援。然而,自从共同执政一来,四人已经是明里暗里的相互猜忌,矛盾不断了,尤其是李傕一向就忌惮樊稠,因为樊稠十分勇武,可以说个人武力值爆表,也正因为此,樊稠深得军心。
收到樊稠请求增兵的消息之后,李傕是恶向胆边生,找寻时机,在宴上让暗伏于座中的武士刺杀了樊稠。
其他人知道消息之后都是胆战心惊,相互之间的猜疑更深一层。终于,沉默良久之后还是爆发了。
李傕与郭汜起兵相攻。二人打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可怜城中百姓,遭受无妄之灾,却还无可奈何。
作为名义上的天子献帝还是没办法坐视不管了,于是派遣侍中、尚书等人前往为李傕和郭汜讲和。奈何,即便是费尽了唇舌,两人仍旧是不管不顾。
后来,郭汜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联合安西将军杨定,准备悄悄劫持献帝,或者说叫亲自“保护”献帝。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营中竟然有二五仔,致使消息泄露,李傕知道了消息。李傕深知先下手为强的道理,于是抢先一步便把献帝迎至自己营中。
接到献帝之后,李傕更是直接纵兵抄掠宫中,劫取御府金帛、乘舆、车服等财物,随后放火焚烧宫殿、官府、民房,霎时间火光冲天,宛若白昼。
献帝胆战心惊,心想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把自己给烧死了那找谁说理去啊。于是赶紧召来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等大臣十余人,让他们前往郭汜大营,再次为李傕郭汜二人讲和。
毫无意外,郭汜当即便拒绝了献帝的好意。除此之外,因为听到李傕抢先接到了献帝,郭汜正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所以,杨彪等人还被郭汜五花大绑,留在了营中。
杨彪也是个脾气不好的,见郭汜竟然敢这样对待自己,自己好歹位居三公,于是破口大骂,说李傕、郭汜乱臣贼子,一劫大臣,一劫天子,不当人子。
郭汜本就怒火中烧,听到杨彪还咒骂自己,更是气得他怒目圆睁,当即便要抽刀斩了杨彪,最后还是左右侍卫好说歹说,制止了郭汜。郭汜虽然放弃了在杨彪等人身上撒气,但是并不代表他放弃了攻打李傕,相反地,他对李傕的攻势更加猛烈了。
匹夫一怒还能血溅五步,更何况是兵强马壮的郭汜。在郭汜的穷追猛打之下,李傕终于败下阵来,被弓箭射伤。正在郭汜准备趁胜追击的时候,杨奉带兵前来救援李傕,郭汜不得已只能先撤,李傕因此捡回了一条小命。
李傕回到营中之后立马将献帝截至其北坞,又使人把守坞门,隔绝内外,这才给了自己一点安全感。献帝见自己被关的越来越隐蔽,同时被管的越来越紧,也是焦急万分。奈何,献帝除了叫大臣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于是,献帝再次召集谒者仆射皇甫郦为李傕、郭汜讲和。
李傕听后断然拒绝,并再次出兵与郭汜干仗。连月激战,死伤无数,城内已经是哀鸿遍野。在此期间,李傕还自封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远在郏县的张济听闻两位打得难舍难分,也终于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张济亲至长安为李傕郭汜两人讲和,并同时提出将献帝移居弘农。献帝也是心累不已,早便想东归洛阳,于是也派遣使者请求李傕,使者往返数十次,李傕才答应了下来。
当然,李傕答应并不是因为被献帝的执着感动了,而是因为在此期间李傕的部将杨奉临阵倒戈,与此同时,李傕所招羌、胡之兵也因为汉廷许以封赏而各自散去,李傕因此兵势大减,不得已同意了张济的提议。
于是,李傕郭汜双方各自以女为质,罢兵讲和。此后不久,郭汜自称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公,李傕则率军出屯池阳。献帝以张济为骠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随即东归。
然而,此次东归可谓是艰险异常,“妙趣横生”。
李傕屯军池阳,于是便由郭汜、杨奉等随驾护送。行至新丰之前,一路平安无事。然而,平静的表面之下隐藏的确实汹涌的暗流。终于,郭汜忍不住了,在新丰便想要动手胁迫献帝还郿。可惜的是,他太急了,导致谋划泄露。郭汜不得已只好弃兵遁逃,重新依附李傕。此时的他完全忘记先前还与对方人脑子都快打出狗脑子的情形了。
郭汜走后,护驾的差事便由杨奉与董承负责了。还没走多远,贼心不死的郭汜便又追了上来,并还选择了夜烧献帝住所,想要趁乱劫走献帝。只不过,经过前次的事件,杨奉等已经有了防备,故而轻易便击败了郭汜。
可惜啊,屋漏偏逢连夜雨,进至华阴的时候,又生波澜。后将军杨定因为与宁辑将军段煨一向不和,于是杨奉、董承等只好与杨定一起出手,夹击段煨,两军相持二十余日,进退两难。
献帝只好再次祭出法宝,让侍中与尚书等人前去讲和,双方这才罢休。于是,献帝的归程再次启程。
李傕、郭汜越想越后悔,于是与张济联兵,前往追赶献帝。经过近两月的追赶,终于在弘农追上了献帝。杨奉、董承等被联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在弘农附近的东涧被揍得体无完肤,百官士卒死伤无数。
杨奉、董承既败于李傕联军,也只能虚与委蛇,假装与其讲和,暗中却悄悄派遣使者前往河东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辞求救。李乐等人收到求救信之后迅速反应,到弘农后于杨奉、董承里外夹击,大破李傕联军,斩杀数千人。献帝继续东进。
就在众人都以为接下来将是一马平川的时候,李傕等再次整军追来,有一次大败杨奉、董承等军。杨奉、董承只好拥献帝退至郏县,结营固守。最要命的是,这时候献帝身边的卫士已不足百人。
此时李傕联军喧哗喊叫,形势十分危急。太尉杨彪当即决定夜渡黄河。寻得渡船,接献帝过河,黄河河岸高十余丈,众人背负献帝下船,士卒见情况危急,争先恐后,攀援上船。渡船险些倾覆,董承以剑斩众兵,这才镇住了场子。
经过艰难险阻,献帝终于渡过黄河,然而,此时同行者仅剩皇后、杨彪等数十人。
进至大阳,河内太守张杨派数千人背负粮米贡奉献帝。至安邑时,河东太守王邑也奉献绵帛。于是献帝拜张杨为安国将军,胡才为征东将军,封王邑为列侯。建安元年正月,董承、张杨欲使献帝还洛阳,杨奉、李乐等人不从,众人又互相猜忌。二月,韩暹攻董承,董承逃奔野王。胡才又欲攻韩暹,献帝使人制止。
七月,献帝在杨奉、韩暹等人护送下,回至洛阳,路上整整走了一年。献帝以护驾之功,迁张杨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假司隶校尉,皆假节。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成废墟,献帝居于新修之南宫杨安殿,百官皆无住所,“披荆棘,依墙壁间”。时州郡贡奉不至,洛阳粮荒,郡臣饥乏,或有饿死者。君臣处境十分狼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