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最近有点烦。
随着“天幕”事件在各个“远古副本”中持续发酵,一些关于“天空异象”、“神迹降临”的零星记载,似乎也通过某些曲折的、难以考证的途径,在现代网络上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
结果就是,李凡的抖乐账号下面,除了日常的沙雕网友评论外,涌入了不少自称“历史爱好者”、“考据党”甚至“神秘学研究者”的家伙。
这些人的评论,画风就比较清奇了。
“UP主牛逼啊!这特效做得跟真的一样!求问用的是什么引擎渲染的?”
“楼上的别傻了,这明显是某种投影技术,或者是海市蜃楼的变种。UP主怕不是某个秘密组织的成员吧?”
“强烈谴责UP主这种肆意篡改历史的行为!每一个文明的进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岂容尔等随意干涉!”
“UP主,能不能刷一个关于亚特兰蒂斯或者姆大陆的视频?我对这些超古代文明很感兴趣。”
还有一些纯粹的“杠精”和“键盘侠”,对他刷的视频内容指手画脚,吹毛求疵。
“这个导弹的型号不对吧?尾翼明显画错了。”
“明朝皇帝的服饰细节考究不到位,差评。”
这些乱七八糟的评论和弹幕(李凡自己能看到的现代版评论区和视频内弹幕),看得李凡是一个头两个大。
虽然知道这些家伙根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但那种被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的感觉,还是让李凡感到有些不爽。
“真是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李凡嘟囔了一句,决定眼不见为净。
打开抖乐APP的设置界面,李凡开始胡乱翻找起来,希望能找到一个类似“评论区管理”或者“关键词屏蔽”之类的功能。
翻着翻着,还真让李凡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名为“定向弹幕管理(内测版)”的选项。
点开一看,里面竟然可以设置针对不同“时空节点”(朝代)的弹幕接收规则。
例如,可以屏蔽掉所有来自“秦副本”的、包含“仙人”、“长生”等关键词的弹幕。
也可以屏蔽掉所有来自“明副本”的、带有“妖言”、“警告”等负面情绪的弹幕。
甚至,还可以选择只接收来自特定人物(例如“汉武帝”、“李世民”)的“高价值”弹幕(虽然目前这个功能还是灰色的,无法激活)。
“我靠,还有这种好东西?”李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虽然这个功能目前还很简单,也无法完全屏蔽掉所有不想看到的弹幕。
但至少,可以让李凡在面对那些来自古代的、充满了各种情绪和诉求的“反馈”时,稍微清净一些,不至于被信息淹没。
不过,李凡也留了个心眼。
屏蔽功能虽好,但如果把所有弹幕都屏蔽了,那岂不是也错过了很多了解古代反应的宝贵信息?
所以,李凡只是有选择地屏蔽掉了一些明显是“垃圾信息”或者“负面情绪宣泄”的弹幕,对于那些可能包含重要线索的弹幕,还是保留了接收。
解决了“杠精弹幕”的骚扰问题后,李凡又把注意力投向了那个他之前用过几次的“初级时空倾向引导”功能。
这个功能,可以让他消耗一定的“历史关注度”积分,来小概率地影响下一次天幕视频推送的内容方向。
李凡之前也用这个功能,成功引导过“农业科技”、“古代工程奇迹”等主题的视频。
这一次,李凡想更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个功能,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隐藏的选项。
在选择完“倾向引导”的关键词(例如“社会制度与变革”)之后,李凡发现在确认按钮的旁边,多了一个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需要再次点击才能展开的“高级选项”按钮。
点开“高级选项”,里面赫然出现了几个新的子选项:
【倾向基调校准:】
【1.积极引导(默认):倾向于推送展现正面成果、激励人心、促进发展的内容。】
【2.中性观察:倾向于推送客观呈现事实、引发多角度思考、不带明显褒贬的内容。】
【3.警示提醒:倾向于推送揭示潜在风险、暴露问题、引以为戒的内容。】
【注意:选择不同的“倾向基调”,将消耗不同数量的“历史关注度”积分,并可能对“历史干预指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请谨慎选择。】
李凡看着这几个新增的“校准”选项,心中再次掀起了波澜。
这意味着,他不仅可以选择大概的视频内容方向。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这些内容在古代被解读的“基调”和“导向”。
例如,同样是关于“社会制度与变革”的视频。
如果选择“积极引导”,那可能会推送一些关于“盛世景象”、“明君贤臣”、“改革成功案例”的视频。
如果选择“中性观察”,则可能会推送一些关于“不同制度的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多方视角解读”之类的视频。
而如果选择“警示提醒”,那推送的内容,就可能是关于“王朝末路”、“苛政猛于虎”、“改革失败的教训”之类的视频了。
这个“倾向校准”功能的发现,无疑让李凡的“历史干预”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和……也更加危险。
他可以更精准地向不同的朝代,传递他想要传递的信息,达到他想要达到的某种“效果”。
但也可能因为一次错误的“校准”,而引发更加不可控的、灾难性的后果。
李凡的心中,既有兴奋,也有凝重。
随着与这个神秘的抖乐APP“互动”的增多,李凡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满足于最初那种简单的“看热闹”和“刷积分”了。
一种更深层次的探索欲和……或许还有一丝丝难以言喻的“掌控欲”,开始在他心中悄然滋生。
李凡从抽屉里翻出了一个小本本和一支笔。
他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每一次刷视频的经历,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包括:刷了什么类型的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和标签是什么。
各个“远古副本”(秦、汉、唐、明,以及偶尔能瞥见一些零星反馈的宋)对此的主要反应(通过APP的提示信息、偶尔出现的“特效弹幕”、以及“副本状态概览”中的变化来综合推测)。
以及每一次视频播放后,“历史关注度”和“历史干预指数”的具体变化数值。
他试图从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例如,哪个朝代的皇帝,对哪种类型的视频更“感冒”?
哪种类型的视频,更容易提升“历史关注度”,同时又不会让“历史干预指数”飙升得太快?
在哪个朝代,采用“积极引导”的基调效果更好?而在哪个朝代,则需要用“警示提醒”来敲打一下?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数据分析,才能找到答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