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李凡再刷光学原理,曲面透镜入梦来

换源:

  李凡看着抖乐APP上那条来自“大宋格物”副本的红色警告提示,眉头微微皱起。

“因为一个显微镜视频,就有人说我搞‘异端邪说’?”李凡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些古代的保守派,思想还真是……顽固啊。”

不过,转念一想,李凡也有些好奇。

既然“显微镜下的世界”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议,那如果刷一些更基础的、解释“为什么能看到微观世界”的原理性科普,古人们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为了回应APP上的“警告”,也为了满足自己那点小小的“恶趣味”(想看看古人如何理解现代科学),李凡打开了抖乐的搜索框。

输入了“光学原理”、“凸透镜”、“光的折射”等关键词。

很快,一系列相关的科普短视频便出现在了推荐列表中。

李凡挑选了几个看起来制作比较精良,动画演示比较清晰的视频,开始播放。

第一个视频的标题是:【一分钟看懂凸透镜成像原理:为什么它能把东西变大?】

视频用一个极其简单的动画,演示了一束平行光线,在通过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曲面(凸透镜)后,如何汇聚到一个点(焦点)之上。

以及,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时,如何形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二个视频,则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例如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会“折断”,水底的石子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浅等等,来解释【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

第三个视频,标题是【近视眼和老花眼是怎么回事?眼镜是如何帮助我们看清世界的?】

视频中,用动画模拟了眼球的成像过程,以及凸透镜(用于矫正老花眼)和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是如何通过改变光线的汇聚点,来帮助人们看清物体的。

这些视频,对于现代初中生而言,都属于基础的光学入门知识。

内容直观易懂,动画演示也力求简洁明了。

李凡看得津津有味,也算是复习了一下自己早已还给物理老师的那些“陈年旧账”。

“原来如此,看来这‘放大’和‘看清’,主要还是靠镜片的‘弯曲程度’和‘光的拐弯’啊。”李凡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他并不知道,这些在他看来“平平无奇”的基础光学科普,将会给远在千年之前,那些正为“仙镜”之秘而苦苦求索的大宋工匠们,带来怎样一场“久旱逢甘霖”般的思想启迪。

大宋,汴梁城,“格物司”衙署。

自从上次天幕展现了“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之后,格物司内的工匠们,便将仿制那种能够“见微知著”的“仙镜”,列为了首要的攻关目标。

然而,进展却异常缓慢。

他们尝试了用各种材质,如上等的水晶、西域进贡的琉璃,甚至是一些透明的宝石,来进行打磨。

也尝试了将多块打磨好的镜片,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叠加和组合。

但无论如何尝试,都无法达到天幕上那种将微小之物放大千百倍的神奇效果。

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能将细小的文字,略微放大一些,看得更清晰一点而已。

这让所有参与研究的工匠,都感到万分沮丧和困惑。

“沈大人,依小人之见,那天幕上的‘仙镜’,其神效恐怕并非源于材质或打磨之功,而是其内蕴含着某种‘仙家法力’或‘符咒加持’。非我等凡人所能仿效啊。”一位负责打磨水晶的老匠人,对着格物司主事沈括,愁眉苦脸地说道。

沈括闻言,也是眉头紧锁,一筹莫展。

就在众人几乎要放弃之时,天空之上,那熟悉的幽蓝光芒,再次降临。

格物司内的所有人,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冲到庭院之中。

当看到天幕之上,开始播放那些关于【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动画演示时。

特别是当看到那一束束虚拟的光线,在通过不同形状的曲面镜片后,发生弯折、汇聚、放大的清晰过程时。

那些之前一直困扰着工匠们的谜团,仿佛在瞬间被一道亮光照破。

“曲面!是曲面!”一位年轻的琉璃匠人,指着天幕上那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动画,失声惊呼,“那‘仙镜’之所以能够放大事物,关键在于它的表面,是弯曲的!”

“还有那‘焦点’!光线汇聚之处,便是‘焦点’!”另一位对算学颇有心得的匠师,也激动地补充道,“物体置于焦点之内,方能成放大之像!”

“折射!原来光线穿过不同的‘琉璃’,其行进之方向,亦会发生偏折!这与水能映物,镜能照人,其理相通,却又更为精妙!”

天幕上的每一个动画演示,每一个关于“曲面”、“焦点”、“折射”等概念的模糊提示(虽然没有现代物理学的严谨定义,但其现象展示已足够直观),都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让这些苦苦求索的工匠们,茅塞顿开。

他们终于明白,那种神奇的“放大”效果,并非源于什么虚无缥缈的“仙气”或“符咒”。

而是与镜片的“形状”(曲度)、“材质”(透光性和折射率),以及光线本身的传播规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快!快将天幕所示之镜片形状,以及那光线汇聚之法,一一记录下来!”沈括也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连忙下令。

工匠们如获至宝,纷纷拿出纸笔,争分夺秒地将天幕上的每一个关键画面,都尽可能详细地临摹下来。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盲目地打磨和叠加。

而是有了一份虽然依旧简陋,但却蕴含着“科学原理”的“设计蓝图”。

仿制“仙镜”之路,似乎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远在江西奉新县的宋格物先生,也同样从新的天幕之中,看到了那些关于“曲面琉璃聚光放大”的神奇演示。

这位对探究万物奥秘充满执着追求的年轻学者,在经历过“微观世界”的震撼之后,便一直对那能够“见微知著”的“仙镜”,念念不忘。

此刻,当天幕再次降下“启示”,指明了“仙镜”的奥秘所在时,宋格物更是兴奋得彻夜难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恍惚之间,他竟梦到自己手中,真的出现了一面晶莹剔剔透、闪烁着七彩光芒的“琉璃宝镜”。

将宝镜对准窗台上的兰花,只见那娇嫩的花瓣之上,每一条细微的纹理,每一个微小的气孔,都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

再将宝镜对准砚台中的一滴残墨,只见墨汁之中,竟有无数形如蝌蚪般的“小虫”,在欢快地游动。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芥子亦可纳须弥,微尘之中藏乾坤!此言不虚!此言不虚啊!”宋格物在梦中放声大笑,手舞足蹈。

梦醒之后,虽然手中的“琉璃宝镜”已然消失无踪。

但那份亲眼目睹“微观奇景”的震撼与喜悦,却依旧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之中。

宋格物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潜心研究“格物之学”的决心。

第二日,便开始四处奔走,搜集上等的水晶、琉璃、玛瑙等透明材料。

并虚心向那些经验丰富的玉石匠人、琉璃匠人请教打磨、抛光的技巧。

回到自己的书房之后,宋格物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磨镜”的事业之中。

虽然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虽然双手磨出了无数的血泡。

但他心中的那团火焰,却越烧越旺。

因为他坚信,只要能掌握天幕所示之“曲面聚光”的奥秘,总有一天,他也能亲手制造出那面能够“洞察微末”的神奇宝镜。

去亲自探究,那隐藏在万物细微之处的,无穷无尽的奥秘。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