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画中重逢

换源:

  阮知微站在美术系展厅的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画框边缘。开幕式已经过去半小时,参观者三三两两地分散在各个展区间。她的作品《雨中的白衣》挂在西侧墙面的中间位置,被柔和的射灯照亮。

微微,你怎么躲在这儿?室友林小倩端着两杯果汁走过来,递给她一杯,你的画前面围了好多人呢,都在打听作者是谁。

阮知微接过果汁,抿了一小口。我有点紧张。她小声说,第一次参展

紧张什么呀!你的画可是被李教授点名表扬的。林小倩拉着她的胳膊,走,我带你过去,有几个收藏家对你的作品很感兴趣呢。

阮知微被半推半就地拉到自己的画作附近。果然有七八个人站在画前低声讨论。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背。

《雨中的白衣》是一幅水彩作品。画面中央是一个模糊的白色身影,在倾盆大雨中微微俯身,伸出的手臂线条柔和而有力。背景是灰蓝色的雨幕,但白衣人周围却有一圈几不可见的暖色光晕。整幅画捕捉了瞬间的动态与情感,仿佛能听到雨声和感受到那一刻的温度。

这幅画的灵感来自真实经历吗?

一个低沉的男声从阮知微身后传来。她转身,看到一位身材挺拔的男人站在那里。他穿着深灰色西装,没打领带,衬衫最上面的扣子松开,露出一小段锁骨。他的眼睛很特别,是那种深邃的琥珀色,此刻正专注地盯着她的画。

阮知微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是的,一个月前我出了车祸,有位医生救了我。她轻声回答,虽然当时视线模糊,但那个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男人的目光从画作移到她脸上,微微挑眉。你是那个雨天倒在十字路口的女孩。

阮知微瞪大了眼睛。她仔细端详面前这张棱角分明的脸——高挺的鼻梁,线条坚毅的下巴,还有那双在灯光下近乎透明的琥珀色眼睛。记忆中的模糊影像突然清晰起来。

许...许医生?

男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淡却真诚的笑容。许晏清。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他伸出手,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阮知微握住他的手,感受到他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力道。完全康复了,谢谢您救了我。她声音有些发颤,我一直想当面道谢,但护士说您出国了...

国际神经外科会议,不得不去。许晏清松开手,目光又回到画上,你把那一刻捕捉得很准确。

林小倩在一旁轻轻咳嗽了一声,阮知微这才意识到自己忘了介绍。这是我室友林小倩,小倩,这位是许晏清医生,就是画里...

画里的白衣天使!林小倩眼睛一亮,太巧了!微微画这幅画的时候可投入了,整整一个星期茶饭不思的。

小倩!阮知微耳根发热,急忙打断她。

许晏清却似乎对这个信息很感兴趣。为什么选择水彩来表现这个场景?他问道,语气中带着真诚的好奇。

阮知微没想到他会问这么专业的问题,略作思考后回答:水彩的透明感和流动性最适合表现雨天的朦胧感。而且...她停顿了一下,我想捕捉那一瞬间的温度和情感,而不是精确的细节。水彩恰好能留下那种不确定的美。

许晏清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医学和艺术其实很像。他说,我们都在寻找精确与模糊之间的平衡点。手术需要精确到毫米,但治疗病人却需要感受那些无法量化的东西。

阮知微惊讶地看着他。很少有人能这样理解她的创作理念。您说得太对了!我画画时常常觉得...

许医生!原来您在这儿。一个穿着藏青色西装的中年男人匆匆走过来,李院长找您半天了,说是要介绍几位医学基金会的理事给您认识。

许晏清皱了皱眉,看了看手表。我马上过去。他对那人说,然后转向阮知微,抱歉,我得...

您快去忙吧。阮知微连忙说。

能给我留个联系方式吗?许晏清从内袋掏出手机,关于艺术和医学的话题,我想继续我们的讨论。

阮知微报出自己的电话号码,看着他修长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输入。他的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手腕上戴着一块简约的黑色表盘手表,看起来低调却价值不菲。

我会联系你的。许晏清存好号码,朝她和林小倩点点头,跟着那位中年男人离开了。

林小倩一把抓住阮知微的手臂,压低声音尖叫:天啊!那是许氏医疗的许晏清!你知道他们家多有钱吗?市中心那家私立医院就是他们家的!而且他本人是神经外科的天才医生,三十岁不到就拿了那么多奖项...

阮知微望着许晏清远去的背影,心不在焉地应着:是吗...她没想到救她的人有这样显赫的背景。画中的白衣天使突然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存在。

他刚才看你的眼神绝对有意思!林小倩还在兴奋地喋喋不休,而且他主动要你的电话!微微,你要走运了!

别胡说。阮知微轻轻摇头,他只是对我的画感兴趣而已。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阮知微不断被参观者围住,解释她的创作理念和技巧。但她总忍不住用余光扫视展厅入口,期待那个高大的身影再次出现。

直到画展结束,许晏清都没有回来。

阮知微帮着工作人员收拾展品时,手机震动了一下。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你的画让我重新思考了医学与艺术的关系。我们医院儿科病房需要一组壁画,如果你有兴趣,明天下午三点可以来医院详谈吗?——许晏清」

阮知微盯着手机屏幕,心跳加速。她咬了咬下唇,回复道:

「谢谢您的邀请,我很感兴趣。明天见。」

发完消息,她抬头看向已经被取下来的《雨中的白衣》。画中的白色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暖。命运似乎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那个雨天的短暂相遇延续了下来。

怎么样?他说什么了?林小倩凑过来问。

阮知微把手机贴在胸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邀请我为医院画壁画。

我就知道!林小倩欢呼,这绝对是个开始!

阮知微没有反驳,只是小心地收起自己的画。她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开始,但此刻,心里有种奇妙的期待感正在萌芽。

第二天下午两点四十,阮知微站在许氏医院的门诊大厅,手里拿着素描本和作品集。她今天特意穿了一条藏蓝色的连衣裙,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比平时正式一些。

阮小姐?

她转身,看到许晏清穿着白大褂向她走来。阳光透过大厅的玻璃顶洒在他身上,白大褂下的深色衬衫和西裤勾勒出他挺拔的身材。与昨天不同,今天的他完全是医生的模样,严肃而专业。

许医生。阮知微微微点头,我提前到了,不想耽误您的时间。

许晏清看了看手表,正好,我三点半有台手术,现在可以带你去看看病房环境。他做了个请的手势,这边走。

他们乘电梯上到五楼儿科病房。走廊两侧的墙壁是淡蓝色的,但已经有些陈旧,有几处还有涂鸦和划痕。

我们想重新设计整个儿科区域的墙面。许晏清边走边说,不只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能真正帮助孩子们缓解治疗压力的作品。

阮知微打开素描本,快速画了几笔。我有个想法,她指着走廊转弯处的一处凹墙,这里可以做成一个互动区,让孩子们在等待时能参与其中。比如设计一些可旋转的小机关,或者磁贴拼图...

许晏清停下脚步,认真看着她勾勒的草图。你很了解孩子的心理。他评价道,这比我们原先想的简单壁画要好得多。

我姑姑开过幼儿园,小时候我经常去帮忙。阮知微微笑着解释,孩子们最怕无聊和等待,给他们一点能动手的东西会大大减轻焦虑。

许晏清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然后点点头。我们需要详细方案和预算。你有相关经验吗?

去年我为儿童图书馆做过类似的墙面设计。阮知微从作品集中找出照片给他看,材料方面我会选择环保无毒的丙烯颜料和可水洗的涂层...

他们边走边讨论,许晏清不时提出一些医学角度的建议,比如色彩对情绪的影响,图案对疼痛感知的调节作用等。阮知微惊讶于他对艺术的了解,而他似乎也很欣赏她能迅速理解医学概念的能力。

许医生,手术准备开始了。一位护士匆匆走过来提醒。

许晏清看了看表,我得走了。他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阮知微,把你的方案和报价发邮件给我。我很期待你的设计。

阮知微接过名片,上面简洁地印着「许晏清医学博士许氏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谢谢您的机会,我会尽快...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断。走廊尽头的病房突然冲出来几位医护人员,推着抢救设备。

7床小孩癫痫发作!有人喊道。

许晏清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抱歉。他对阮知微说了一句,立刻转身奔向病房,白大褂在身后扬起一道弧线。

阮知微站在原地,看着那道白色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恍惚间,她仿佛又看到了那幅《雨中的白衣》——模糊却坚定,在混乱中带来安全感。

她小心地将名片放进包里,心里已经有了设计的灵感。或许,她可以画一系列关于白衣守护者的故事,给这些生病的孩子带去一些勇气和希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