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听闻老人提及时空之门的线索,眼中燃起希望的火焰,那火焰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跃,仿佛要驱散所有的迷雾。他想询问详细一点,于是再次来到集市,走到神秘老人身边,再次躬身,身体弯得更低了,额头几乎要触碰到老人的肩膀,态度无比诚恳地说:“老人家,您能再详细说说吗?比如,这时空之门在何处?怎样才能找到?”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语速稍快,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老人缓缓地摇了摇头,那动作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无奈。他抬起满是皱纹的手,轻轻拍了拍张波的肩膀,说:“我也只是听说,具体的我并不知晓。这是古老的传说,知晓的人寥寥无几,你若有心,得去寻找那些古老的遗迹,或者找更了解这些的人。”老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怜悯,他看着张波,就像看着一个在黑暗中盲目寻找光明的孩子。
张波听闻此言,心中涌起一阵失望,那感觉如同在炎炎烈日下被一盆冷水从头浇下。他微微皱眉,眼中的光芒黯淡了几分,但还是恭敬地向老人道谢:“多谢老人家告知这些,对晚辈已是莫大的帮助。”
老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满是严肃,再次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公子,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你若执意寻找,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你可做好准备?”老人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岁月的深处传来,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张波猛地抬起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无比,那是一种不容动摇的决心。他挺直了腰杆,仿佛在向老人,也向这未知的命运宣誓,大声说道:“为了找到我要找的人,任何困难我都不怕。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也会勇往直前。”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骨节泛白,显示出他内心的坚定。
张波离开老人后,便立刻在街市上开始打听古老遗迹的消息。街市依旧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嘈杂的画面。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路边的店铺琳琅满目,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张波拉住一位路过的中年男子,躬身行礼后问道:“这位大哥,您可曾听闻过古老遗迹的消息?就是那种有神秘传说的地方。”
中年男子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说:“古老遗迹?没听说过,公子你莫不是在说笑?”说罢便匆匆离开。
张波并未气馁,继续向旁人打听。他又拦下一位老者,满脸期待地问:“老伯,您知道哪里有古老遗迹吗?”
老者皱着眉头,打量了他一番,然后说道:“公子,你问这些做甚?那些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别浪费时间了。”
然而,更多的人是对他的嘲笑。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富家公子听到他的询问后,大笑着走过来,用手中的折扇指着他说:“时空之门?公子莫不是看了太多神鬼志异的书?哪有这种东西。你怕是魔怔了吧!”周围的人听到这话,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声如同利箭般刺向张波的心。
还有一位卖菜的妇人劝他:“公子,您是驸马爷,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干嘛要想这些虚幻之事呢?别把自己搞糊涂了。”她边说边摇头,眼中带着一丝怜悯。
张波听着这些嘲笑和劝告,心中虽然无奈,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他心想:“在这陌生的唐朝,要找到有用的线索太难了,大家都不相信我。但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找到回去的路,找到她。”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在街市中穿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知晓线索的人。
就在张波几乎要被这一次次的失望淹没,陷入绝望的深渊时,命运似乎终于向他伸出了援手。他在街市的一个角落遇到了一位年轻的书生。书生身姿挺拔,穿着一袭白色的长袍,那长袍一尘不染,宛如冬日的初雪。书生手持一把折扇,扇面上画着一幅淡雅的山水图,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他风度翩翩地走来,宛如画中走出的仙人。
书生看到张波,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走上前来,微微躬身行礼,笑着说:“兄台,我听你在打听时空之门,我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类似的记载,不知是否对你有用?”他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眼神中充满了友善。
张波听闻此言,大喜过望,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他激动得身体微微颤抖,连忙躬身回礼,急切地说:“真的吗?兄台,那可真是太好了!恳请兄台告知详情。”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书生,仿佛要把书生看穿,生怕这只是一场空欢喜。
书生微微一笑,说道:“兄台莫急,古籍在我住处,你随我来。”说罢,他便转身在前面引路。
张波连忙跟上,两人在街市中穿梭。路上,书生好奇地问:“兄台,你为何对时空之门如此感兴趣?这等神秘之事,常人避之不及,你却这般执着。”
张波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伤,说道:“实不相瞒,我本不属于这个世界,我要寻找回到我原来世界的方法,去寻找我心爱的人。时空之门是我目前唯一的希望。”他边说边看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思念。
书生听了,眼中露出一丝惊讶和敬佩,他说:“兄台真是情深义重。希望古籍中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两人来到书生的住处,那是一个幽静的小院。院子里种满了翠竹,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轻柔的乐曲。书生带着张波走进屋内,屋内布置简洁而雅致,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籍。
书生走到书架前,在一堆古籍中翻找了一会儿,然后拿出一本已经有些破旧的书。书的封面有些模糊,但依然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书生轻轻拍了拍书上的灰尘,递给张波,说:“就是这本,兄台你看。”
张波接过古籍,小心翼翼地翻开,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古籍中的文字有些晦涩难懂,纸张也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脆弱。两人坐在桌前,开始一起研究起来。
张波指着古籍上的一段文字,皱着眉头问:“兄台,这一段你可看得懂?‘乾坤异位,时空之隙现于太虚之境,古迹有灵,引之。’这是什么意思?”
书生凑过来,看了看,沉思片刻后说:“我想,这‘乾坤异位’可能是指天地间某种特殊的变化,或许是天象之类的。‘时空之隙现于太虚之境’,意思大概是时空之门会在一种虚幻神秘的地方出现。而‘古迹有灵,引之’,应该是说古老的遗迹有着某种灵性,可以指引时空之门的位置。”
张波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这么说来,我们还是要从古老遗迹入手。但这太虚之境又是什么呢?实在是太模糊了。”
就在两人专心研究古籍时,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吵闹声。书生皱着眉头,起身走到门口查看。原来是几个顽童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打翻了书生晾晒书籍的架子,书籍散落一地。
一个顽童看到书生出来,吓得躲在竹子后面。书生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你们这些小家伙,怎么在这里捣乱?没看到我在忙吗?”
顽童从竹子后面探出头来,吐了吐舌头,说:“大哥哥,我们不是故意的,我们在玩捉迷藏呢。”
张波也走了出来,看到这一幕,不禁笑了起来。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现代世界玩耍的情景,心中涌起一丝温暖。他对书生说:“无妨,小孩子贪玩是天性,我们把书收拾一下就好。”
于是,两人和几个顽童一起收拾起院子里的书籍。在收拾的过程中,张波给顽童们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顽童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他充满了好奇。
收拾好后,张波和书生回到屋内继续研究古籍。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又从古籍中发现了一些线索。古籍中提到了一个位于城郊的废弃道观,据说那里曾经发生过一些奇异的现象,可能与时空之门有关。
张波兴奋地说:“看来我们得去这个废弃道观看看了。也许那里有我们需要的线索。”
书生点了点头,说:“不过,那个道观荒废已久,听说有些阴森,而且附近的山路崎岖难行,我们得做好准备。”
两人开始准备前往道观的事宜。他们准备了干粮、水、火把等物品。在准备干粮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趣事。书生对唐朝的干粮制作并不熟悉,按照古籍上的方法做出来的干粮硬邦邦的,根本咬不动。
张波笑着说:“兄台,看来这古籍也不是什么都靠谱啊。我们还是去买些现成的干粮吧。”
书生无奈地笑了笑,说:“也只好如此了。”
经过几天的准备,张波和书生终于准备好出发了。张波背着行囊,腰间挂着匕首,踏上了前往城郊废弃道观的征程。他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危险的路,但他心中充满了希望,因为他离找到爱人又近了一步。他的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向着城郊废弃道观走去,身影在阳光下渐行渐远。
一路上,张波和书生遇到了不少困难。山路崎岖,荆棘丛生,划伤了他们的皮肤。而且,天气多变,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又下起了倾盆大雨。
在一次大雨中,张波不小心滑倒,掉进了一个泥坑。他浑身沾满了泥巴,狼狈不堪。书生看到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张波也自嘲地笑了,说:“看来这寻找之路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终于,他们看到了远处那座废弃道观的轮廓。道观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显得阴森而神秘。
张波深吸一口气,说:“就是这里了,希望我们能找到有用的线索。”
书生点了点头,两人鼓起勇气,向着道观走去。道观的大门紧闭,门上的铜环已经生锈。周围的墙壁斑驳不堪,长满了青苔。张波走上前去,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大门发出“嘎吱”一声,仿佛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两人点燃火把,走进道观,一股寒意扑面而来。道观内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蜘蛛网随处可见。他们小心翼翼地在道观内寻找线索,每走一步都要注意脚下是否有陷阱。
在道观的主殿内,他们发现了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一些奇怪的图案和符号,其中有几个符号与古籍上提到的时空之门相关的符号相似。
张波兴奋地说:“兄台,你看!这些符号,一定有什么含义。”
书生仔细地看着壁画,说:“没错,我们得好好研究一下。”
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研究壁画时,突然听到一阵阴森的笑声。那笑声在空旷的道观内回荡,令人毛骨悚然。张波和书生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他们不知道这笑声从何而来,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但他们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寻找线索,因为这是他们找到时空之门,找到张波爱人的希望。
他们握紧手中的火把,背靠着背,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在这充满神秘和危险的废弃道观中,张波的寻爱之旅又将面临新的挑战。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