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和书生在废弃道观中经过一个时程的观察后便回走,前往书生的住处。他俩坐在简陋却充满书卷气的屋中,桌上那本古籍仿佛是打开时空奥秘的神秘之钥。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下,尘埃在光束中飞舞,像是一群小精灵在古老的文字间嬉戏。古籍摊开在两人面前,纸张泛黄且脆弱,散发着陈旧的气息,那一个个晦涩难懂的文字,宛如神秘的符文。
张波眉头紧锁,眼睛紧紧盯着古籍上的字,口中喃喃自语。他时而挠挠头,时而用手指轻轻点着书页,满脸困惑。那些文字,有些看似熟悉,可组合在一起,意思却与他所熟知的现代含义大相径庭。
他指着古籍上“乾坤异位,时空交错之象,似有天门之征”这句话,看向书生,眼中满是疑惑,问道:“这乾坤异位是什么意思?是指天地颠倒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身体微微前倾,期待书生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解释。
书生先是一愣,随后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他轻轻摇着手中的折扇,笑着说:“非也,兄台。乾坤在这里可指代方位、阴阳等多种含义,可不能以现代之意理解。”他边说边用扇子在古籍上比划着,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耐心地向张波解释。
张波听了,仍是一脸茫然,他挠挠头,说道:“方位?阴阳?这可太复杂了。兄台,你能再详细说说吗?这和时空之门又有何关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双手不自觉地搓动着,显示出他内心的急切。
书生微微一笑,将扇子放在桌上,指着古籍上的字说道:“你看,这里的乾坤异位,或许是指阴阳之气的变化,或者是方位上的一种特殊排列,这种变化可能会引起时空的错乱,从而出现时空交错之象,也就有了天门出现的征兆。”书生说得头头是道,眼神专注而明亮。
张波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我还是有些糊涂。这阴阳之气如何变化才会影响时空?而且方位的特殊排列又是怎样的呢?”他皱着眉头,眼睛里满是困惑,那模样就像一个在迷宫中迷失方向的孩子。
书生笑着拍了拍张波的肩膀,说:“兄台莫急,这古籍之深奥,非一时半会儿能参透。我们且慢慢来看。”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鼓励,语气也十分温和。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吵闹声,原来是几个邻家的孩童在玩耍。他们你追我赶,嬉笑声传进屋内。一个小男孩跑进屋来,看到桌上的古籍,好奇地凑过来,眼睛睁得大大的,问道:“大哥哥们,你们在看什么奇怪的书?这些字我都不认识呢。”
书生笑着摸摸小男孩的头,说:“这是很古老的书,你现在还看不懂呢,出去玩吧。”小男孩吐吐舌头,跑了出去。
张波看着小男孩的背影,笑着对书生说:“这孩子真可爱。希望我们能快点解开古籍的秘密,要是像他这般无忧无虑就好了。”
书生点头赞同,两人又继续研究起来。张波突然指着古籍上的另一个字,说:“兄台,这个字我好像见过,但在这里又不知何意。”书生凑过去一看,笑着解释起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突然,张波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了一个猜测,书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捂着肚子说:“兄台,你这想法真是新奇,不过可差之千里了。”张波也跟着笑了起来,屋内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不知不觉,时间在两人对古籍的钻研中悄然流逝,太阳渐渐西斜,余晖洒在屋中,给一切都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张波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咕噜”叫了一声,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饿了。
在现代生活习惯的驱使下,他下意识地伸手往怀里摸去,那动作熟练得像是一种本能。他的手伸到一半,突然愣住了,眼睛里闪过一丝尴尬。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处唐朝,哪有什么手机可以用来点外卖。
书生正专注地看着古籍,听到张波的动静,奇怪地抬起头,看向张波,问道:“兄台,你在找什么?”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眉头微微皱起。
张波尴尬地笑了笑,那笑容有些僵硬,他急忙把手放下,说:“没什么,我在想今天吃什么。”他的眼神有些闪躲,试图掩饰自己的尴尬。
书生听了,笑着站起身来,热情地说:“兄台,若是不嫌弃,就在我这儿用些餐吧。我这儿虽没什么山珍海味,但也能填饱肚子。”他边说边向屋外走去,招呼张波跟上。
张波跟着书生来到屋外的小院,院子里有一张简陋的石桌,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有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几盘炒菜,还有一碗汤。不过,这些菜肴的样式和张波熟悉的现代食物大不相同。
书生招呼张波坐下,然后自己也坐了下来。他拿起筷子,准备开始用餐。张波看着筷子,心中有些发怵。他在现代虽然也用过筷子,但远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
他拿起筷子,模仿着书生的姿势,试图去夹菜。可是,那筷子在他手中就像两根不听话的小木棍,夹了几次,菜都从筷子间滑落。他有些尴尬,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心中暗自懊恼。
书生看到张波的窘态,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放下筷子,笑着说:“兄台,看来你不太会用筷子呢。来,我教你。”他站起身来,走到张波身边,耐心地示范起来。
“兄台,你看,先用右手握住筷子,将一根筷子放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另一根筷子则靠在虎口处,然后用食指和中指控制这根筷子的移动,就像这样。”书生边说边示范,动作娴熟而流畅。
张波认真地学着,经过几次尝试,终于能勉强夹起一点菜了。他高兴地说:“兄台,多亏有你,不然我可要饿肚子了。”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感激。
书生笑着回到座位上,两人开始用餐。用餐过程中,书生向张波介绍起桌上的菜肴。
“兄台,这是我们这儿的家常菜。这盘是炒青菜,别看它普通,这青菜可是清晨刚从菜园子里摘的,鲜嫩得很。这盘是烧豆腐,豆腐是我从隔壁老妪那儿买的,她做的豆腐可是一绝。还有这碗汤,是用骨头熬制的,味道鲜美。”书生说得津津有味,眼中满是对食物的喜爱。
张波听着书生的介绍,心中对唐朝的饮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尝了一口炒青菜,虽然味道和现代的青菜有些不同,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两人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愉快。这时,一只花猫不知从哪儿窜了出来,跳上石桌,对着桌上的饭菜“喵喵”叫着。书生笑着驱赶花猫,说:“你这馋猫,快下去。”花猫却不理会,还试图去抓一块豆腐。
张波看着花猫可爱的模样,笑着说:“这猫真有趣,看来它也饿了。”书生无奈地摇摇头,把花猫抱下桌,然后从屋里拿出一些剩饭喂给它。
吃完饭,张波和书生又回到屋内继续研究古籍。经过一天的努力,他们对古籍中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理解,但距离找到时空之门的线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他们,但两人都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寻找答案的决心。
随着对古籍研究的深入,他们需要更多的资料和线索。书生提议去拜访一位隐居在山中的老学者,据说这位老学者对古代神秘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
第二天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晨雾,张波和书生便踏上了前往山中的道路。山路崎岖,蜿蜒曲折,周围是茂密的树林,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似乎在为他们送行。
张波背着行囊,跟在书生后面。书生手持一根木棍,在前面探路,一边走一边给张波介绍沿途的风景和典故。
“兄台,你看这棵大树,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就像一位默默守护这片山林的老者。”书生指着一棵粗壮的大树说道。
张波看着大树,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自己在现代世界里的那些树木,虽然也有高大的,但这里的大树却有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走了一段路后,张波感觉有些累了。他的脚有些酸痛,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书生看到他的样子,笑着说:“兄台,你这体力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加快速度呢,不然天黑之前赶不到老学者的住处了。”
张波咬咬牙,说:“没关系,我能坚持。”他加快了脚步,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线索。
就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书生看着小溪,笑着说:“我们在这儿休息一下,喝点水吧。”
两人走到溪边,蹲下身子喝水。张波刚喝了一口,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发现这溪水虽然清澈,但有一股淡淡的泥土味。书生看到他的表情,笑着说:“兄台,这溪水是纯天然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和你平时喝的水不太一样吧?”张波点点头,说:“是有些不同,不过也很清甜。”
休息片刻后,他们继续赶路。山路越来越难走,不时有荆棘划破他们的衣服和皮肤。张波的衣服已经被划破了好几处,他有些无奈地说:“这山路可真不好走,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书生安慰他说:“兄台,再坚持一下,我们快到了。”
终于,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座茅屋。茅屋坐落在山腰上,周围环绕着翠竹,环境清幽。书生兴奋地说:“兄台,那就是老学者的住处了。”
两人加快脚步,来到茅屋前。书生上前敲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出现在他们面前。老者眼神深邃,透着一股睿智之气。书生躬身行礼,说道:“晚辈冒昧前来打扰,还望老先生恕罪。”
老者看着书生和张波,微微点头,说:“进来吧。”
张波和书生走进茅屋,屋内陈设简单,但摆满了书籍。老者看着他们,问道:“你们来此何事?”书生便把他们研究古籍,寻找时空之门线索的事情说了出来。
老者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然后说:“时空之门?这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你们既然有此决心,我可以帮你们。”
于是,在老学者的帮助下,张波和书生对古籍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但老学者也告诉他们,要找到时空之门,还需要找到一件神秘的器物,这件器物的下落也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寻找之旅,而这一次,困难似乎更加巨大,但他们的信念也更加坚定。在这充满挑战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经历着因文明差异带来的趣事和挫折,一步步向着目标前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