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刻,光幕仍在翻转,
关于王莽治下的新朝图景仍在继续。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王莽新政得以施行,对于新朝朝廷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虽然王莽的构想带着不少理想主义色彩,颇有古风,这样一来,新朝将会在复古和集权之间逐步走向平衡。】
【王莽虽然以周礼为名改革官制,如设立大司马,大司徒等等,但假如此举成功,新朝将彻底摒弃形式主义,将周代的分权思想与秦汉集权结合起来。】
【在龙国千年历史上,这样的事还从来没有人做过,更没有人成功过。】
【一旦二者结合,对于新朝来说,一个层级分明,职能清晰的朝廷就会缓慢形成。】
【对于地方管理来说,新朝可能模仿秦汉的郡县制,但是会强化朝廷的监察,确保政令直达基层。】
【除此之外,以王莽的性情来说,在他的治下科举雏形很有可能会出现。】
【毕竟对于王莽来说,打破豪强垄断是当务之急,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而只有广泛且高效地选拔寒门子弟,用寒门子弟对付豪强们,这才是打破豪强垄断的有效途径。】
【在其他新政都成功的前提下,王莽极有可能进一步推行“察举改良”,不但定期考核官吏,更广泛吸纳寒门人才,为正式科举制奠定基础。】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新朝朝廷政治最重要的图景便是皇权和士族的对抗。】
【众所周知,自从汉末以来,各路豪强并起,形成门阀,独霸一方,这些门阀势力强大,互相联合起来甚至能影响朝廷决策。】
【为了加强朝廷的权威,王莽会同时出手打击豪强,除了科举选拔之外,皇权和豪强的直接对抗也会上演。】
【压制豪强,扶持豪门,通过王田制削弱豪强,同时以“五均六筦”控制经济命脉,使皇权凌驾于士族之上。】
【如果此举得以实施,那豪门子弟则可以通过新政晋升,形成新兴官僚集团,与旧贵族制衡。】
【对于广大寒门子弟来说,他们唯一的靠山就是皇帝,因此不得不支持皇权继续对豪强对抗。】
【这样一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就算不能消灭全部豪强,大部分豪强也会在黄泉的压制下大幅削弱。】
【最后,按照王莽最初的设想,新朝的律法和监察也会进一步强化。】
【尤其针对土地兼并,贪墨乘风制定严刑峻法,如“私占王田者族诛”“五均官渎职者流放”,以震慑既得利益者。】
【在监察方面,朝廷极有可能设立独立的监察系统,只听命于皇帝,来回巡视各地,确保新政执行。】
【对于朝廷政治如此,对于民间社会同样如此。】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王田制下,百姓每户至少可获得百户良田,个别家庭甚至能获得数百亩良田。】
【大量的良田必然能改善百姓的生活,除了缴纳固定的税收之外,其余收成都将归于己方。】
【国家设立“农监”指导耕作,推广铁器牛耕,粮食产量提升,基层社会趋于稳定。】
【这样一来,百姓更加依附于朝廷,彻底站在朝廷一方,皇权的威信也进一步加强。】
【农田之后,接下来便是事关税收和经济命脉的工商业。】
【按照王莽的设想,重要的命脉型工商业都将进一步国有化,“五均六筦”全面实施后,盐铁酒专卖、官营钱庄、物价调控成为常态。】
【民间商业萎缩,但官营工坊(如织造、冶铁)吸纳流民,形成计划经济雏形。】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新朝最大的变化还是奴婢身份的提升和自由流动。】
【私属不再存在,所有的奴婢都将转为朝廷佃农,奴婢们可以凭劳作积累“功绩”晋升为自由民。】
【朝廷设立“劝农所”提供种子农具,缓解解放奴婢的生存压力。】
【同时进一步普及儒家礼仪,以《周礼》为范本,规范婚丧嫁娶、服饰礼仪,通过乡塾教化民众,构建“礼治社会”。】
【禁绝谶纬、方术,设立“博士院”统一经学解释,消除对新政的质疑。】
【只要以上新政能顺利施行,新朝内阶层壁垒必然松动。】
【寒门子弟通过察举或军功入仕,部分商人转型为官营经济代理人,社会流动性较汉代增强。】
【至此,新朝图景初步呈现。】
果然,看到眼前这一幕幕后,各个平行时空里的观众们也瞬间感慨起来。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不少人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不会吧?要是这些新政得以实行,结局竟然会这么好?”
“不可思议!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岂不是百姓富足,豪强被打压,又一个太平盛世?”
“所有人都得承认,科举实在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创举,没有之一,它为贫寒子弟提供了上升通道,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只不过稍微遗憾的是,科举虽然出现得早,但是真正公平地选拔寒门子弟还要等到宋朝,之前科举哪个不是拜把子立山头的?”
“我觉得以王莽的性格,大概会提前推出真正的科举制,那就是不问出身只问真才实学,这才是真正的科举制。”
“如果王莽的王田制和经济改革真的能实现的话,那差不多就是后世的翻版了,你看看这是不是跟今天几乎一样?”
“说起来也真是这样,王莽这家伙虽然干了不少糊涂事,但是你要说他荒淫还真不是,他只是刚愎自用而已。”
“只可惜这些新政都没坚持多久就半途而废,不但豪强抵制,就连民间的百姓们也都纷纷抵制,根本执行不下去。”
“没错,这就是后人们心目中比较理性的社会,即便是到了后世,这种社会结构也是公认的最良好的结构啊!”
“白瞎了王莽这么多新政,到最后还真是一样没成,真是可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