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潘家园的杀机

换源:

  在林曼不计后果的帮助下,江鸢终于拿到了一部分她梦寐以求的资料。

那是霖州博物馆,关于汉代到唐代所有馆藏铜镜的入库记录、成分分析和修复报告的扫描件。

虽然,最核心的、涉及到魏东强经手的那几件“问题文物”的资料,林曼暂时还无法接触到。但这些基础资料,已经足够江鸢进行初步的研究了。

她将所有资料,与自己脑海中那个庞大的文物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试图从中,找到那面“吸光”铜镜的蛛丝马迹。

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工作,她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了一本极其冷门的、由民国时期一位叫做“镜痴”的民间收藏家,自费出版的古籍——《古镜猎奇录》上。

根据一篇考古报告的脚注记载,这本书里,曾提到过一种极其罕见的、用特殊“乌金”配方冶炼而成的汉代“无光镜”。其特性,与沈确给出的那张图片,几乎完全吻合。

但这本书,在当年,只印刷了不到一百本,历经战乱,早已散佚。

如今,它成了不折不扣的“孤本”。

想要看到它,只有一个地方,还有一丝希望——

潘家园。

那个全国最大、最鱼龙混杂的古玩旧货市场。

江鸢知道,去那个地方,对现在的她来说,无异于将自己暴露在旷野之中。

但她没有选择。

这本书,是她解开第三个谜题的、唯一的钥匙。

为了确保安全,她做了万全的准备。她换上了一身最不起眼的中性运动服,戴上口罩和棒球帽,将自己的容貌遮得严严实实。她没有带任何银行卡和贵重物品,只在口袋里,揣了几百块现金和一部备用手机。

她甚至,在出门前,反复确认了自己安装的那几个摄像头,都在正常工作。

周六的潘家园,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的腥气、旧书的霉味、以及各种小吃浓郁的香气。

来自天南地备的口音,在这里汇合成一片嘈杂的、充满了生命力的声浪。

古董商、游客、捡漏的、打眼的三教九流,汇聚一堂。

江鸢压低了帽檐,逆着人流,一头扎进了这片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危险的“江湖”里。

她像一个最耐心的猎人,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仔细搜寻。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身后不远处,有两双淬了毒的、狼一般的眼睛,已经死死地,锁定了她。

那是两个男人。

一个身材高大,面相凶悍,脖子上有一道狰狞的刀疤。

另一个,则相对瘦小,眼神阴鸷,像一条潜伏在草丛里的毒蛇。

他们,正是魏东强派来的“清道夫”,阿豹和他手下最得力的打手,阿蛇。

两人并没有立刻上前,只是不紧不慢地,远远地缀着。

“豹哥,就是这娘们?”阿蛇压低了声音,问道,“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

“别小看她。”阿豹的眼神,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老板交代了,这娘们,很扎手。而且,不能让她死得太‘干净’。”

“明白。”阿蛇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兴奋,“制造一场‘意外’嘛。这地方,人挤人的,每天没个十起八起的踩踏、抢劫、打架斗殴,都不叫潘家园。让她在混乱中,被‘失手’捅上一刀,或者被哪个‘不长眼’的疯子,推下高台,摔断脖子,警察最后,连个凶手都找不到。”

“对。”阿豹满意地点了点头,“找个好地方。要人多,要乱,最好,是个监控死角。”

两人用眼神,无声地交流着,如同两只配合默契的、正在围猎的野兽。

而这一切,江鸢,都毫无察觉。

她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些堆积如山、散发着霉味的旧书堆里。

终于,在一个最不起眼的、专卖各种民国旧书和信札的角落,她的眼睛,被一本没有封皮的、用线装订的泛黄古籍,给吸引住了。

那本书,被胡乱地塞在一堆建国初的连环画下面,只露出了一个书脊。

但书脊上,那三个用毛笔写的、几乎已经模糊的繁体字,却让江-鸢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

——猎奇录。

找到了!

江鸢的心中,涌起一阵狂喜。

她立刻上前,对那个正磕着瓜子、百无聊赖的摊主说:“老板,这本书,怎么卖?”

摊主抬了抬眼皮,懒洋洋地说:“没封皮的破书,五十块,拿走。”

江鸢立刻掏出钱,将那本梦寐以求的孤本,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巨大的喜悦让她暂时放松了警惕,所以没注意到就在她转身的瞬间,不远处的阿豹,对阿蛇使了一个眼色。

阿蛇心领神会,悄无声息地,绕到了另一条小路的尽头。

他们,准备收网了。

江鸢抱着书,急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立刻开始研究。

她看了一眼四周,发现旁边,有一条极其狭窄的、堆满了各种杂物和货品的胡同。

穿过这条胡同,似乎可以更快地,到达外面的马路。

她没有丝毫的犹豫,一头就钻了进去。

而就在她走进胡同的瞬间,阿豹,也从胡同的这一头,缓缓地跟了进去。

他的手里,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把锋利的、闪着寒光的裁纸刀。

胡同的另一头,阿蛇的身影也悄然出现,堵住了她所有的退路。

一场精心策划的、致命的杀机,在这条混乱、肮脏、无人关注的潘家园小巷里,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