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稳坐龙椅,眼神中此刻满是惊异!
“盛唐!盛唐!”
“好一个袖口一吐,半个盛唐!”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没想到朕念了半月的李太白,竟是我大唐之人!”
豪放一笑,他转头看向堂下:“无忌,差人查明这李太白户籍,让其立即来长安见朕!”
“我大唐有此等才子,朕要定留其在身边!”
长孙无忌身为宰辅,皇帝心心念念的事情,他岂能不知。
早在皇帝下令之前,他就已经派人去做此事了。
只不过,一番查找,却是是查无所获……
“陛下,臣已查遍大唐三百州一千五百县!”
“名唤李白之人共计七百,涉及工农士商,可竟无一人符合天幕所述!”
“臣斗胆猜测,此人虽为吾唐子民,但并非当世之人!”
“恐为陛下子民治世之时人物!”
长孙无忌一番言论,有理有据,说的李世民哑口无言。
“哎!”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罢了罢了,朕也并非不明事理之人,查不到就查不到吧!”
话虽这么说,可李世民心中早就乐开了花。
不是当世,而依然称盛唐,这说明大唐长盛不衰啊!
盛极一时不算什么,若是能几代人都能长治久安,这才能说明大唐之国运之兴盛啊!
那他这个天可汗,那可就实至名归了!
……
北宋,元丰年间,杭州。
天幕滚滚,此刻的东坡居士满脸欣喜,吃着一碗东坡肉,悠哉悠哉看在天幕。
“哈哈哈哈,诗仙李太白不仅诗赋上了天幕,没想到竟然连生平都要被搬出来了!”
“没想到呀没想到,琼楼玉宇之上的仙人,果然是有眼光呐!”
“李太白世称谪仙人,莫不是玉宇之上的仙人,与他惺惺相惜了!”
“美美美,这样的好戏,竟然被我苏轼有幸看到,甚妙!”
苏轼一向乐观,此刻抱着东坡肉,满脸吃瓜群众看戏的表情。
一旁的妾室王昭云捂嘴一笑:“相公,我看啊,这李太白的才华,可比不得您嘞!”
没办法,情人眼里出西施,在王昭云眼里,这世上哪有谁比得上自己相公。
“哎,这叫什么话,这位的诗篇可了不得,我可比不了!”苏轼笑道。
王昭云偷笑一声:“相公,你的诗篇前两日好像也登上了天幕哦,既已得到天仙认可,却为何一字不提?”
“不足夸,不足夸,我那拙漏文章,不及他人一二!”
苏轼表面摆手谦逊,实则内心早已乐坏。
比佛印将自己比作佛时占到便宜,还要开心不少。
……
大明,嘉靖年间。
老道“万寿帝君”嘉靖,此刻脸上焕发荣光!
坐在精舍内的口含丹药,对着下方的严嵩和徐阶二人高谈阔论。
“朕修道你们一个个都不支持,如今天幕如今降临,二位还有什么好说的吗?”
“李太白所处的时代,玄宗信道,所以才有天幕昭然,你们服了吗?!”
老臣严嵩此刻都快八十了,可脑袋却一点也没退化。
天幕讲李白,和唐玄宗有个屁关系,自己这位君上,就是在强拉硬扯!
而且,唐玄宗信道,结果难道不是误国误民误己吗?
眼前这位“万寿帝君”,真就视而不见啊!
可心中所想只事,岂能泄露一字。
清了清嗓子,年迈的严嵩从椅子上起身,轻轻跪地:“皇上所言极是,这天幕就是为我大明而降!”
“皇上您潜心修道,感天动地,上仙是借李白谪仙人之名,赞颂您呐!”
一旁的徐阶都听呆了!
不愧是严阁老!
这狗屁不通的马屁,奈何,偏偏皇帝受用啊!
严阁老都把话说到这里了,自己不表示一下忠心,岂不是落了下风。
于是,他紧接着严嵩的口风,接话道:“皇上您乃九五之尊,看似仙人是在放送李白生平,可李白一介布衣,又岂能与您相提并论!”
“古往今来,台上表演的都是戏子,唯有台下上宾,才是主人!”
“依照这个理论来看,我说呐,这李白不算什么,您才是主角呐!”
徐阶一通彩虹屁,嘉靖心中早就乐坏了。
“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字,嘉靖连连指着两人道:“青词,朕要青词!”
“写好青词,朕重重有赏!”
……
历朝历代,此刻天幕的存在,早已涌起轩然大波。
可除了这些以外,那些未有浓厚华夏文化存在的现代平行世界,同样疯了。
只不过,那些现代世界的视频表现形式,自然不是天幕,而是各个手机视频平台。
又因为没有特殊异像发生,他们此刻还没有意识到视频来自天外世界。
然而,这些并不影响此刻异世界早已刷疯的弹幕!
【卧槽!这视频作者绝对有大才啊,写了这些诗篇不够,还要补充人物生平???】
【不是,这作者大制作啊,光是这些美轮美奂的诗歌还不够,还要补充不同人物的经历?大才,绝对大才!】
【已经有点期待作者,到底要给李太白怎样一个波澜状况的人生了。】
【哈哈哈,看这个李太白肆意放纵的诗歌就知道,这家伙的生平绝对不会简单!】
【催更催更,作者要是能把所涉及人物全部补全,那都可以成书了呀!】
【……】
……
万界轰动,苏晨看着疯狂跳跃的后台人气值,瞬间感觉热血沸腾。
他一分钟都不想再等,坐在电脑前,打开早就做好的大纲,疯狂补充剧情。
一通忙活,等再抬头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
没敢有丝毫停歇,仔细检查过后,便直接点击了一键投放!
……
公元716年,蜀郡绵州。
炎炎夏日,学堂内,不绝的读书声伴随着蝉鸣声,让人昏昏欲睡。
“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在先生的带领下,一群十几岁的学生,此刻摇头晃脑,跟读着《上林赋》那晦涩难懂的诗文。
“呼~呼~!”
可就在这时,一阵非常不和谐的呼噜声忽然从学堂角落传了出来。
先生定睛一瞧,随机手持戒尺走了过去。
啪!
“李白!
戒尺拍案,先生一声怒喝,睡梦中的李白猛然惊醒。
“学堂重地公然睡觉,成何体统,这《上林赋》你都会了吗?!”
李白一脸困倦的看着先生,慵懒道:“就为这事,扰我清梦?先生要是没事的话,不必管我了!”
“你!”
先生被气的快要发疯,“狂妄!狂妄!”
“下学前要是背不出,我将亲自上门,问问你父亲李客,他的儿子还要不要继续读书!”
一听自己父亲的名字,李白揉了揉脑袋,叹息道:“先生,读书是我的事,何故要去问吾父?”
“再者,不就是《上林赋》吗,何至动气,背给你听就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