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李白一挥衣摆,腾的一声站了起来。
这一动,吓了先生一跳不说,整个学堂都伴随着他动作鸦雀无声!
“听好了!”
李白淡淡三字一出,先生心中咯噔一下!
这《上林赋》他才教学不到两天,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背下这拗口的诗文啊!
他不过是想借此敲打敲打李白罢了,可没想到,他竟然丝毫不畏,反倒起身和自己叫板。
先生咽了口唾沫,看着李白道:“莫要大话,早点认错就行,否则,背不出来小心戒尺!”
“我李白的字典里,从没有认错二字!”
话音一落,李白仰起头颅,微微闭眼。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
李白的背诵不但通篇毫无卡顿,而且断句拿捏极为准确。
顷刻之间,学堂内一片炙热的崇拜眼神,朝着李白齐齐射了过来。
这才学了几天啊,竟然就能对《上林赋》有如此熟悉程度,简直夸张好嘛!
纵然教书半生的先生,伴随着李白的一阵吟诵,额头竟然也渗出了一层冷汗。
大意了!
而李白口中丝毫不停,晦涩难懂的文章,似乎在他嘴里仿佛顺口溜一般,信手拈来。
“……”
“于是酒中乐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见教,谨受……命矣。”
随着最后一字落下,李白轻轻睁开了眼睛。
“我背完了,敢问先生,这又有何难?”
一句反问,先生无言以对,涨红着脸,只道:“莫要骄傲,莫要骄傲!”
“我华夏经卷万千,想来你定是此前偶然习得《上林赋》罢了!”
“《两都赋》、《子虚赋》、《史记》、《汉书》、《三国志》,你要学的还多着呢!”
李白听着先生的敦敦教诲,虽不言语,可带笑的嘴角却是无比难压。
因为,先生说的这些,李白在七、八年前,就早已掌握。
而且,还不止这些!
就连《孙子兵法》、《奇门遁甲》这些学问,他都早已了然于胸!
之所以来上学堂,一是不想驳了父亲的面子,二是听着读书声,入眠更快罢了。
不过这一点,顽劣的少年李白,可不会告诉先生!
要不然,告到父亲那里去,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
大秦。
始皇嬴政捋了捋胡须,轻笑一声:“寡人虽未曾听闻何为《上林赋》,但仅听这晦涩遣词中,尽致的描绘,淋漓的渲染,就知它实不一般!”
“而少年李白,竟然能将此学问掌握到如此境界,绝非常人能办到呐!”
赵高也附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这李白天资聪慧至极!”
“背景旁白中,更是说明了他会的不止《上林赋》一篇!”
“只不过此人过于狂放,目无尊长,乃此子之最大缺陷。”
一听赵高这话,嬴政不屑一笑:“你懂什么,所谓天之骄子,为人处世定有别于常人!”
“寡人倒是非常欣赏他这一点,若是能为我大秦所用,此子定为治世之能臣!”
“可惜,此子生于所谓盛唐,遗憾遗憾!”
一听嬴政这话,赵高哐当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道:“陛下不必如此失落!”
“臣观十八世子胡亥,天资聪颖,若是稍加以教诲,成就定不输这李太白。”
赵高的如意算盘打的响亮,可此刻的嬴政对此却一无所知。
只淡淡道:“哦?你既然如此看好胡亥,就此后胡亥的教诲,寡人就交给你了!”
“喏!”
赵高爽快应下,能名正言顺的接近胡亥,正中他的下怀!
……
东汉末年,洛阳。
听完李白所诵《上林赋》,殿内面面相觑!
“这李白背诵的,竟然是司马相如先生的诗赋!”
荀彧感概一声,又道:“此子年不及弱冠,就能熟读如此拗口的诗赋,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呐!”
听着荀彧满眼欣喜的夸赞,一旁的许诸满脸不屑:“英雄?会读几篇狗屁文章就敢称英雄?”
“所谓英雄,若是只能纸上谈兵,却不能马上定乾坤,一剑定生死,不足称为英雄是也!”
“真要论英雄,我看这李白不及曹丞相一二!”
“文韬武略,说起文,丞相之才绝不输他李太白,而说起武,丞相更是完全碾压李太白这一介书生!”
听着许诸的豪言庄严,荀彧无言以对,跟这等匹夫逞口舌之勇,毫无意义。
一旁的曹操干了杯中酒,狂肆一笑:“哈哈哈哈,能文能武之人,当世又有几何?!”
“文韬武略皆为上乘者,当世唯有孤与东吴周公瑾罢了!”
听着曹操的自夸,荀彧一脸无语,这要他怎么反驳,脑袋不要了吗?
虽然对李太白的生平不甚了解,但从之前天幕上播放的那些诗篇里也能看出,李太白绝非书生之辈。
这家伙诗中“剑”字用的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是个单纯的文人。
这一点,难道曹操不知道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曹丞相不但知道,而且,曹丞相也知道荀彧知道。
但是,曹丞相现在明显不想听这些,于是荀彧只能悻悻闭嘴,将憋在口中的话全部咽下去。
……
大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盯着天幕上年少的李白,眼中的赞赏更多了几许。
“才华横溢,狂放不羁!”
“少年自有少年狂,我盛唐之青年理当如此!”
说话间,李世民不停的点着头:“好好好,好一个《上林赋》!”
“李白这样学富五车的少年,将来定将成为我国之栋梁啊!”
可说到这里,李世民眉头却是微微一皱,呢喃道:“此子年纪虽轻,但有如此才华,理应参加科举,登科及第啊!”
“可为何藏于这乡间学堂,未曾流露出半点科考之意?”
下方,长孙无忌同样想到了这个问题,思索再三才开口道:“陛下,臣以为仙人称之时代为盛唐,说明此时歌舞升平,国泰民安。”
“但,李白却毫无登科之意向,要么此人对做官报效朝廷毫无兴趣,要么就是他没有科举的资格!”
“对做官毫无兴趣,臣觉得可能性不大,毕竟他的诗篇里能看出来,他绝非此种人。”
“那么,如此来看,就只有他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一种可能性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瞬间忧心忡忡,呢喃道:“宰辅的意思是,这李白出生在商贾之家?”
在大唐,工农士商,商人作为最底层人群,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
商人之家出身,想要做官,只有通过名士举荐一条路可以走。
“不错,李白的父亲李客,应该就是商人了!”长孙无忌淡淡道。
听闻这话,李世民长叹一口气:“太惋惜了,如此只能寄希望于能有伯乐,来发现他这个千里马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