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皇宫。
高湛看到这里就明了。
根据前面天幕展现。
冯保午门打死裕王党的周云逸,未免皇帝追究。
被吕芳送进裕王府,贴身伺候皇长孙。
自然,在裕王眼里,便是一个小宦官打死了自己的人,还终个晃在自个眼前。
偏偏以皇上的名义送人进来。
只是回回膈应更甚了。
而昔日趾高气昂的东厂提督太监,此时竟然不过粗布麻衣,满身污垢。
只一眼,便可观其在裕王府吃了不少苦头。
再见那副溢于言表恭恭顺顺的“奴才”样。
高湛便知他将干爹的那句“且先夹着尾巴做人”听进了心里。
高湛不由感叹。
我们这些个人,在哪里都一样啊。
【嘉靖喜怒不显,只端孙儿在怀,扒拉着多番滑落的冠帽。】
【“带它干什么嘛。”】
【嘉靖帝给孙儿摘下冠帽后,孙儿福至心灵,朗笑清脆。】
【嘉靖享受到含饴弄孙的乐趣,也愿意给本就淡薄的亲情一丝回馈。】
【玉言金口,给李妃一门封了侯。】
【帝王之权,势滔天。】
【“今年江浙的丝绸多了,赏十万匹给李妃家里。”嘉靖帝边逗孙儿边淡然说道。】
【国库亏空,无钱进项。】
【浙江吐丝,无桑无田地。】
【海外销丝短数十万匹。】
【嘉靖赏赐却是轻轻松松,毫无负担。】
【...】
【吕芳揣测帝心。】
【先提大批丝绸订单。】
【趁着帝心甚悦。】
【“胡宗宪有个奏疏,本想回宫以后再给主子看...”】
【嘉靖帝不负睿智精明,立马听出弦外之音,轻飘飘挥了衣袖。】
【“诉苦的话朕就不看了...有苦让他向内阁诉去。”】
【裕王不易察觉地松动了面容。】
【嘉靖帝被孙儿唤醒的温情未散,破天荒地留在了儿子府邸。】
【借以此告知天下,裕王储君身份无可动摇。】
大梁。
江左盟。
梅长苏没再询问景琰。
因为自己内心也不敢确定。
这样的权谋。
如果让他过多理解的话。
对未来的他来说。
也不不知道是福是祸。
对于严嵩为什么要在裕王府把奏疏当面呈给皇上。
看到这里。
自己内心倒是看出一二。
先从嘉靖对改稻为桑的态度来思考的话。
嘉靖这个皇帝是非常支持改稻为桑的。
他也是改稻为桑这件事的最大推手。
根本起因是,嘉靖没钱了。
只不过想干成改稻为桑,可能会面临有诸多阻力。
按照这个嘉靖皇帝一贯谜语人的做法,不难推断出就是让严嵩去干。
如果干成了,嘉靖就有钱了。
万一干事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岔子,什么丑闻,则由严嵩去扛。
因为他和严嵩之间的这种关系,一直以来他可以默许严嵩自己捞点好处乃至五五分账。
为了严嵩有资格去干事扛事,也可以默许严嵩结党营私。
只不过同时拿另一股势力所谓清流一派来制衡严嵩不会膨胀到太大而已。
浙直总督胡宗宪这边的奏折是要求暂停改稻为桑。
严嵩把胡宗宪的奏折在裕王家呈给嘉靖,实际上是把皮球踢给了嘉靖。
因为裕王是一定会拿胡宗宪的奏折跟严嵩制造麻烦。
到了裕王跟严嵩为难的时候,嘉靖是不会帮助严嵩的。
而是置身事外。
别管你们怎么争,钱我要,名声我也要。
如此的话。
如果在裕王家,嘉靖看了胡宗宪的奏折,那么嘉靖就得给个指示。
无论给什么指示。
严嵩这时候都把自己摘出去了。
如果嘉靖赞同胡宗宪,那改稻为桑就干不下去,严嵩没事。
但那怎么可能呢。
嘉靖一直支持的是改稻为桑。
那么改稻为桑必须干,不管胡宗宪。
这样的话,裕王可是在旁边听着嘉靖帝说这话的。
以后就没有了拿胡宗宪的奏折和严嵩为难的理由。
不忠不孝这就来了。
到时候如果裕王追究,结果就像是前期御前会议是一样的。
根本驳不倒严嵩,因为商量改稻为桑这事的时候。
嘉靖也在。
当时不反对,现在事都干完了再跳出来就不行了。
而嘉靖就是看透了这一层,所以没接招,直接没看胡宗宪的奏折。
但实际上还是给了一个态度的。
“有什么事交给内阁去处理”,这话也是模棱两可。
严嵩是内阁首辅,这就可以理解为嘉靖的意思是这事交给严嵩全权处理。
但真到出什么事情的时候。
就是胡宗宪的奏折内容嘉靖帝没看,所以嘉靖帝可以推脱不知道你们遇到了什么具体问题。
具体这件事那不是我首肯的,是严嵩你擅自决定了,五十大板。
这个大明,三股势力都是这么个关系了。
严嵩扮演一个手套,嘉靖干干净净置身事外。
只不过矛盾点应该在于,嘉靖已经快要到了退位的年龄。
对严嵩这个手套来说,现在好多事他不敢背了。
以前应该背了太多事,仗着自己对嘉靖有用,所以背负了很多骂名。
但是只要把事情办成,而且未把嘉靖给牵进来,嘉靖帝就会继续用他,他的位置就稳固。
唉,真的是老谋深算啊。
如果大梁有这样的大臣,我又将怎么去斗呢。
大梁。
皇宫。
看到这里,誉王和太子满脸羡慕。
自己父皇要是也来自己府邸住上一晚就好了。
可惜啊。
对面是因为有严党和清流一派想制衡。
而我朝。
靠我兄弟二人权衡朝堂。
奢望罢了。
父子温情?
他们父子看似温情。
实则互相算计...
【奏疏原封不动退回了严府。】
【严嵩一番算计落空。】
【这一来回波折变动。】
【严世蕃也不再理会谨慎与否,彻底放开了手脚。】
【斩钉截铁说道,“我今年就要见到蚕丝!”】
【逆天之计敲定,于浙江势必撅起惊天巨浪。】
【至于胡宗宪根本未达天听的奏疏,便只剩一道“原疏掷回”的驳回公文】
【小阁老严世蕃道,“得他明白,他的天上只有一片云,那片云就是我们严家!”】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