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官场沉浮

换源:

  【朝局波谲云诡。】

【胡宗宪此番为民请命。】

【请暂缓国策的奏疏遭驳回。】

【面容疲惫地驱赶了谭纶。】

【“我想总督署你就不要待了,准备一下就走吧。”】

【多年相识,然官场沉浮,实在不敢再谈相知。】

【谭纶紧紧盯着胡宗宪,不敢肯定对方的用意。】

【然胡宗宪面容越发冷峻肃穆。】

【谭纶一出口,便是一番斩钉截铁的意气。】

【“真到了朝廷追究的那天,我谭纶在,就没有你胡汝贞的罪。”】

【胡宗宪叹笑无奈何。】

【“都十年过去了,你谭纶还是没有长进。”】

【“裕王爷怎么会如此器重你?”】

【谭纶怔楞,不无负气。】

【“你是说,我还没学到为官三思?”】

【胡宗宪慢慢收缓了语气,坚如磐石般坐着。】

【“那我就告诉你,我胡宗宪没有退路,也没有什么可变。”】

【“那我这次本不该来。”】

【“你是不该来。”】

【谭纶立刻便垂下了头颅,生出一股复杂的失落来。】

【“看起来,还是他们知人。”】

【“你说的是裕王身边那几个人吧。那就恕我直言,他们也不过高谈阔论,书生而已。”】

【谭纶徒然冒出一股火气,正要说话,胡宗宪摆手打断。】

【“听我说完,这一次你谭纶来,我这样做了,你谭纶不来,我也会这样做,你谭纶明天走了,我胡宗宪还是会这样做,用不着谭纶你来劝我怎么做。”】

【“更谈不上你谭纶事后来替我顶罪。”】

【谭纶愕然,定定望着胡宗宪。】

【...】

【“当初,你谭纶不来,我还可以向严阁老进言,也可以向皇上上奏疏说明事由...我可以慢慢做。”胡宗宪站起来说道。】

【“比方把今年就要将一半的稻田改种桑苗的方案,分成三年做完,事缓则圆,大势尚有转圜余地,因为你来了,从上到下都把我胡宗宪看成党争之人。”】

【“你们想要我做的事,我还能做下去吗?”】

【谭纶望着地面,彻底缄默了下去。】

大梁。

江左盟。

看到这里。

梅长苏沉默了。

谭纶对胡部堂言辞试探,几番揣摩。

胡宗宪却并无隐瞒之意。

他并不在意自己在外人眼中党派为何,更不在乎所谓名声几重。

为官为人,他所坚守的原则与志向,从来志不在此啊。

唉,朝廷动荡,改稻为桑落于浙江。

大势不可更改,为生民计。

胡宗宪也算是费尽心思了。

如果谭纶不去浙江的话。

事情也许还有转圜余地吧。

倘若慢慢地将稻田分三成改桑苗,大事尚有余地。

如此的话,胡宗宪向上便可上疏皇帝,向下可制衡官员,安抚民众。

然谭纶顶着裕王之清流一党身份前来。

二人又是相识多年,自有一番情谊与了解。

以多年好友名分居于胡宗宪左右。

自此,无论胡宗宪如何请愿。

怎样说法。

其在外,定是有人猜疑其倒向清流。

所为必是束手束脚,再不能施展。

届时民怨四起,大局不稳。

胡宗宪也必是万死也不愿见此情形。

上不误国,下不误民。

受惠于民众土地,历历在目。

又岂是党争可以左右,又怎需晓以大意气游说。

【...】

【眼前粗布麻衣掩不住一身儒雅的制造局官商,富甲一方的沈一石,便是最大的丝绸大户了。】

【杨金水端起茶碗。】

【碧绿芽尖慢慢浮起,只深吸上一口,茶香飘逸,便知碗盖之间盛放的绝属上品。】

【“今年第一茬的狮峰龙井,仅十数棵为稀。”沈一石格外小心。】

【“产得少,给吕公公和阁老小阁老,每人准备了两斤,各位大人委屈点,每人准备了一斤。”】

【分量娴熟谨慎,想来某些利益划分莫过如此。】

【正说着,沈一石端起毫无修饰的陶杯,送了一大口白水下肚。】

【“这都是跟自个过不去的人。”转头对郑泌昌说道。】

【三千架织机,几碗亩桑田,上百家绸缎行、茶叶行,其本人却是饮白水食素斋,粗布裹身。】

【杨金水嗤笑不已,“你这个穷装给谁看呢?”】

【“我那些织机、绸行,都是给制造局开的,哪天杨公公瞧着我不顺眼了,一脚踹了我,我照样能活。”】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官宦权贵谋存求生。沈一石自有一套宠辱不惊。】

【谈笑风生,端得一派祥和自得。】

【海外订单差三十万匹丝绸待产。】

【上面打声招呼,底下富商均担。】

【十万匹交付苏州老胡,二十万匹交付杭州沈一石。】

【盖作坊、造织机。】

【有丝方可成绸。】

【唯有桑田是重中之重。】

【杨金水不动声色看向郑泌昌。】

【“桑田最多一个月就能给你。”】

【改稻为桑推行之难连胡宗宪都束手无策,郑大人仿若田产大户一般大方豪爽。】

【“按今年你要多产二十万匹丝绸算,你需要多少田?”】

【倘若是成年桑树,则二十万亩已足够,然浙江农田良多,改种桑田最早也是下个月的事情,下半年长出来仍为桑苗。】

【若要完成今年二十万匹丝绸的订单,所需田地至少五十万亩。】

【何茂才一听就摔了茶杯,“好你个沈铁算盘...”】

【多出的三十万亩最多后年也是成年桑树,所产丝绸何止二十万。】

【沈一石浅笑出声,“再多的织机,再多的绸行,还不是给制造局各位大人开的。”】

【两方神色立马恢复了和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