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北伐筹谋(求收藏,求鲜花)

换源:

  邓芝使吴,巩固联盟纽带

蜀汉这边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北伐呢,这外交上的事儿啊,那也是相当重要。诸葛亮心里明镜似的,要是北伐曹魏的时候能得到东吴的支持和配合,那胜算可就大多了。所以啊,他就极力推荐邓芝再跑一趟东吴,去把蜀吴联盟给巩固巩固。

邓芝接到命令后,一刻都没耽搁,立马就出发了。一路上舟车劳顿,人都快累散架了,好不容易才到了东吴的都城——建业。他被人领着进了东吴的朝堂,就瞧见孙权高高地坐在主位上,两旁站着一群大臣,那气氛,严肃得很。

邓芝倒是镇定自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个礼,扯着嗓子说道:“东吴陛下,蜀汉特使邓芝给您请安啦!”孙权上下打量了邓芝一番,心里头既琢磨着蜀汉这次来是啥目的,又带着几分审视的意思,慢悠悠地开了口:“邓芝,你这次大老远跑来,到底所为何事啊?”

邓芝抬起头,眼神里透着坚定和诚恳,说道:“陛下,您看看现在这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魏国实力最强,咱蜀吴两国相对弱一些。蜀汉打算兴兵北伐曹魏,一来是为了兴复汉室,二来也是为了给天下百姓谋个太平。咱蜀吴两国啊,就跟嘴唇和牙齿一样,相互依存。要是蜀汉北伐成功了,曹魏的势力就会被削弱,东吴也能跟着受益;反过来,要是蜀汉失败了,曹魏一家独大,那东吴恐怕也不得安生。所以我今儿个特地来跟陛下商量商量,咱两家再联手一回,一块儿对抗曹魏。”

孙权听了这番话,皱着眉头沉思起来。他心里明白,邓芝说得在理,蜀吴联盟对于制衡曹魏确实挺关键的。可他又犯起了嘀咕,担心这次蜀汉北伐能不能成,要是自己贸然掺和进去,搞不好会引火烧身。

邓芝一看孙权犹豫不定的样子,接着说道:“陛下,蜀国地势险要,有山川作为屏障;吴国也不差,靠着三江之险。要是咱蜀吴联合起来,进可以攻打曹魏,退也能守住自己的地盘。曹魏虽然强大,但也拿咱们没办法。而且蜀汉上下一条心,为了这次北伐筹备了老长时间,那是志在必得啊。陛下要是能跟我们军队相互呼应,来个南北夹击,曹魏肯定顾头不顾尾。”

孙权思来想去,把利弊权衡了好几遍,最后一咬牙,下定了决心:“行!邓芝,朕答应跟蜀汉再次结盟,一块儿对抗曹魏。等蜀汉出兵的时候,东吴自然会有所行动,牵制住曹魏的兵力。”

邓芝一听这话,心里头乐开了花,赶紧又行了个礼,说道:“陛下英明啊!蜀吴联盟肯定会坚如磐石,曹魏覆灭的日子不远啦!”

就这样,邓芝顺顺利利地完成了使命,把蜀吴联盟给巩固下来了,也给蜀汉北伐消除了后顾之忧,为两国再次携手对抗曹魏打下了基础。

骑兵演练,精锐锋芒初露

姜维在训练场上对那些士兵那叫一个严格,手把手地教,一点儿都不含糊。几个月的苦功夫下来,还真有了明显的成效。这支精锐的骑兵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不管是骑术还是战斗技能,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为了检验训练成果,也让朝廷看看这支未来北伐的重要力量,姜维决定搞一场骑兵演练。

演练那天,天气好得不得了,阳光明晃晃地洒在训练场上,把士兵们身上的战甲照得闪闪发亮。刘禅、诸葛亮还有一帮蜀汉的重臣都亲自跑到现场来观看。

姜维穿着一身鲜亮的银色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演练场中央,手里拿着令旗。他扯开嗓子大喊一声:“演练开始!”

首先上场展示的是长途奔袭科目。只见骑兵们整整齐齐地排成队列,双腿使劲一夹马肚子,战马咴咴嘶鸣着,像洪水决堤一样奔腾而出。他们沿着事先定好的崎岖路线,在山间跑得那叫一个快,马蹄子扬起一团团尘土。那些马在骑手的操控下,灵活得很,一会儿绕过巨石,一会儿跨越沟壑,速度一点儿都没降。

刘禅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点头称赞道:“姜将军真是训练有方啊!这些骑兵的骑术这么精湛,长途奔袭的本事果然厉害。”诸葛亮捋了捋胡子,笑着说:“陛下说得没错,这可是北伐路上快速穿插、迂回包抄的重要战斗力啊。”

接下来是骑射演练。骑兵们在飞奔的马背上,动作麻溜地张弓搭箭。眨眼间,箭就像雨点一样射出去,纷纷命中远处的靶心。其中有个叫张虎的,表现特别突出,他连着射出好几箭,箭箭都正中靶心,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姜维大声喊道:“各位将士,在战场上,咱们不光要射得准,还得射得快,让敌人连躲的机会都没有!”士兵们扯着嗓子齐声回应:“杀!杀!杀!”那喊声震得人耳朵都快聋了,气势十足。

演练的最后一项,是骑兵的战术配合展示。只见骑兵们分成好几个小队,相互照应着,开始模拟战斗。有一队假装进攻,把“敌方”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另一队则从侧面绕过去,形成夹击的阵势。整个过程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行动又快,充分展现出了超高的战术素养。

演练结束后,姜维跑到刘禅等人面前,单膝跪地,说道:“陛下,这次演练展示了骑兵最近的训练成果,请陛下检阅。”刘禅脸上满是欣慰,说道:“姜将军,你训练出来的这支骑兵,可真是咱蜀汉的精锐之师啊。有了他们,北伐大业又多了几分胜算。”诸葛亮也点头称赞道:“姜维将军训练有功啊!瞧瞧这些骑兵,骑术精湛、箭术高超,战术配合还这么熟练,假以时日,肯定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姜维谦虚地说:“这全靠陛下和丞相的信任,还有将士们日夜苦练。现在虽说有点成绩,但还得接着打磨,才能在北伐的时候挑大梁。”刘禅笑着说:“姜将军别谦虚啦,朕相信你肯定能带着这支骑兵,给咱蜀汉立下大功。”

这时候,费祎走上前来说道:“陛下,丞相,骑兵确实厉害,但粮草、兵器这些后勤物资也得跟上,这样骑兵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专心打仗。”诸葛亮望着远方,眼神深邃,缓缓说道:“费祎说得在理。北伐可是国家大事,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不能出一点儿差错。费祎,粮草和兵器的筹备工作,还得麻烦你多上上心。”费祎赶紧拱手说道:“丞相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保证后勤没问题。”

回到成都朝堂以后,大伙就北伐的具体事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姜维第一个发言:“陛下,丞相,就目前骑兵的训练情况来看,可以让他们当先锋部队,北伐刚开始的时候迅速突破敌军的防线,给后面的大军创造前进的条件。不过得有步兵和弓弩兵跟他们配合好,形成互补。”

诸葛亮微微点头,想了一会儿说:“姜维说得有道理。咱们就把骑兵当成一把利刃,先撕开敌军的防线,步兵再跟上巩固战果,弓弩兵负责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同时,还得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敌军的部署,灵活调整战术。”

刘禅认真地听着,问道:“丞相,这次北伐,主攻方向定在哪儿啊?曹魏那边肯定也有防备,咱可得好好考虑考虑。”诸葛亮手指着地图上的祁山一带,说道:“陛下,祁山还是咱北伐的重要方向。这个地方地势险要,要是能占了祁山,进可以攻打长安,退可以守住汉中,而且周边粮草比较充足,方便咱们补给。不过曹魏肯定会在祁山布置重兵防守,咱们得想个出奇制胜的办法。”

这时候,有个年轻将领站出来说:“丞相,末将觉得,可以派一支奇兵,绕过祁山,从阴平小道偷袭曹魏的后方,把他们的部署打乱,再跟正面进攻的大军相互呼应。”诸葛亮看了看这个将领,眼里露出赞赏的神色,说道:“这个计策虽然冒险,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阴平小道地势太险峻,行军困难,得选那些精锐而且熟悉地形的人去才行。”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热火朝天,不停地完善北伐计划。与此同时,在北方的曹魏,张郃在祁山忙着修筑防御工事,又是深挖壕沟,又是在山上增设瞭望哨塔,眼睛紧紧盯着蜀汉的动静。郭淮在陈仓也没闲着,他带着士兵日夜巡逻,加固城墙,储备了一大堆滚木礌石、箭矢之类的防御物资。

在曹魏的朝堂上,曹睿又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商量对策。曹睿一脸担忧地说:“蜀汉那边动作不断,听说他们的骑兵训练得差不多了,看样子北伐很快就要开始了。各位爱卿,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啊?”司马懿站出来说:“陛下别担心。咱们已经在祁山、陈仓这些地方布置了重兵防守,只要坚守不出,把蜀汉的粮草耗光,等他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再派奇兵反击,肯定能把蜀军打得大败。同时,可以派些细作潜入蜀汉,打探他们的北伐计划,这样咱们也好提前做好准备。”

曹睿点点头说:“仲达说得对。传朕的旨意,加强边境防御的同时,一定要派得力的细作,密切关注蜀汉的一举一动。”

随着双方的筹备工作一步步推进,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大战越来越近了。那种紧张的气氛,就像乌云一样,笼罩在两国的边境上。一场决定天下局势的较量马上就要拉开帷幕。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各方势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拼尽全力。蜀汉能不能靠着精心筹备的北伐计划实现兴复汉室的梦想,曹魏又能不能成功挡住蜀汉的进攻,一切都是未知数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