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筹备北伐(求收藏,求鲜花)

换源:

  丞相运筹,帷幄北伐蓝图

诸葛亮领了北伐的命令后,那可是一门心思全扑在了军事规划上。他把自己关在丞相府的书房里,好几天都没出过房门。

这书房啊,就跟个战场指挥中心似的。四面墙上挂满了画着山川地形的大地图,书案上堆得满满当当,全是些军事典籍和写着情报的竹简,都快堆成小山了。

诸葛亮一会儿站在地图跟前,眼睛死死盯着曹魏那边的山川关隘,手里拿着毛笔在空中比画着,嘴里还时不时嘟囔几句,像是在琢磨行军的路线;一会儿又坐到书案前,翻看着那些情报竹简,眉头皱得紧紧的,仔细分析着曹魏的兵力布置、粮草储备还有将领们的脾气秉性。

这天,马谡过来求见。马谡可是诸葛亮挺看重的参军,从小就熟读兵书,对打仗的谋略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走进书房,就瞧见诸葛亮那模样,脸瘦了一圈,眼睛里全是血丝,可还是一门心思扑在手里的事儿上。马谡心里头不由得就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他轻轻喊了声:“丞相。”接着说道,“丞相,这次北伐可不是小事儿,曹魏势力大着呢,咱要是硬碰硬,怕是不好使,得用点奇谋才行。我寻思着,可以派一支奇兵,绕开敌军的正面防线,从祁山的小路偷偷摸过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微微抬起头,把目光从地图上挪开,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幼常啊,你这计策虽说有点冒险,不过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就是祁山那小路地势太复杂了,容易中敌人的埋伏,得小心着点儿办。你把这计策详细写下来,我再好好琢磨琢磨。”说完,他又把目光放回地图上,手指头顺着祁山一带的山脉慢慢移动,就好像能透过地图看到那里藏着的战机似的。

打这以后,好几天的工夫,诸葛亮就带着马谡还有一帮军事幕僚,整天凑在一起反复商量北伐的策略。他们从各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可能的作战方案,这个方案有啥好处,那个方案有啥毛病,都掰扯得明明白白的,就想制定出一个最完美的战略计划。大到军队的行军速度、粮草运输的路线,小到和东吴一块儿作战的时机,一点儿细节都不放过。诸葛亮心里清楚,这次北伐可关系着蜀汉的生死存亡,半点儿差错都出不得。

姜维练兵,铸就精锐铁骑

姜维接到训练精锐骑兵的命令,心里头明白这担子有多重。为了挑出最适合当骑兵的士卒,他亲自跑到各个兵营,一个一个地考察士兵们的骑术、体力还有战斗意志。

在挑选的时候,姜维瞅见了一个叫张虎的年轻士兵。张虎骑在马上,身姿那叫一个矫健,马术熟练得很,不管碰上啥复杂的骑术考验,他都能轻松应对,眼睛里头透着一股坚韧和果敢。姜维一看,当下就拍板把张虎招进了骑兵训练队伍。

训练场上,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挂在天上,热得人嗓子眼儿直冒烟。姜维穿着战甲,手里握着长戟,扯着嗓子喊道:“骑兵打仗,靠的就是速度和力量完美结合!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蜀汉的精锐骑兵,得一个顶十个,往前冲的时候眼睛都不能眨一下!”

说完,他亲自示范骑射的技巧。只见他双腿紧紧夹住马肚子,那马就跟离弦的箭似的飞奔出去。姜维在马背上“嗖”地一下张弓搭箭,利箭“唰”地就飞出去,稳稳地射中了百步之外的靶心。士兵们看傻了眼,忍不住“哇”地发出一阵赞叹声,心里头也暗暗给自己鼓劲,发誓一定要在训练里好好提升自己。

每天天还没亮,第一缕阳光还没照到训练场呢,姜维就带着士兵们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他们先沿着蜀地那些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山路策马狂奔,就是为了锻炼马匹和骑手的耐力。跑完这一趟,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汗湿透了衣裳。

接着就是骑射训练,要在飞奔的马背上射箭,还得箭箭都射中目标。训练的时候,张虎表现特别出色,可也有一些士兵因为骑术不行,老是从马背上摔下来。姜维也不骂他们,而是耐心地手把手教,亲自帮他们纠正姿势和动作。

有一回,一个士兵又从马背上摔下来了,姜维赶紧走过去,扶着他说:“你瞧啊,身体得跟着马的节奏动,这样才能稳住身子,射箭的时候才能又稳又准。”一边说着,一边又给他示范了一遍动作。在姜维的细心教导下,士兵们的骑术和战斗技能一天比一天好,一支厉害的骑兵部队正慢慢成型呢。

费祎稳政,筑牢后方根基

费祎一边忙着稳固新政,一边还得操心北伐的后勤保障,忙得脚不沾地。他知道,北伐能不能打赢,粮草和物资够不够用可是关键。

于是,他亲自跑到各地的粮仓和军器库去检查储备情况。在成都郊外的一个大粮仓里,费祎看见仓库管理人员正仔细地清点粮食,就走上前去问:“按照咱们现在的北伐计划,这些粮草能让大军撑多久啊?”

仓库主管赶紧行了个礼,恭恭敬敬地回答:“费大人,按预估的北伐规模和时间算,现有的粮草大概能撑半年。不过时间长了,还得不断补充才行。”费祎点了点头,说:“半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咱还是得早做打算。你得把粮仓管好,别让粮食发霉了,也别让老鼠给糟蹋了。另外,多留意各地的粮食收成,哪儿丰收了,赶紧组织人去收购,保证粮草一直供应得上。”

从粮仓出来,费祎连口气都没歇,又急急忙忙赶到军器制造作坊。作坊里,炉火“呼呼”地烧着,工匠们正忙活着打造兵器,火星子乱溅。费祎走到一个正在锻造长刀的工匠旁边,拿起一把刚打好的长刀,仔细看了看刀刃锋利不锋利,还用手指头轻轻试了试刀锋,满意地点点头说:“这刀质量不错,不过北伐战事紧,你们得加快点儿速度。要是制造过程中有啥困难,尽管跟我说,朝廷肯定全力帮忙解决。”

一个年纪大点儿的工匠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说:“费大人,现在铁矿供应有点紧张,影响了兵器的产量。”费祎皱了皱眉头,想了一会儿说:“这事儿我马上安排人解决。你们先把心思都放在保证兵器质量上,可不能因为赶工就马虎了。”

回到成都以后,费祎马上把相关的官员都召集起来,商量怎么解决铁矿供应的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他们决定派专人到蜀地周边的铁矿产地,跟当地的矿主好好谈一谈,让他们多开采点儿铁矿,多供应点儿。同时,加强对铁矿运输路线的保护,保证铁矿能平平安安、顺顺当当运到军器制造作坊。

在稳固新政这方面,费祎也一点儿都没松懈。他经常跑到民间,看看新政推行以后老百姓过得咋样,有啥需求。有一回,他在集市上看到一个卖布的商贩,就走过去问:“新政实行以后,对你这生意有没有啥影响啊?”商贩笑着说:“费大人,新政推行以后,市场热闹多了,来往的客商也多了,我的生意比以前好多啦。就是有时候会碰到一些地痞无赖捣乱,您可得管管啊。”

费祎听了,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说:“你放心,我一定加强治安管理,保证你们能安安心心地做生意。”回到官府,费祎马上就下命令整顿成都的治安,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还增派了巡逻的士兵,让他们在大街小巷日夜巡逻,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给北伐创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北方曹魏,暗流涌动警惕

蜀汉这边正热火朝天地筹备北伐呢,曹魏那边也察觉到不对劲了。曹魏朝堂上,魏帝曹睿端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里拿着一份情报,看得眉头都拧成了疙瘩。

这份情报上说,蜀汉最近动作不少,新政推行得挺顺利,看样子是在为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做准备。曹睿把情报递给下面的司马懿,说:“仲达,蜀汉最近动静不小,你咋看这事儿?”

司马懿微微弯了弯腰,接过情报,快速扫了一眼,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陛下,蜀汉一直就想着北伐,现在他们新政推行得好,国力变强了,很可能又要兴兵北伐了。我觉得咱们得加强边境防守,紧紧盯着蜀汉的一举一动,可不能大意了。”

曹睿点了点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不知道要是蜀汉真的北伐,他们会从哪儿打过来,咱们又该咋应对?”司马懿抬头看了看墙上的地图,手指头在地图上慢慢移动,说:“蜀汉北伐,祁山一带是他们很可能走的一条路。那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是咱们在那儿布置重兵防守,肯定能给蜀汉军队狠狠一击。不过,咱也不能只盯着这一条路,其他重要的关隘也得派兵守着,让这些地方的兵力能互相照应,形成一道结实的防线。”

曹睿觉得司马懿说得在理,就说:“那就按你说的办,赶紧调派兵力,加强边境防守。让张郃带五万大军去守祁山,郭淮到陈仓屯兵,防备蜀汉突然袭击。”司马懿领了命令,马上把曹睿的旨意传达下去。

张郃、郭淮这些将领接到命令,立刻整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然后奔赴各自的防区。

在祁山,张郃望着那险峻的山势,心里头犯起了嘀咕。他知道蜀汉军队不好对付,尤其是诸葛亮那鬼点子多得很,千万不能小瞧了。于是,他命令士兵们在山上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挖了一条条壕沟,还设置了一排排拒马,同时加强巡逻,眼睛瞪得溜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

在陈仓,郭淮也没闲着,他把当地的百姓召集起来,让他们帮忙军队搬运物资,加固城墙。郭淮心里清楚,陈仓可是个重要的军事要塞,要是丢了,曹魏的腹地可就危险了。所以,他铁了心要在这儿坚守,说啥也不让蜀汉军队前进一步。

这时候的北方大地,表面上看着风平浪静,实际上底下早就暗流涌动了。曹魏和蜀汉就像两头猛兽,都在暗暗较劲,一场大战眼看着就要爆发,局势紧张得一触即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