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新政焕新,北伐初筹(求收藏,求鲜花)

换源:

  新政推行,蒸蒸日上

朝堂上那一场激烈的风波,总算渐渐平息了。就好像一场暴风雨过后,蜀汉大地迎来了一场滋润万物的及时春雨,新政这颗种子,也在这春雨的滋养下,开始茁壮成长。

费祎啊,那可是蜀汉朝廷里挑大梁的人物,这会儿他就跟着魔似的,一门心思全扑在了新政的推行上。他就像个手艺精湛的老工匠,对待每一项新政举措,都像是雕琢一件稀世珍宝,一点儿都不敢马虎。

你再看看蜀地那一片片广阔的农田,新的土地分配政策一出来,就好比给农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那些原本被豪族们使坏夺走的肥沃土地,又重新回到了农民手里。你瞧他们那高兴劲儿,就跟找回了祖传的宝贝似的。一个个卷起裤腿,扛起锄头,迫不及待地就下田干活去了。

费祎呢,隔三岔五就轻车简从地跑到田间地头去。他头上戴着个斗笠,身上穿着粗布麻衣,跟普通农民没啥两样。有一回,他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瞧见一个老农正对着新引进的灌溉工具皱着眉头,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费祎赶紧走过去,笑着问:“老伯,咋啦?这东西不好使吗?”老农叹了口气,苦着脸说:“大人呐,这新玩意儿看着是挺不错,可我们摆弄了半天,就是弄不明白咋用。”

费祎一听,立马蹲下身子,仔仔细细地查看工具的构造。看完后,他伸手接过工具,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跟老农解释:“老伯,您看哈,先把这把手这么一转,水就顺着这个管道流到田里去啦。”演示完后,费祎还是不放心,马上吩咐手下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地教农民们怎么用这个新工具。

在费祎的努力下,蜀地的农业生产那是一天比一天好。你到田野里去瞅瞅,麦浪一波接着一波,就好像在给新政唱赞歌呢。

商业这块儿,新政带来的变化也不小。以前商路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关卡税收,就跟拦路虎似的,把商人们折腾得够呛。现在好了,这些障碍全被扫除了,商路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到处都是商机。

成都的集市,那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一走进集市,那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南中来的香料,散发着一股特别迷人的香味,闻着就让人感觉仿佛到了神秘的南方丛林;汉中的皮毛,摸上去又软又厚,好像能让人感受到北方草原的那种豪迈。

费祎心里清楚,要让商业一直繁荣下去,就得有规矩。所以他亲自参与集市的规划和管理。在集市的入口处,建起了一座新的市场管理机构。费祎选了些公正严明的官员在里面办公,专门管那些交易的事儿,保护商人们的合法权益。

有一次,几个外地商人在集市上跟本地的无赖起了冲突。那几个无赖仗着自己是本地人,抢了商人的货物就跑。费祎知道这事儿后,气得脸都绿了,立刻下令彻查。他派了几个得力的手下,日夜不停地追查,没过多久就把那几个无赖逮住了。不仅把商人的货物追了回来,还狠狠地处罚了那几个无赖。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更多的商人都跑到蜀地来做生意了。成都的集市每天都是人挤人,热闹得不行。

人才汇聚,助力新政

新政推行得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蜀汉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四面八方有本事的人都吸引过来了。费祎明白,要想把新政推行好,让国家发展得更好,人才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在成都城中心建了一座特别气派的招贤馆。那招贤馆,飞檐斗拱的,一看就很有气势,好像在跟天下人说:“蜀汉这儿正缺人才呢,快来吧!”

每天,招贤馆里都是人来人往的。那些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从五湖四海赶到这儿。有擅长搞水利工程的能工巧匠,他们手里拿着画得特别精细的水利图纸,眼睛里闪着光,一看就是想在蜀地干一番大事业;有精通律法的文人墨客,一张嘴就是一套一套的,对完善蜀汉的律法有很多独特的想法;还有会排兵布阵的军事人才,说起兵法来那是头头是道,就好像已经带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打仗了。

这一天,一个叫李兴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从荆州赶来了。他听说了蜀汉的新政,觉得这儿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就怀揣着治理水利的梦想,一心想到蜀汉来施展自己的本事。李兴长得高高瘦瘦的,模样挺精神,眼神里透着一股执着和自信。

费祎亲自在招贤馆的会客厅接见了他。李兴一见到费祎,赶紧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图纸摊开,开始详细地说他对蜀地水利建设的想法:“费大人,您看啊,蜀地到处都是山川河流。要是能在岷江上游修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再好好规划一下水闸和渠道,不仅能在枯水期保证农田有水灌溉,还能在汛期挡住洪水,让更多的农田能种上庄稼,粮食产量肯定能大大提高。”李兴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图纸上比划着,眼睛里满是憧憬。

费祎听得特别认真,时不时地点点头,眼睛一直盯着图纸和李兴。李兴说的这些,跟费祎心里想的不谋而合。等李兴说完,费祎忍不住称赞道:“李公子年纪轻轻,就有这么深的见识和这么大的规划,真是我蜀汉的福气啊。”说完,费祎当场就任命李兴为水利工程主管,让他负责这个项目的筹备工作。

李兴一听,激动得眼睛都红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大人这么信任我,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从那以后,李兴马上就组建了一个水利工程团队。他们白天钻到水利典籍里研究,晚上就跑到岷江上游去勘查地形。李兴经常亲自带着队员们,背着沉甸甸的测量工具,在陡峭的山间爬上爬下,把每一个关键的数据都记下来。晚上,他们就挤在简陋的营帐里,借着摇晃的烛光,热烈地讨论工程的细节,一遍又一遍地完善设计方案。

费祎看到李兴他们这么努力,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知道,有这样的人才帮忙,新政肯定能推行得更稳。

北伐初议,君臣谋策

新政在蜀地推行得顺风顺水,各项事业都越来越好。这时候,刘禅的心思已经飘到北方去了,那可是汉室曾经的根基之地啊。

这天,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洒在光滑的地面上。刘禅穿着明黄色的龙袍,神色严肃地坐在龙椅上。下面依次站着诸葛亮、费祎、姜维等一帮大臣,一场关系到蜀汉未来的重要会议就要开始了。

刘禅坐直了身子,目光慢慢地扫过下面的大臣们,然后坚定地说:“现在新政推行得不错,咱们蜀汉的国力也有了点起色。我觉得,是时候准备北伐了,完成先帝的遗愿,恢复汉室的荣光,回到咱们的旧都去。你们都说说,有啥想法,别藏着掖着。”

诸葛亮轻轻捋了捋胡须,眼神深邃而坚定,第一个站出来说:“陛下,北伐是先帝一辈子的心愿,也是咱们蜀汉上下一直想干的大事。现在新政让国内局势稳定了,粮草、兵源也有了点积累。不过,北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曹魏的实力很强,而且路途又远,到处都是高山大河,困难多得很,还得慢慢商量,小心准备才行。”诸葛亮说话的时候,声音沉稳有力,每个字都像是经过了千思万想,看得出他对北伐这事考虑得很周全。

姜维是个年轻气盛、满腔热血的将领,一听这话,马上往前跨了一步,抱拳行礼,激动地说:“陛下,曹魏篡夺了汉室的皇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天下人都恨他们。现在民心都不在曹魏那边,这可是咱们北伐的好机会啊。我愿意带着精锐部队,当先锋,直接打到曹魏的老巢去。我觉得,咱们军队士气正高,肯定能一口气收复失地,让咱们蜀汉的军威扬得高高的!”姜维站得笔直,眼神里透着一股不怕死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好像已经到了战场上,正在冲锋陷阵呢。

费祎微微皱了皱眉头,想了一会儿,也向前走了一步,说:“陛下,丞相和姜将军说得都有道理。北伐确实是当务之急,但不能着急。现在新政虽然有效果了,但还得再巩固巩固,让国内的根基更稳。同时,军事训练得加强,粮草、兵器这些物资也得准备充足。另外,东吴跟咱们是联盟,得跟他们多联系联系,一起出兵,形成两边夹击的态势,这样北伐成功的机会就更大了。”费祎的声音不紧不慢,但很有分量,他的分析全面又周到,不愧是个稳重又聪明的大臣。

刘禅认真地听着大臣们的话,有时候点点头,有时候又低下头思考。等大家都说完了,刘禅目光坚定地说:“你们说得都对。北伐是咱们蜀汉最重要的大事,得好好谋划,一步一步来。诸葛亮丞相,我让你发挥你的军事才能,负责北伐的整体军事规划,从战略到战术,都要想得周全。费祎,新政是北伐的基础,你继续把新政稳住,让后方稳稳当当的,给北伐提供足够的支持。姜维,你打仗有勇有谋,负责训练精锐骑兵,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先锋部队,为北伐做好准备。我相信,只要咱们君臣一条心,肯定能完成先帝的遗愿,成就一番大事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