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各方筹谋(求收藏,求鲜花)

换源:

  蜀汉:奇兵启程与大军筹备

天刚蒙蒙亮,蜀汉军营里已是人喊马嘶,热闹非凡。晨雾像一层薄纱,稀稀拉拉地在营地上空飘着。魏延和马岱穿着轻便又结实的战甲,在营地前面溜达着,眼睛时不时扫向那即将去闯鬼门关的三千奇兵。

这些士兵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精神头十足,眼里都闪着一股狠劲儿。魏延大踏步走到队伍跟前,扯着嗓子就喊:“弟兄们!咱今儿个要走的可是条九死一生的道儿,但这也是条光宗耀祖的道儿!穿过阴平小道,直插曹魏老窝,这可是陛下和丞相交给咱的硬任务!一路上,不管碰到啥妖魔鬼怪,都不准往后缩!”

“绝不退缩!”士兵们那吼声,把旁边的树叶子都震得沙沙响。

马岱紧接着开腔:“大伙心里都有数,这阴平小道就是个鬼地方,地势复杂得很,说不定啥时候就冒出来个要命的危险。但咱可是蜀汉的精英,只要大伙一条心,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出发以后,都给我听指挥,谁也不许私自乱跑!”

说完,魏延大手一挥,喊道:“出发!”三千奇兵就像一条黑色的巨龙,悄咪咪地朝着阴平小道的方向爬去。他们脚步又轻又稳,身上带的家伙事儿都是挑实用的,谁都明白,这一去就是提着脑袋干大事儿。

这边奇兵刚走,蜀汉的主营地里,诸葛亮正忙得不可开交。他穿着一身素色长袍,手里拿着羽扇慢悠悠地晃着,眼睛紧紧盯着那些正在做最后操练的士兵。

姜维骑着马一溜烟跑到诸葛亮身边,气喘吁吁地说:“丞相,骑兵都准备好了,随时能出发!”

诸葛亮轻轻点了点头,眼睛看着远处正在练阵法的步兵方阵,说道:“好嘞。这次北伐,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可太重要了。骑兵就得发挥速度优势,一下子冲破敌人的防线,给步兵创造进攻的机会。步兵呢,就得稳稳当当的,一步一步往前推。”

姜维挠了挠头,想了一会儿说:“丞相,曹魏在祁山那一带的防守跟铁桶似的,咱要是硬冲上去,肯定得碰一鼻子灰,还得折不少弟兄。”

诸葛亮嘴角一扬,笑着说:“我能不知道嘛。所以啊,咱们正面进攻就是做做样子,把曹魏的主力部队引过来。关键还得看魏延、马岱他们那支奇兵。等他们在曹魏后面搅得天翻地覆,曹魏肯定就乱了套,这时候咱们再使劲儿一揍,准能事半功倍!”

姜维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对诸葛亮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丞相这招太绝了,这么一来,曹魏顾头顾不了尾,必输无疑啊!”

正说着,负责粮草辎重的杨仪急急忙忙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丞相,粮草都按照计划备好了,后面的运输路线也安排妥当了,保证前线不缺粮!”

诸葛亮盯着杨仪,一本正经地说:“粮草可是大军的命根子,一点儿都马虎不得。运输路上得加派人手看着,别让曹魏给劫了。”

杨仪赶紧抱拳,说:“丞相放心,我一定拼了老命,保证粮草安全!”

曹魏:应对之策与内部博弈

曹魏的朝堂上,气氛压抑得能挤出水来。曹睿坐在龙椅上,眉头皱得像个麻花,看着下面的大臣们,心里头七上八下的。

曹睿开了口:“蜀汉马上就要北伐了,这几天边境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紧张。东吴那边,辛毗去了好几天了,一点准信儿都没有,也不知道跟东吴结盟这事儿能不能成。”

司马懿走上前,安慰道:“陛下别急,辛毗那口才,能把死人说活,肯定正在跟东吴扯皮呢。东吴孙权那老狐狸,精得很,肯定会掂量掂量轻重。要是咱们给的好处够多,让他知道蜀汉壮大了对他没好处,结盟这事说不定就成了。”

这时候,大臣陈群站出来说:“陛下,就算跟东吴结盟了,东吴也不一定真心帮咱们。我觉得啊,咱还是得靠自己,把边境的防守再加强加强。现在祁山、陈仓这些地方虽然已经加派人手了,但还是不能大意。”

曹睿点点头,说:“陈爱卿说得在理。张郃、郭淮这些将领在边境没日没夜地忙活,加强防守,我心里挺感激他们的。就是不知道蜀汉这次北伐到底憋着啥坏水儿,咋还不见他们有大动静呢?”

司马懿皱着眉头,琢磨了半天说:“陛下,诸葛亮那家伙向来小心谨慎,这次肯定在暗地里搞鬼,盘算着啥阴招呢。咱们一方面得加强边境巡逻,别让蜀汉钻了空子;另一方面,得多派些探子到蜀汉去,一定要把他们的真实想法打听出来。”

曹睿说:“就按仲达说的办。要是跟东吴结盟不成,咱自己对付蜀汉北伐,压力可不小啊。各位爱卿还有啥好主意不?”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低着头,苦思冥想。过了一会儿,大臣蒋济站出来说:“陛下,咱可以在国内发个招募令,多招些壮丁当兵,扩充军队。同时,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多存点粮食,也好应付长时间的打仗。”

曹睿想了想,说:“招壮丁这事儿行,但不能搞得太过分,别把老百姓逼急了。至于屯田,让地方官多盯着点儿,一定得保证粮食产量。”

这时候,一直不吭声的曹真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说:“陛下,我愿意亲自到前线去,带着大军抵挡蜀汉。我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把诸葛亮打得屁滚尿流,保咱曹魏边境太平!”

曹睿看着曹真,心里挺感动,说:“叔父能主动站出来,真是咱大魏的福气。不过前线打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叔父可得照顾好自己。我会让孙礼、王双这些将领听叔父的指挥,一切都得小心点儿。”

曹真双手抱拳,信心满满地说:“陛下放心,我一定拼死拼活地干!”

司马懿心里“咯噔”一下,曹真要是去了前线,自己在军事上说话的分量肯定就轻了。但他脸上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笑着说:“大司马那是英勇无敌,有大司马在前线坐镇,咱军队的士气肯定嗷嗷高。我也愿意给大司马出出主意,一起把蜀汉打回去。”

曹真微微点点头,看着司马懿说:“仲达足智多谋,要是有仲达帮忙,打败蜀汉肯定没问题。就是前线的事儿又多又杂,到时候还得麻烦仲达多指点指点。”

散朝以后,司马懿回到家里,一个人坐在那儿,心里琢磨开了。曹真去前线,对自己的计划多少有点碍事。他把心腹幕僚叫过来,压低声音说:“给我盯着前线的情况,特别是曹真的一举一动。要是有机会,咱就得动手,得把局势牢牢抓在手里。”

幕僚点点头,说:“大人放心,我一定小心谨慎。就是怕曹真在前线立了大功,对大人不太好。”

司马懿冷笑一声,说:“曹真倒是勇猛,可脑子差点事儿。诸葛亮那家伙鬼点子多着呢,曹真能不能全身而退都难说。咱们就坐山观虎斗,等着捡漏儿就行。”

东吴:联盟之议与孙权的权衡

在东吴的建业宫里,孙权正和大臣们商量辛毗提的结盟事儿。

辛毗站在大殿中间,满脸诚恳地说:“吴王,蜀汉那是狼子野心,这次北伐要是成功了,势力肯定大涨。到时候,不光曹魏有危险,东吴也得跟着遭殃。要是吴魏结盟,一起对付蜀汉,事成之后,曹魏愿意割让一部分土地给东吴,表表诚意。”

孙权摸着胡子,陷入了沉思。张昭站出来说:“主公,曹魏和咱们东吴,表面上客客气气的,心里头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次虽然许了不少好处,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再说了,蜀汉北伐,咱们要是跟曹魏结盟,说不定会惹火上身,让蜀汉把咱们当成敌人。”

顾雍也说:“张大人说得对。不过,蜀汉壮大了对东吴确实没好处。要是能在这场混战里捞点好处,又不陷得太深,那才是最好的办法。”

孙权扫视了一圈大臣们,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我得好好想想。辛毗,你先下去吧,等我跟大臣们商量好了,再给你答复。”

辛毗退下以后,孙权说:“我觉着吧,可以先派个使者去蜀汉,摸摸诸葛亮的底儿。要是蜀汉愿意跟咱们平分天下,一起对付曹魏,那跟曹魏结盟这事儿就得重新考虑。要是蜀汉没这个意思,咱们再跟曹魏结盟也不晚。”

陆逊点点头,说:“主公这招高啊。这样一来,咱们可以根据蜀汉的态度,做出最有利的决定。既不得罪蜀汉,又能在曹魏面前有谈判的筹码。”

孙权于是吩咐诸葛瑾当使者,去蜀汉走一趟。诸葛瑾领了命令,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次出使,关系到东吴的未来,万一出了差错,那可就捅娄子了。但君命难违,他只好收拾行李,硬着头皮踏上了去蜀汉的路。

在各方的算计和权衡之中,三国之间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底下暗流涌动,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大战,眼看就要打响了。各方势力都在等着那个关键的时刻,迈出决定胜负的一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