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诸葛瑾来访与内部商讨
马蹄声如急鼓般敲打着大地,诸葛瑾骑着快马,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蜀汉。那马浑身是汗,嘴边还挂着白沫,显然是一路飞奔而来。他被引进丞相府的时候,诸葛亮早就在门口候着了。诸葛亮穿着那身熟悉的长袍,手持羽扇,面带微笑,眼神里透着一股睿智和亲切。
两人见了面,先是客套了几句。诸葛亮拉着诸葛瑾的手,笑着说:“子瑜兄,一路上辛苦啦!瞧你这风尘仆仆的样子,此次前来,肯定是带着吴王的重要事儿呢。”
诸葛瑾微微皱了皱眉头,心里暗自嘀咕:这孔明果然厉害,一下就猜到了我的来意。他连忙拱手,认真地说:“孔明啊,现在这局势乱得很呐。曹魏那边派使者到东吴,说要和咱们结盟,一起对付你们蜀汉。吴王心里头也拿不准主意,所以就派我来问问你们蜀汉的想法。”
诸葛亮轻轻摇着羽扇,眯着眼睛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子瑜兄,曹魏这招啊,就是想拉着东吴一起对付咱们。但曹魏那野心,就跟无底洞似的,没个满足的时候。就算这次联盟成了,把咱们蜀汉打退了,下一个遭殃的说不定就是东吴。”
诸葛瑾听了,不住地点头,说:“孔明你说得太对了,吴王也有这方面的顾虑。不过话说回来,你们蜀汉北伐要是东吴不掺和,曹魏没准就把全部力气都使在你们身上了,这对你们也不利啊。我就想问问,你们蜀汉有没有诚意和东吴联手,到时候平分天下呢?”
诸葛亮眼神坚定,语气铿锵地说:“我家主公一心想着兴复汉室,统一天下。不过现在曹魏势力确实大,要是东吴愿意真心实意跟咱们结盟,一起对抗曹魏,等成功了以后,肯定不会亏待东吴。但关键就看东吴是不是真心跟咱们一条心了。”
诸葛瑾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叹了口气说:“孔明啊,这事儿太大了,我虽然觉着你说得在理,可我还得回去原原本本地跟吴王汇报,让他来定夺。”
送走诸葛瑾之后,诸葛亮一刻也没耽搁,赶紧进宫去跟刘禅汇报。刘禅端坐在龙椅上,脸色严肃,看到诸葛亮进来,赶忙问道:“丞相,东吴那边摇摆不定的,要是他们跟曹魏结盟了,咱们北伐可就腹背受敌了,这可咋办呐?”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陛下您别着急。孙权可不是那种目光短浅的人,他心里也清楚曹魏的野心。这次派人来,就是想摸摸咱们的底儿。我觉着吧,咱们一方面得向东吴表示咱们的诚意,另一方面,还得加快北伐的准备工作。就算东吴不跟咱们结盟,咱们靠着自己的本事,也能完成北伐大业。”
刘禅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丞相,魏延、马岱他们带的奇兵都出发好些日子了,也不知道顺不顺利。”
诸葛亮皱着眉头说:“阴平小道那地方可凶险了,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为了防止消息走漏,他们出发以后就没再传过消息。不过魏延、马岱都是心思缜密的人,应该不会出啥岔子。我已经安排了细作在沿途打听消息,一有动静,马上就来禀报。”
曹魏:曹真抵达前线与军事部署
曹真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来到了前线。张郃、郭淮等将领早早地就在城门外等着迎接。曹真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看着眼前的一众将领,扯着嗓子大声说:“各位兄弟,现在蜀汉那帮人妄想北伐,跑到咱们边境上来闹事。咱们都是曹魏的臣子,得拼了命把他们打回去,保住咱们的地盘!”
张郃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大司马,最近蜀汉那边动静有点怪,虽说还没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是细作传来消息,他们好像在分兵。我已经加强了周边山区的巡逻,就怕他们派奇兵偷袭。”
曹真点了点头,说:“嗯,你做得不错。不过依我看呐,诸葛亮向来小心谨慎,他分兵说不定就是吓唬咱们呢。咱们的主力部队还是得集中在祁山正面防线,只要把祁山守住了,蜀汉就别想打过来。”
郭淮皱着眉头,有点着急地说:“大司马,我觉着不能小看蜀汉分兵这事儿。万一他们真有奇兵,趁着咱们主力都在祁山,偷袭咱们后方,那可就麻烦大了。”
曹真听了,脸色有点不太好看,不高兴地说:“郭淮,你也太胆小了。诸葛亮哪来那么多奇兵?阴平小道那些地方那么危险,他敢派军队过去吗?再说了,咱们都加强巡逻了,谅他们也没机会。”
司马懿虽然没在前线,但他派来的心腹一直在盯着曹真的一举一动。心腹把曹真的决策告诉司马懿以后,司马懿心里直摇头,暗暗想道:“曹真这人太自负了,这么小看蜀汉分兵,迟早要吃大亏。”不过他表面上啥也没露,只是叮嘱心腹继续好好盯着局势。
曹真接着就开始调兵遣将,把大部分兵力都布置在了祁山防线,只留了一小撮人在周边山区巡逻。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在祁山正面把蜀汉打败,好立下大功。
东吴:孙权的抉择与内部纷争
诸葛瑾回到东吴以后,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就赶紧进宫跟孙权详细说了和诸葛亮见面的事儿。孙权听完以后,又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商量。
陆逊第一个站出来说:“主公,从诸葛亮的态度来看,蜀汉是有诚意跟咱们结盟的。而且就像诸葛亮说的,曹魏野心太大,就算跟咱们结盟把蜀汉打退了,以后肯定也会对咱们东吴不利。要是咱们跟蜀汉结盟,一起对付曹魏,等成功了,咱们东吴也能捞到好处,这是个好办法。”
步骘听了,连忙站出来反对:“主公,蜀汉刘备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其实就是想吞并天下。现在刘备虽然死了,可诸葛亮还继承着他的想法。要是跟蜀汉结盟,就算把曹魏打败了,咱们东吴也不一定能斗得过蜀汉,到时候不就白忙活一场了嘛。我觉着还是跟曹魏结盟更靠谱。”
大臣们一听,立马分成了两派,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孙权坐在上面,看着下面吵成一团的大臣们,心里头越来越纠结。他知道这事儿关系到东吴的生死存亡,要是选错了,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张昭慢悠悠地站起来,说:“主公,我觉着不管跟蜀汉还是曹魏结盟,咱们东吴都得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跟他们俩都敷衍着,两边都表示愿意结盟,但先不做实际的承诺。等看看他们两边的实力和局势发展再做决定。这样既能不着急卷进战争,又能在关键时候掌握主动。”
孙权听了,眼睛一亮,高兴地说:“张公说得太对了!就按你说的办,派使者分别去蜀汉和曹魏,跟他们说咱们有结盟的意思,但先不定下来。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守,防止他们突然来打咱们。”
于是,东吴一边派使者去蜀汉和曹魏,传达孙权模棱两可的态度;另一边,陆逊亲自带着大军,加固边境的防御工事,训练士兵,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各方暗潮涌动下的危机与转机
在蜀汉,诸葛亮知道东吴的态度以后,心里明白孙权还在观望。他赶紧加快了北伐的准备工作,眼睛也紧紧盯着曹魏前线的动静。杨仪负责的粮草运输工作还算顺利,但诸葛亮还是不放心,老是叮嘱杨仪要小心谨慎,千万别出岔子。
魏延、马岱带着奇兵在阴平小道艰难地走着。那小道又窄又陡,石头时不时地往下滚,士兵们累得气喘吁吁,一个个都汗流浃背。但是他们都知道这次任务有多重要,咬着牙坚持着。魏延看着这些又累又困但精神头十足的士兵,心里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士兵们这么忠诚、这么能吃苦;担心的是万一被曹魏发现了,这支部队可就危险了。
在曹魏前线,曹真还沉浸在自己的军事部署里,根本没意识到危险正在靠近。张郃虽然对曹真的决策有点怀疑,但军令如山,他也只能照着做。周边山区巡逻的士兵因为人太少,巡逻的范围有限,这就让蜀汉的细作有了可乘之机。蜀汉细作不断地把曹魏的军事部署情况送出去,给诸葛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而在东吴,孙权这模棱两可的办法虽然暂时让东吴躲开了战争,但也惹得蜀汉和曹魏都不痛快。两边都在琢磨东吴到底啥意思,对东吴的防备也越来越严。这就让东吴在这场三国的较量里,虽然暂时占了点主动,但也藏着很大的风险,要是处理不好,说不定就成了蜀汉和曹魏的共同敌人。
各方势力在这变幻莫测的局势里,就像在一盘大棋局里下棋一样,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但又充满了变数。所有人都在等着那个能改变天下格局的关键时机,而这个时机,正随着各方暗地里的较量,悄悄地来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