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感觉自己对钳工技术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以前一些觉得有些模糊或者需要反复琢磨的技术难点,现在豁然开朗。他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效率和质量都更高了。甚至有时候,刘师傅遇到一些难题,也会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李建国总是能用谦虚的态度,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让刘师傅和其他老师傅都暗暗佩服。他在车间里的技术骨干地位,已经隐隐确立了。
同时,他的【厨艺】技能,也在偶尔的签到奖励(比如获得【少量烹饪心得】或者【特定菜谱】)和秦淮茹的“熏陶”下,有了不小的进步。虽然可能还没达到傻柱那种专业大厨的水平,但做一些色香味俱佳的家常菜,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有时候周末休息,或者秦淮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李建国也会主动下厨,露上一手。他用签到得来的、比市面上供应更充足的食材,比如新鲜的蔬菜、偶尔的鱼肉,结合提升后的厨艺,做出的饭菜让秦淮茹惊喜不已。
“李大哥!你做的这个红烧肉太好吃了!比我做的好吃多了!”秦淮茹一边吃,一边由衷地赞叹。
“还有这个鱼汤,好鲜啊!”
看着妻子满足幸福的模样,李建国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他觉得,能让心爱的人吃上可口的饭菜,也是一种幸福。
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体现在方方面面。家里的吃穿用度,因为签到系统的持续补给,比院里大多数人家都要宽裕不少。虽然他们依旧保持低调,从不刻意炫耀,但秦淮茹脸上日渐红润的气色,李建国身上越来越合体整洁的衣着,以及偶尔从他们家飘出的诱人饭菜香味,都无声地诉说着他们日渐安稳和幸福的生活。秦淮茹对此感受最深,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依偎在丈夫怀里,感叹自己真是嫁对了人,遇到了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然而,时代的阴影,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笼罩下来。
到了1954年底,接近1955年初的时候,社会上开始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些粮油供应紧张的苗头。
最开始,是供销社和粮店门口排队的人似乎变多了,队伍也变得更长了。然后,是一些细微的政策调整,比如购买某些稍微好一点的米面,不仅要粮票,还需要额外的证明或者限制购买数量。市面上原本偶尔还能看到的、不需要票证的议价粮油,也几乎绝迹了。
邻里间的闲谈,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吃的问题。
“哎,听说了吗?下个月的粮本,好像定量要减一点了?”
“可不是嘛!油票也越来越难弄了,我家那点油,得省着点用了。”
“这日子……可别越来越紧啊……”
阎埠贵更是把算盘打得叮当响,每天都在计算着怎么用最少的粮票和钱,填饱一家几口人的肚子。贾张氏则开始更加频繁地抱怨国家政策,或者想方设法从儿子或者一大爷那里抠点好处。
这些变化,普通老百姓可能只是感到一丝不安和焦虑,但对于拥有未来记忆的李建国来说,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几年,尤其是在那场即将到来的、席卷全国的运动中,粮食和副食品的短缺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未雨绸缪,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幸好,他有签到系统和储物空间这个大杀器。
从察觉到苗头开始,李建国就有意识地调整了他的签到策略。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得小额现金或者零星物品,而是开始更加关注那些能奖励粮食、食用油、肉类、糖等耐储存食品的签到机会。
他会利用上下班或者周末的时间,看似随意地在粮店、副食店、甚至是一些农贸市场(如果还能找到的话)附近溜达,增加触发相关奖励的几率。
【叮!签到成功(地点:粮店附近)。恭喜宿主获得【白面10斤】。】
【叮!签到成功(地点:副食店后巷)。恭喜宿主获得【食用油2斤】(菜籽油)。】
【叮!签到成功(地点:农贸市场边缘)。恭喜宿主获得【猪肉3斤】。】
【叮!签到成功(地点:废弃仓库旁)。恭喜宿主获得【大米20斤】。】
【叮!签到成功(地点:供销社糖柜台)。恭喜宿主获得【红糖2斤】。】
每一次成功的签到,都让他的系统空间里的储备更加丰厚。白面、大米、小米、玉米面堆成了小山;各种食用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装了好几个瓶子;还有用油纸包好的猪肉、腊肉、甚至还有几条咸鱼;红糖、白糖、冰糖也攒了不少。
他将这些物资在系统空间里分门别类地放好,看着那逐渐充实的“食物”分区,李建国心中充满了安全感。这些储备,在未来那个困难的时期,将是他们小家庭度过难关的生命线。
他并没有把这些储备告诉秦淮茹,不是不信任她,而是觉得没必要让她过早地背负上这种沉重的心理压力。他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悄悄地拿出来,让她以为是厂里发的福利,或者是他省吃俭用买来的就行了。
他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为这个家,为他心爱的妻子,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抵御未来可能到来的风雨。有了系统这个后盾,他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底气。
自从李建国买了自行车,他在四合院里的受关注度无疑又提升了一个层级。虽然他依旧努力保持低调,每天骑着车上下班,尽量避免在院子里过多停留,但这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它不仅代表着一笔不小的财富,更是一种身份和生活水平的象征。
院里的人心思各异。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算计者亦有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