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和许大茂更是将李建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他立刻就家道中落,或者出点什么意外才好。但李建国凭借着系统的助力和自身的谨慎,再加上秦淮茹的贤惠持家,他们的小日子不仅没有变差,反而因为添置了大件,显得更加有奔头,也更加引人注目了。
在这种微妙的氛围下,关于中院贾家,特别是贾东旭婚事的消息,也时不时地飘进李建国的耳朵里。
自从上次和秦淮茹相亲失败后,贾东旭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在母亲贾张氏的催促和师傅易中海的“关心”下,他又不得不重新踏上相亲之路。毕竟,在这个年代,男大当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是在易中海看来,贾东旭早点成家,稳定下来,也了却他一桩心事,更能为他将来的养老计划打下基础。
李建国偶尔会听到院里的大婶大妈们在私下议论:
“哎,听说了吗?一大爷又托人给贾东旭介绍对象了。”
“是吗?这次是哪儿的姑娘?”
“好像是……城郊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长得没上次那个秦淮茹俊,但看着也还老实。”
“贾张氏能看上?”
“谁知道呢!她那眼光高着呢!不过听说啊,这次一大爷亲自把关了,估计是铁了心要给东旭把这事儿定下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似乎有了新的进展。
“贾家那事儿,好像……有点眉目了?”
“是定了?我怎么看着贾张氏那脸还是拉得老长?”
“定了是定了,听说那姑娘家里条件一般,彩礼要得也不多,贾张氏大概是觉得有点亏了吧。不过啊,有总比没有强,东旭年纪也不小了。”
“也是,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
对于这些关于贾东旭婚事的近况,李建国始终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他既不主动打听,也不参与任何议论。当有人试图跟他聊起这个话题时,他也只是淡淡一笑,或者找个借口岔开,绝不发表任何评论。
他心里清楚,无论贾东旭最终娶了谁,都与他无关。那是贾家自己的事情,也是他们既定的命运轨迹。他介入秦淮茹的人生,已经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也是出于一丝不忍和对自身未来的考量。他绝不会再去干涉贾家的其他事情,那只会惹祸上身。
他甚至能想象到,以贾张氏那挑剔和刻薄的性子,无论贾东旭娶了谁,未来的婆媳关系恐怕都很难和睦。而易中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充满了算计和控制欲。他对那个即将嫁入贾家的、素未谋面的姑娘,抱有一丝极淡的同情,但也仅此而已。他不是救世主,他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和秦淮茹,过好他们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当中院偶尔传来贾家因为新媳妇的事情而产生的争执声,或者看到贾张氏又在对着谁指桑骂槐时,李建国都选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他和秦淮茹关起门来,过着自己的安稳生活,仿佛外面的一切纷扰,都与他们无关。这种刻意的疏离和不参与,也是他在这个复杂环境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日子在忙碌的工作和温馨的家庭生活中悄然流逝,转眼又是一个周末。京城的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忙碌了一周的李建国,也想放松一下,同时,也想实践一下他对秦淮茹的承诺——带她出去走走,享受一下二人世界。
自从买了自行车,他们的活动半径确实扩大了不少。虽然秦淮茹还在学习阶段,骑得歪歪扭扭,不敢上大路,但坐在李建国的后座上,感受着风从耳边吹过,看着周围不断变化的风景,对她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了。
这个周末,李建国决定带秦淮茹去稍微远一点的近郊散散心。他提前一天就跟秦淮茹说了计划,秦淮茹自然是满心欢喜。
周六一大早,秦淮茹就起来了。她仔细地准备了两个人的午餐:白面馒头,里面夹了点咸菜和昨天剩下的炒鸡蛋;还有两个煮熟的鸡蛋;用干净的布袋装好。又灌了满满一军用水壶的凉白开。她自己也换上了那件心爱的淡蓝色碎花上衣,将头发梳成利落的麻花辫,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
李建国则仔细地检查着他的宝贝自行车。他先用抹布把车身擦得一尘不染,又检查了刹车和链条,给轮胎补足了气。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充满了爱惜。这辆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他们幸福生活的见证。
一切准备就绪,李建国将水壶和食物袋挂在车把上,然后扶稳车子,笑着对秦淮茹说:“来,淮茹,上车!”
秦淮茹有些羞涩又有些兴奋地,侧身坐上了自行车后座,双手轻轻扶着李建国的腰。
“坐稳了!”李建国叮嘱一声,然后脚下一蹬,自行车便轻快地驶出了四合院。
清晨的胡同还比较安静,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在空旷的巷子里回荡。穿过熟悉的街道,远离了市区的喧嚣,他们朝着京城西郊的方向骑去。
路渐渐变得开阔起来,两旁的房屋也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农田和树林。秋天的田野呈现出一种丰收后的宁静和苍茫,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偶尔还能看到晚熟的庄稼在风中摇曳。
秦淮茹坐在后座上,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这是她第一次来到这么远的郊外,看到如此开阔的景象。乡下的田野她很熟悉,但此刻,坐在丈夫的自行车后座上,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感觉却完全不同。她的心情无比放松和愉悦,忍不住轻轻哼起了家乡的小调。
李建国听着身后妻子轻快的哼唱,感受着她扶在腰间那双手的温度,心里也充满了满足和惬意。远离了四合院的纷扰和工厂的喧嚣,和心爱的人一起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光,让他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