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工厂批斗,易中海受挫

换源:

  易中海在四合院和徒弟们面前的权威和声誉都已荡然无存,他的养老计划也已破灭。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绝望。然而,李卫国深知,要彻底击垮易中海,必须让他尝到来自工作单位的正式打击。他要利用易中海在厂里的一些作风问题,推动一场针对他的“思想批斗”,让他不仅在院里,更在厂里声名狼藉,从而彻底瓦解他最后的心理防线。

李卫国并没有直接出面举报易中海,他知道那样会显得过于直接和个人化。他采取了一种更具策略性的方法。他利用之前散布的关于易中海“小特权”、“徇私舞弊”和“养老私心”的流言,并通过一些可靠的工人渠道,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轧钢厂的党委和纪律检查部门。他强调,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团结和积极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轧钢厂领导早就对易中海的一些行为有所耳闻,加上最近流传的各种不利于他的舆论,他们决定对易中海进行一次严肃的“思想批斗”。在那个年代,“思想批斗”是对一个人最严厉的惩罚之一,它不仅关乎名誉,更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和工作待遇。

批斗会定在了轧钢厂的大礼堂。那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所,平时只用于重要的会议和表彰。当易中海得知自己要被批斗时,他感到五雷轰顶。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多年的好名声和奋斗,都将毁于一旦。他试图找厂领导求情,但他平日里仗着技术高超而养成的傲慢,早已得罪了不少人,没有人愿意为他说话。

批斗会当天,大礼堂里座无虚席。轧钢厂的领导、各车间主任、工人代表,以及易中海的同事和徒弟们都出席了会议。气氛庄重而肃杀。易中海坐在批斗席上,他的脸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额头上冒出了冷汗。他感到周围的目光都像刀子一样,狠狠地刺向他。

会议由厂党委书记主持。书记首先宣读了关于易中海的一些“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没有直接提及李卫国,但却详细列举了易中海在工作中搞特殊化、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对徒弟们存在利用思想,以及在养老问题上存在个人主义倾向等问题。每一项指控,都让易中海的脸色更加难看。

接着,一些工人代表上台发言,他们纷纷对易中海进行“批判”。

一位年轻的钳工代表上台,他语气激愤地说道:“易中海同志,你作为一名八级钳工,一名老工人,本应以身作则,为我们年轻人树立榜样!但是你却搞特殊化,抢占优质材料和设备,让其他工人无法正常工作!你这是在破坏工人阶级的团结!”

易中海听到这些指控,羞愧难当,他想反驳,但却无力反驳。他知道,这些都是事实。

随后,一位与易中海有矛盾的工人代表上台,他揭露了易中海曾经利用技术优势,在一些报废材料上做手脚,谋取私利的事情。虽然金额不大,但在批斗会上被放大,显得格外严重。

“易中海同志,你身为一名光荣的工人,却偷偷摸摸搞投机倒把!你这是在玷污工人阶级的荣誉!你这是在与国家作对!”那位工人代表声音洪亮,语气激愤。

易中海的身体剧烈颤抖,他感到一阵眩晕。他引以为傲的技术和地位,此刻都成了他被批判的罪证。

就连易中海的徒弟们,也在一些领导的“鼓励”下,被迫上台发言。他们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为了自保,也只能按照上面的意思,对易中海进行“批判”。

一个徒弟上台,他低着头,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师父,您平时总是教育我们,要孝顺师父,要回报师恩。但我们现在才知道,您对我们的好,都是有目的的。您把我们当成您养老的工具,您心里只有您自己,根本没有我们这些徒弟!”

易中海听到徒弟们的指控,感到心如刀绞。他看着昔日恭敬的徒弟,如今却站在台上批判他,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背叛和痛苦。他的眼眶湿润,但却不敢流下眼泪。

批斗会持续了几个小时。易中海被反复批判,被指责,被要求做深刻检讨。他最终被迫在会上做出了“深刻检讨”,承认了自己的“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并表示将“痛改前非”。

批斗会结束后,易中海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从大礼堂里走出来时,身体摇摇欲坠,脸色苍白如纸。他感觉自己被剥光了所有伪装,赤裸裸地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他曾经在厂里建立的权威和声誉,在这一场批斗会中,彻底化为乌有。他将受到厂里的严厉处分,工作上也会受到排挤。

李卫国虽然没有亲自出席批斗会,但他通过他的渠道,很快便得知了批斗会的详细情况。他知道,这场批斗会,对易中海来说,是毁灭性的。他成功地推动了这场针对易中海的工厂批斗,使其在工作上受到排挤。

易中海在厂里、院里、家里都受到了冲击,他的精神陷入内耗,身体也开始出现不适。曾经受人尊敬的一大爷,如今声名狼藉,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假好人”、“坏干部”。他的“道德制高点”彻底崩溃,他的“一大爷”地位也彻底名存实亡。李卫国要让他尝到,被万人唾弃的滋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