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被强制迁入棚户区,四合院暂时恢复了表面的平静。然而,李卫国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他没有沉浸在收回祖宅的喜悦中,而是立刻着手进行更重要的工作——修缮祖宅,并以此向整个四合院立威。他要让所有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他李卫国不是软柿子,他有能力,也有手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不容任何人再次侵犯。
他没有通过街道办或大院里的人寻找工人。他直接动用了他在部队里的人脉。他联系了部队的战友,通过他们的介绍,很快便找到了一支专业的修缮队伍。这支队伍不仅技术过硬,而且纪律严明,效率极高。他知道,这种“部队关系”带来的便捷和效率,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第二天一早,一支由几名穿着朴素但干练的工人组成的队伍,便来到了四合院。他们带着专业的工具,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进入了李卫国的祖宅,开始进行修缮工作。他们的行动迅速而高效,与四合院里平时懒散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工人们首先对祖宅的内外进行了彻底的清洁。积压多年的灰尘和贾家留下的污渍,被他们清理得一干二净。接着,他们开始对屋顶的瓦片进行更换,对破损的墙壁进行修补。他们细致地修复着雕花的木窗,将那些被粗暴拆除的部分重新安装好,恢复了祖宅原有的古朴与典雅。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经过精心的打磨和修葺。
李卫国全程监督着修缮工作,他不仅要求工人们将房屋恢复原貌,更要求他们加固安保措施。他在祖宅的门窗上安装了更加坚固的插销,并在院墙的一些隐蔽处增设了报警装置(在当时条件下的简易报警)。他甚至在院子里的一些关键位置,增设了监控装置(如通过一些反光镜片或巧妙的布置,模拟现代的监控效果),虽然不是高科技,但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修缮工作的动静很大,吸引了整个四合院的注意。每天,都有邻居偷偷地探头张望,看着李卫国的祖宅一点点地恢复生机。他们看到了军人带来的专业队伍,看到了李卫国那不惜成本的投入,也看到了他那雷厉风行的作风。这一切都让他们对李卫国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他们知道,这位从部队回来的烈士子弟,绝非等闲之辈。
而与祖宅内热火朝天的修缮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棚户区内贾家的艰难生活。贾张氏的哭嚎声,秦淮茹的叹息声,以及孩子们偶尔传出的争吵声,在棚户区内回荡。他们住的棚子四处漏风,一到晚上就寒气逼人。食物短缺,衣物破旧,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贾家的人每天都能听到四合院里传来的修缮声。那声音,对于她们来说,简直是锥心刺骨的折磨。每一声锤打,每一块瓦片的安装,都像是在提醒她们,她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如今都化为乌有。
贾张氏每天都跑到四合院的门口,偷偷地往里张望。她看着祖宅一天天变得整洁明亮,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嫉妒和怨恨。她咒骂着李卫国,咒骂着命运的不公。她无法接受,自己和家人要在破旧的棚子里挣扎求生,而李卫国却在享受着烈士的荣光,修缮着豪华的祖宅。
秦淮茹也每天看着祖宅的变化。她心中的不甘和怨恨更是强烈。她曾以为这房子可以永远属于她们贾家,如今却像一场梦一样破碎了。她看到了李卫国的强大背景和雷厉风行的手段,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对抗。但这种无力感,却让她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
棒梗更是对李卫国充满了敌意。他看着曾经属于自己的“地盘”被李卫国重新占据,心中充满了愤愤不平。他偶尔会趁着无人注意的时候,偷偷地靠近祖宅,试图搞一些破坏,但每次都被李卫国设下的简易“警戒线”吓退。
李卫国并不刻意去炫耀修缮的进度,但他知道,这种鲜明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他让贾家在艰苦中忍受,日日夜夜感受着这种巨大的落差。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比任何物质上的惩罚都更加有效。他要让贾家在痛苦中挣扎,让他们明白,他们为自己的贪婪和罪行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
随着祖宅的修缮接近尾声,整个四合院的邻居们都感受到了李卫国那不容侵犯的气势。他们知道,李卫国已经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他在这里立下了自己的规矩。曾经的“众禽”,在面对李卫国时,都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他们不再敢随意占便宜,也不再敢公开嘲讽或挑衅。李卫国用实际行动,向整个四合院宣告了他的归来,以及他不可撼动的地位。他的祖宅,不仅仅是居所,更成为了他在四合院立威的象征,一道高高矗立的壁垒。
待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