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坐拥金山深谋远虑,票证时代我囤粮!

换源:

  窗外的天光彻底亮了起来,槐花的香气被晨风送入屋内,带着一丝清甜。

何雨柱站在窗边,院子里已经有了动静。

秦淮茹正提着空荡荡的暖水瓶,走向院子中央的水龙头,背影显得有些单薄。棒梗揉着眼睛跟在她身后,嘴里嘟囔着什么,大概又是没睡醒的抱怨。

寻常巷陌,寻常人家,寻常的一天开始了。

可何雨柱的心境,却与这晨间的平和格格不入。

【悟性逆天】与【一目十行】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飞跃,更像是在他眼前揭开了一层模糊的纱。让他对周遭的一切,对这个时代,都有了更深邃的洞察。

他脑海中闪过的,不再仅仅是轧钢厂食堂的油烟,或是四合院里鸡毛蒜皮的算计。

一些更宏大,也更沉重的东西,如同远方的雷声,隐隐传来。

他无法清晰地描绘出未来的具体景象,但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安稳的日子,恐怕不会太久了。

他看了一眼床下那个不起眼的木箱,里面装着的,是足以让整个四合院疯狂的金银。但在他看来,这些黄白之物,若不能及时转化成真正有用的东西,未来可能连一袋棒子面都换不来。

必须行动起来。

他转身,从箱子里取出几根金条,用布细细包好,贴身藏起。

昨夜获得的两个天赋,此刻成了他最大的依仗。

他先是找来一些旧报纸,旧书籍,甚至是几张香烟的包装纸。【一目十行】的天赋运转,他飞快地浏览着上面的各种字体,图案,乃至印刷的油墨痕迹。

【悟性逆天】则让他迅速理解了不同年代证件的特征,纸张的质地,印章的风格。

他找出一把锋利的小刀,一些墨水,还有几张泛黄的旧纸。

对着镜子,他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容貌。眉毛的粗细,嘴角微妙的弧度,甚至眼神的焦点。他发现,只要对肌肉进行一些细微的控制,就能让整个人看起来截然不同。

再配上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一顶略显破旧的鸭舌帽,一件不合身的深色外套。镜中的人,已经与平日里那个轧钢厂的厨子何雨柱判若两人。

一个略显颓唐,眼神中带着几分精明与风霜的中年人形象,逐渐清晰。

他为这个身份起名为“李华”。一个听起来普通,却又方便行事的化名。

接下来是证件。这比易容更具挑战性。

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凭借着超凡的记忆力与领悟力,一遍遍地在纸上练习仿写不同年代的公文字体。观察那些旧证件上印章的磨损与油墨的深浅。

失败了许多次,废弃的纸张堆了一小堆。

但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其中的诀窍理解得更深。

终于,在一张经过做旧处理的纸张上,一个像模像样的“工作证”和一张“介绍信”初步成型。虽然仔细看,破绽依然存在,但在这个信息不发达,查验手段相对原始的年代,足以应付大多数场面了。

做完这一切,他才略微松了口气。

金条不能直接拿出去用,目标太大。他需要将它们换成流通的现金。

他以“李华”的身份,戴着帽子,压低帽檐,分别去了几家看起来不起眼的寄卖行和私下里兑换外汇的地方。

他没有一次拿出太多金条,只说是家里老人留下来的,如今急用钱。

言语间带着几分落魄,又透着一丝不甘。这种伪装,加上他刻意营造的沧桑感,倒也让那些掌柜和掮客没有过多怀疑。

毕竟这个年头,家道中落,变卖祖产的人并不少见。

几次周折下来,他怀中沉甸甸的金条,换成了厚厚一沓的钞票。虽然损失了一些价值,但胜在稳妥。

有了钱,何雨柱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仓库。

他不能把大量物资存放在四合院,那无异于在狼群里放了一块肉。

城外,必须是城外。

他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破旧自行车,在京城郊区转悠了好几天。

顶着日头,迎着风沙。

终于,在靠近南边一片废弃窑厂附近,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独立仓库。红砖墙,铁皮顶,看起来有些年头,但足够坚固,也足够偏僻。

仓库的主人是个干瘦的老头,每天提着鸟笼在附近溜达,对租仓库的“李华”没多问,只关心租金。

何雨柱出手大方,一次性付了一年的租金,又额外塞了几张票子,请老头帮忙照应一下,别让闲杂人等靠近。

老头眉开眼笑,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他不往里头藏反动派,保管没人打扰。

一切准备就绪。

何雨柱,或者说“李华”,开始了疯狂的扫货行动。

他先是以采购单位福利的名义,在几家国营粮店采买。数量不多,但胜在是正价粮,质量有保证。

然后,他的身影便频繁出现在各个黑市。

黑市的粮油价格要高出不少,但胜在量大,而且不需要粮票。

“李老板,您又来啦!”黑市里一个尖嘴猴腮的粮贩子,远远看到“李华”的身影,就跟见了财神爷似的迎上来。

“嗯,老规矩,白面,大米,各要五百斤。”何雨柱压低了声音,帽檐下的眼睛扫视着周围。

“好嘞!还是您爽快!”

每次交易,他都表现得既谨慎又豪爽。钱货两清,从不拖泥带水。

他会雇一辆板车,将明面上的几十斤粮食运走,做出正常交易的样子。

而真正大宗的物资,则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被他瞬间收入【随身空间】。

一立方米的空间看着不大,但用来中转,却能发挥出奇效。

从黑市出来,拐进一条僻静的小巷,只需片刻,板车上的粮食就能被他“搬运”一空。然后再找机会,将空间里的物资转移到城郊的仓库。

大米,白面,小米,高粱米,黄豆,绿豆,红豆。

豆油,菜籽油,花生油。

成袋的食盐,成块的红糖白糖。

还有能搞到的腌肉,咸鱼,风干的腊肠,都被他毫不犹豫地买下。

这些在旁人看来有些疯狂的举动,在何雨柱这里,却是有条不紊的计划。

他甚至还通过一些特殊渠道,高价买到了一批奶粉和麦乳精。这些东西,在未来,可能是救命的。

有时,深夜从仓库回来,路过四合院。

听见贾张氏在屋里因为一点吃食跟秦淮茹争吵,或者许大茂又在显摆他从厂里顺回来的半瓶酒。

何雨柱只是默默地推开自家院门,走进那间属于自己的小屋。

屋外的喧嚣与算计,与他此刻正在进行的事情相比,显得如此渺小。

他偶尔也会想到一大爷易中海。这位院里公认的“管事大爷”,平日里总是一副深明大义,处处为公的模样。何雨柱以前也敬他几分,但现在,【悟性逆天】让他能更清晰地看到易中海言行背后,那些为自己养老盘算的精明。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这位一大爷,会不会也为了几口吃的,放下平日的体面?

还有那个总想占尽便宜的刘海中,满肚子官迷的阎埠贵。

这些鲜活的面孔,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

仓库里的物资,一天天增多。

麻袋堆积得如同小山,油桶整齐地码放在角落。

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特有的醇厚香气,以及油脂的淡淡芬芳。

这天,何雨柱将最后一批采购的豆油搬进仓库,看着几乎被填满的空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数万斤的粮油,还有各种副食品,足够他应付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极端情况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种踏实感,远非那箱金银所能比拟。

他伸出手,拍了拍身旁一人高的米袋,颗粒饱满。坚实的手感让他心中安定。

下一步,或许该去废品收购站转转。

那些被淘汰的旧机器零件,在他眼里,可能比金子还珍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