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桌之后,饭桌上的气氛愈发热烈起来。
周淑芬端起酒杯,朝着陈元虚敬了一下,脸上带着几分酒后的红晕,更添了几分成熟女性的风韵。
“陈元同志,听我们家梵音说,你眼光独到,是个有本事的人。我也不瞒你,我已经从厂里辞职了,打算盘下一家小酒馆,自己做老板。”
她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果决。
周梵音在一旁补充道:“我妈说,与其在厂里熬日子,不如自己出来闯一闯。以后我就帮着我妈打理酒馆。”
陈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在这个年代,一个女人敢辞掉铁饭碗出来单干,这份魄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周姐有远见,有魄力。这酒馆生意要是做好了,可比在厂里强多了。”
陈元由衷地说道。
周淑芬被他一声“周姐”叫得心头一暖,脸上的笑容也真挚了几分。
“借你吉言了。以后酒馆开张,陈元同志可一定要来捧场。”
“一定。”
陈元爽快应下。
另一边,陈思思和周静萍两个小姑娘也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悄悄话。
陈思思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却满是藏不住的骄傲和兴奋,对着周静萍小声“炫耀”起来。
“静萍,我跟你说,我哥可厉害了!”
周静萍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怎么厉害呀?”
“我哥什么都会修!之前那些坏掉的收音机、旧钟表,到我哥手里,三两下就修好了,还能卖好多钱呢!”
陈思思比划着,小脸上神采飞扬。
“还有还有,我之前生病,病得可重了,都快起不来床了。结果我哥给我扎了几针,就像变魔术一样,我的病就好得差不多了!现在都能跟你一起出来吃饭了!”
她越说越起劲,声音也不自觉地大了一些。
“最近我哥还在研究一种特别特别亮的灯泡,比咱们现在用的亮好几倍呢!他说叫什么……哦,‘大灯泡’!”
周淑芬和周梵音原本还在和陈元寒暄,听到陈思思这番话,都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转了过来。
她们看着陈元,眼神里充满了惊奇和探究。
一个年轻人,既会修精密的钟表,还会医术,现在又在研究什么“大灯泡”,这陈元,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本事?
周淑芬心中暗忖,这年轻人怕是不简单。
周梵音更是美目连闪,上次那块古董怀表,陈元一眼就看出价值不菲,现在听陈思思这么一说,她对陈元的好奇心更重了。
陈元被妹妹这么一“吹捧”,倒也不觉得尴尬,只是淡淡一笑,摸了摸陈思思的头。
就在这时,邻桌一个略显突兀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些许生硬的中文腔调。
“这位先生,请问……你们刚才说的,是……一种新型的照明设备吗?”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外国人端着酒杯,正站在他们桌旁,脸上带着几分探寻和明显的兴趣。
这外国人约莫三十多岁,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一看就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他显然是听到了陈思思口中的“大灯泡”三个字,这才主动上前搭话。
饭桌上的气氛因为这个突然出现的外国人,微微一凝。
周淑芬和周梵音都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个不速之客,不知道他是什么来路。
陈思思和周静萍两个小姑娘则有些紧张,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高鼻深目的“洋人”。
陈元心中却是一动。
他打量着眼前的外国人,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机会,似乎自己送上门来了。
那外国人见众人看着他,脸上露出一丝礼貌的微笑,目光却紧紧锁定在陈元身上。
“我对这个……‘大灯泡’,非常感兴趣。不知道能否……了解一下?”
他的中文虽然有些生涩,但吐字还算清晰,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
陈思思有些紧张地拉了拉陈元的衣袖,又带着几分期待地看着自己的哥哥,不知道他会如何应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外国人。
陈元给了妹妹一个安心的眼神,然后转向那个名叫约翰的外国人,平静地开口。
“这位先生,请坐下说吧。”
约翰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也不客气,拉过一张空椅子,在桌边坐了下来,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元,充满了对新事物的渴望和商人特有的敏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