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代,乘坐轿车简直是场噩梦。
就像杨保国现在乘坐的这辆吉斯轿车,是苏联产的,颠簸得让他感觉骨头都要散架了。
思绪飘向远方,杨保国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汽车工业。
国内第一辆自主研发的轿车是在58年下线的东风CA-71。
车身呈大红色,翼子板上镶嵌着“第一汽车厂制造”的金色字样。
标志是一条金色飞龙,人们也称之为金龙或飞龙。
它的工艺风格是参照了老大哥的设计,为了保证质量,全部采用手工打造。
为了确保顺利产出,甚至特别成立了一个突击队。
发动机使用的是奔驰——90。
变速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三挡机械变速器,底盘则是借鉴了西姆卡的技术。
在整体设计时,设定的最高速度可达128公里。
然而,这款车型最终仅制造了30辆,便因种种原因被淘汰出局。
它稳定性差,生产工艺复杂,耗费人力物力。
无法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技术瓶颈一直未能突破,上级部门已经开始施加压力。
一座座大山般的难题扑面而来,项目被迫停滞。
相较于国外提供的成熟先进生产线、技术和支援。
自主研发的道路显得尤为艰难!
幸运的是,由于特殊需求……
我们最终依靠前期失败的技术积累,打造了一款高端轿车——红旗!
而魔都同样汲取了经验和教训,计划推出面向市场和普通民众的品牌——魔都(shanghai)轿车。
不过,这两个品牌一个性质特殊,并非寻常百姓可以拥有;
另一个尚未正式确定投产,还未进入生产阶段。
因此,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外来的车辆。
官方用车大多还是从前老大哥遗留下来的老旧型号,如吉斯、吉普。
而自主研发的东风、红旗则作为另一类代表。
在商务领域,奔驰则成为首选。
至于私人车辆的保有量:0。
在那个时代,私家车可是并不流行。
娄晓娥家有一辆车子,但这辆车名义上属于轧钢厂。
娄父使用车辆没有任何问题,但条件是他必须是以轧钢厂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去用。
要是谁随口一句,“这是我们家的车,我就能随便开”,恐怕到了晚上这个人就会消失无踪。
提到娄晓娥,杨保国的心情显得格外复杂。
他尚未真正见过娄晓娥本人,但在原著中的她却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
那个时代的产物,一个牺牲品。
杨保国曾经考虑过是否应该制造机会与她见面。
然而,一想到她的家庭背景以及即将刮起的政治风暴,杨保国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知道他无法抵挡这场风暴,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得了它。
否则的话,这场风暴不会持续整整十年,其影响甚至又延后五年才最终平息下来。
这阵风暴之强烈,即便是天上的神仙也无法幸免。
娄家能有幸躲过这一劫难,已经是极大的幸运。
至于失去的财产,在其他人所遭受的灾难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娄家并非只有被查抄的那一份家产。
早在风暴初起之时,娄父就已经为自己留好了退路。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把火竟然从屁股底下开始燃烧起来,自家的“女婿”点燃了它,让他措手不及。
娄父肯定未曾料到,许大茂居然会不顾一点夫妻情分,亲自带人抄了他的家。
“保国,已经到了。”
颠簸的“不倒翁”终于停下,杨保国随之下车。
此刻他们停在工厂空地上,前方七八米处便是车间大门。
看到小轿车驶入,正在门口翘首期盼的领导立刻迎了上去。
“马主任,这就是那位杨师傅吧?”
胡厂长直奔主题,询问杨保国,他的内心焦虑重重,压力山大。
“我是杨保国,领导您好。”
杨保国客气地打招呼,并主动提议:“咱们还是先把正事儿办了吧,去看看情况怎么样?”
“没错,别客气了,时间紧迫啊。”马主任连连表示赞同。
既然主角如此明确表态,心急如焚的胡厂长自然没有异议。
“就在里面,马主任,杨师傅请跟我来。”
车间内灯光明亮,一张张疲倦而又沾满油污的脸庞,眼中却闪烁着炯炯有神的光芒。
当他们看到自家厂长领着人走进来时,纷纷看向马主任等待介绍。
直到厂长说明情况,大家这才知道原来真正的主角是杨保国。
“他,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疑惑的目光中透露出怀疑。
杨保国年轻的脸庞让人们难以置信他就是能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人物。
铆工(钣金)在这个年代可是稀缺的技艺人才。
大部分铆工都在研究机构工作,或者是在东风、一汽这样的大型企业,从事汽车、飞机、导弹壳体等承载国家使命和荣誉的重要项目。
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工资才会最高。
而现在,领导竟然带来了一个面相稚嫩的年轻人,声称他能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乍一看——这似乎是病急乱投医的表现。
“马主任,您来说吧!”
厂长当然也可以做介绍,但是有些事情由局外人讲出来更容易让人接受,也会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马主任深知必须要让这些师傅们对杨保国的能力深信不疑。
接下来,大家必须更加密切地合作,才能了解具体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终这个艰巨的任务还得靠他们来完成。如果有人心里不服,表面上应付,暗地里消极怠工,甚至干脆放弃责任,那么后果可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
马主任快步跃上工作台,向车间里的工人们表示慰问:“各位锅炉厂的师傅们,大家都辛苦了。”
他接着说:“让我给大家介绍下,这位是我们红星轧钢厂的杨师傅。虽然杨师傅年纪轻,却已经顺利通过了四级铆工考核。那些资深的老师傅们都称赞他基础牢固,技术精湛,将来肯定是个人才。还有些人想挖走杨师傅去培养,但都被他婉拒了,所以我们轧钢厂才有幸留下了他。因此,请大家千万不可因为他年轻而低估他的手艺。当前的局面,大家作为老师傅和老同志都心知肚明。胡厂长和我们轧钢厂在这个关键时刻,绝不可能胡来,对吧?”
“所以,希望大家振作起来,全力配合杨师傅的工作,我们一起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它。之后我会代表大家向胡厂长申请,完工后请大家吃顿丰盛的庆祝餐。”
马主任的话刚落音,胡厂长便接过话题:“那就照马主任说的办,等任务完成后,我安排食堂做两道硬菜,让大家好好吃一顿!”
有了美味的肉食和上级单位领导的承诺,工人们的精神立刻振奋起来。对于杨保国,他们的质疑和抵触情绪明显减少。
这时,一位老师傅主动走向杨保国说:“杨师傅,那我跟你详细讲讲这个问题?”杨保国礼貌地上前递烟,给两人各自点上。他把几乎未动过的前门香烟塞给了站在一旁的年轻人,并对他们说:“给师傅们每人发一根,让我们提振精神,全力以赴。”
要想成为先进的楷模,获得标兵的荣誉,绝对离不开广大工人们的鼎力支持。在这个大风中,工人们的力量不容小觑。有些人会利用这种力量搞动乱,而杨保国却在思考如何借助这股力量保护些什么——至少,轧钢厂决不能陷入混乱。毕竟,那里是他给自己留下的退路,一个拥有上万名员工的大厂,还管理着众多下属单位。只要得到大家的支持,不犯错误,又有谁能撼动这家大厂呢?在这个年代,企业的保卫部门可不是摆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