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性情沉稳老练,能替他人打理好各方面的事务。
易建华在肉联厂当驾驶员,这份工作不仅让他从不缺肉吃,还能借助工作便利买到各地的特产。
再加上傻柱那精湛的厨艺,如此一来,她往后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十分舒心顺遂。
此刻,聋老太太正眯着眼睛,心里暗暗琢磨着该如何让易建华为自己养老。
幸好易建华不知道聋老太太的这些盘算,要是他稍微察觉到一点,肯定会当场顶回去。
他心里想着,这老聋婆子真是异想天开,竟然想让自己给她养老。
如果不是易中海夫妇真心实意地对待他,恐怕他连易中海都不会多搭理,更别说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太婆了。
要不是易中海夫妇已经赡养了她很多年,突然停止赡养可能会引来闲话,他甚至都想劝易中海别再管这个老太婆了。
想想电视剧里的情节,易中海夫妇已经尽心尽力地为她养老,可这老聋婆子却反过来把房子留给了傻柱。
易中海没有自己的孩子,或许到最后那房子终究会落到傻柱或者贾家的手里。
但事情不该这样处理,明明是易中海夫妇付出了辛劳,最后好处却被傻柱占了去,这又该找谁去评理呢?
时间到了晚上八九点,这场酒局也差不多要结束了。
尤其是三大爷闫埠贵,吃得直伸脖子,显然是吃了个肚儿圆。
刘海中开口说道:“老易,今天多谢你摆的这场酒局,以后建华兄弟在院子里要是有什么事,直接找我就行。”
闫埠贵也赶紧点头表示同意。
他们都明白易中海请客的目的,虽说刘海中官迷心窍,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在人情世故方面还是很明白的。
傻柱向来脑子不灵活,借着酒劲就说道:“二大爷,不是我说你,建华叔的大哥可是一大爷,要是连一大爷都解决不了的事,找你能有什么用呢?”
这话把刘海中气坏了,指着傻柱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易中海看到这情景,赶紧对傻柱说:“柱子,怎么能这么跟二大爷说话,赶紧给二大爷道歉。”
傻柱脸上堆着笑,朝着刘海中说:“二大爷,我这是喝多了酒,嘴上没个把门的,您大人有大量,别跟我一般见识。”
刘海中借坡下驴,脸色也缓和了许多,说道:“傻柱,不是二大爷说你,你这张嘴真是辜负了你这一身的好厨艺。”
几个人又闲聊了几句,就各自散了,准备回家去。
家里只剩下易建华和嫂子吕翠莲在收拾东西。
易中海则搀扶着聋老太太回了后院。
吕翠莲对易建华说:“建华,厨房里有热水,你先去洗漱睡觉吧,明天还得上班呢,这些东西我自己收拾就行。
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能做这些活儿呢,你看你大哥就从来不动手。”
“嫂子,我不着急睡觉,等我哥回来聊聊天。
我帮你一起收拾也能快点,这么多东西,你一个人得收拾到什么时候啊。”
吕翠莲本来就对易建华十分满意,觉得这个兄弟不像别人那样总想着占他们家的便宜。
就算易建华明确说过会给他们夫妻俩养老,也从来没提过什么要求,还把粮本交给她保管。
而且这个兄弟很会看眼色,不像傻柱和贾东旭那样,所以虽然吕翠莲夫妇和易建华才相处了几天。
但吕翠莲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这种感觉是别人给不了的,尤其是贾东旭,更是让吕翠莲觉得特别别扭。
闫埠贵刚回到家,三大妈杨瑞华就问:“老闫,看你这样子,今天没少喝吧,一大爷是不是请你喝了好酒?”
闫埠贵这时候还在回味刚才的菜呢,说:“酒倒是一般,就是供销社的散白酒,不过菜可真是丰盛,有鱼有肉,还有鸡蛋。”
“哟,那你今天可是捞着了,一大爷这么大方,又是鱼又是肉地请你去吃饭。”
闫埠贵回答说:“还不是为了他那个兄弟,他兄弟以后要住在咱们这个院子里,老易请我们这些管事的大爷吃顿饭也是应该的。
你知道老易的兄弟是干什么的吗?”
杨瑞华说:“是你去喝的酒,又不是我去,我上哪儿知道去。”
闫埠贵也没卖关子,直接说:“易建华是肉联厂的驾驶员。”
“什么,他是肉联厂的人,还是驾驶员?”
闫埠贵点了点头。
这下杨瑞华也眼红了,说:“一大爷这才是真的有福气呢,以前一直没个一儿半女的,他想让贾东旭给他和一大妈养老,这大家都看在眼里。谁能想到突然冒出来一个兄弟,还是亲堂兄弟,要是易建华没什么本事也就算了。关键是易建华还是肉联厂的驾驶员,那可是好厂子里的好职位啊。现在有了兄弟的一大爷,你没看见他走路都带风吗?”
三大妈说完又碰了碰闫埠贵,说:“老闫,你说现在一大爷有了这么个有本事的兄弟,而且还年轻。你说以后贾家该怎么办呢?”
闫埠贵眯着小眼睛说:“贾家以后的日子可就难了。老易有了兄弟,就不用靠徒弟养老了,以后贾家的接济估计也就没了。不过老易好面子,应该不会一点都不接济,估计也就是给点很少的东西。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贾张氏,以前老易为了让贾东旭给他养老,处处帮着贾家,贾张氏在外面惹是生非,都是老易帮她解决的。以后啊,贾张氏可就不好过了。”
关于易中海对贾家的态度,闫埠贵一家子仅在家中闲谈。
毕竟这事和他们家没什么关联。
可这事儿对贾家来说,意义截然不同。
贾东旭刚踏进屋门。
贾张氏便开口问道:“棒梗,奶奶的好孙儿,你给奶奶带肉回来了没?”
直到此刻,贾东旭才弄明白母亲为何执意让他带棒梗同去。
母亲当时说是为了让孩子补补营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