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的那几年,前身作为驾驶员,没少跟修车打交道。
再加上现在的汽车没有后世那么精密,也没有那么多电子元件,所以维修起来相对容易些。
也正因如此,易建华才有底气对于大勇说自己会修车。
于大勇接着说道:“今天是1号,咱们得给周边的厂子送肉,如果要修车的话,恐怕得等到下班后了。”
“现在各个厂子都等着咱们送肉呢,毕竟他们厂里工人的荤腥供应就靠咱们厂的配给了,要是咱们耽误了,工人们今天可能就吃不上肉了。”
易建华点点头表示理解,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物资配给都由上级统一调配。
虽然大部分工厂都配备了采购员,负责采购计划之外的物资,但这类采购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始终较低。
物资供应的主要渠道,依旧是来自上级的统一调配。
就拿肉联厂来说,它的任务就是按照上级制定的配额,向各个不同的工厂运送肉类产品。
肉联厂配送的肉类都有明确的数量规定,从配送的数量、工厂接收的数量、使用的数量,到剩余的数量,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账目记录,可供查询。
也正因为如此,就算是厂里的领导,也不能随意动用这些肉类物资。
这就导致了几乎每个工厂都设有小库房,并且配备了专门的采购人员,用来采购计划外的物资。
于大勇指着一辆卡车,对易建华说道:“建华,这辆车以后就分配给你使用了。这辆车相对来说比较新,是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你应该能熟练驾驶。”
易建华看到于大勇所指的,是一辆鹰酱生产的“卫生巾”牌G506卡车。
朝鲜战争爆发后,“卫生巾”G506卡车跟随鹰酱及联合军投入服役,主要承担后勤运输任务。
在战场上,志愿军缴获了不少该型号的卡车。
那些没有损坏的,直接调配给了运输部队;能够修复的,就尽力修复后再次投入使用。
所以,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这些缴获的车辆被分配到了各个工厂。
而于大勇此刻指着的这辆卡车,恰好是易建华在朝鲜期间经常驾驶的型号。
易建华笑着对于大勇说:“于队,这可太巧了!我在朝鲜开的就是这个型号的卡车,现在回国后还是开同款,简直是无缝衔接,连熟悉车辆的环节都省了。”
于大勇听到这话,也十分高兴:“既然这样,你先试驾一下这辆车,看看有没有哪里操作不习惯。要是没问题,今天就得给你安排运输任务了,每个月的月初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
“没问题,我现在就去试驾,于队您帮我留意着点,要是发现哪里不合适,您随时告诉我。”
易建华熟练地打开车门,启动卡车,随后将车驶向车库外面。
这辆卡车虽然已经使用了十几年,但车况依然良好。
易建华驾驶着卡车,熟练地完成了前进、后退、停车等一系列操作。
于大勇在一旁观察着,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这次工厂确实给他派来了一位技术娴熟的驾驶员,不像过去总是送来学徒,甚至有些新人的水平连学徒都比不上。
易建华从车上下来,问于大勇:“于队,您看我这技术还行吗?”
“行,没问题!你这驾驶技术没话说,可以直接上岗了。现在任务比较繁重,就不让你专门适应了,一会儿你就开着这辆车去仓库装肉,然后直接送货。我会安排一个人跟你一起去,先带你熟悉一下操作流程,等你熟悉之后,就可以独立执行运输任务了。”
“好的,没问题。于队您尽管安排任务,我一定服从领导安排。”
看到易建华如此懂事,于大勇心里十分欢喜。
毕竟,一个技术精湛、能力出众又懂得察言观色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车队的另外三名成员在一旁看着于大勇和易建华的互动。
其中一人说道:“这位新来的师傅车开得可真好,比我们几个开得都熟练。”
另一人接话道:“可不是嘛,你看于队的嘴角都快笑到耳根了。”
还有一人感慨:“这也没办法,开车本来就是技术活,咱们技术不如人家,也怪不得于队之前总是着急。”
这时,于大勇朝那几人喊道:“你们几个都过来。”
那几人听到呼喊,连忙跑了过来。
于大勇说道:“这位是易建华同志,以后就是我们车队的一员了。刚才他的驾驶技术,你们也都看到了。所以我打算让他直接开始执行任务,一会儿就出车。不过,建华虽然开车技术没问题,但对于和工厂的物资交接流程还不太熟悉,所以你们得派一个人,陪他跑几天,带他熟悉一下。”
其中一个人举手说道:“易师傅,我叫陈抗日,我开车技术是咱们几个里面最差的,就让我来陪您跑几天吧。我看易师傅开车技术这么好,也想跟您学学开车的技巧。”
易建华回应道:“抗日兄弟,这有什么可看的呀,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直接问我就行,我知道的一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陈抗日惊讶地问:“易师傅,您真的愿意教我吗?”
“这有什么愿不愿意的,咱们都是同一个工厂的同事,哪能藏着掖着不教呢?大家共同进步不是更好吗?”
于大勇听了易建华的这番话,对他更是刮目相看,觉得易建华的思想觉悟非同一般。
因为在当时,仍然遵循着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
想要学到真本事,必须有师傅带领,而且还得看师傅是否愿意传授。
所以,作为车队队长的于大勇,对易建华的做法感到非常欣慰。
另外两名成员,一位名叫王三柱,另一位名叫赵锦州。
当他们看到易建华如此爽快地答应教导陈抗日时,内心满是懊悔。
于大勇留意到两人的神情,清楚他们心中所想。
于是开口说道:“你们俩也别心急,既然建华愿意教抗日,自然也不会吝于指导你们。过来跟建华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
王三柱和赵锦州走到易建华面前,说道:“易师傅,您好,我是王三柱。”
另一位接着说:“易师傅,您好,我叫赵锦州。”
易建华面带微笑回应:“你们好,以后我们就是同一队伍的同志了,往后咱们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随后,于大勇对陈抗日说:“你去看看今天需要给哪些厂子送货,把路线安排好。今天你就跟着建华,让他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流程。”
陈抗日满心欢喜地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