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刘阎分家遭算计,上级领导惊动!苏神医农业奇才之名远扬!

换源:

  夜色笼罩四合院,寻常人家的灯火早早熄了,节省着那点可怜的煤油。

唯独刘家同阎家,此刻却如同炸开的油锅,争吵声、哭骂声、物件摔碎的噼啪声,搅得后院不得安宁。

刘光天和阎解放到底还是迈出了分家这一步。

前院的苏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他深知刘海中那二大爷的官迷德行,更明白阎埠贵那三大爷算盘珠子拨拉得比谁都精。这两个儿子想从他们手里抠出足额的家当,无异于虎口拔牙。

果不其然,不过半宿光景,刘光天和阎解放便灰头土脸地出现在苏城家门口。

他们所谓的“分家”,不过是刘海中和阎埠贵在院里人面前做的一场戏。

二大爷刘海中,平日里最重面子,总以院里领导自居,此刻为了不落个刻薄儿子的名声,嘴上答应得痛快,背地里却只给了刘光天一床破被褥,几件旧衣裳,外加刚好够吃两顿的棒子面。

至于钱和粮票,一个子儿都没见着。

三大爷阎埠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那算计的本事,在四合院里是出了名的。

阎解放分到的,除了一堆父亲用旧的教案废纸,便只有几根蔫坏的红薯。美其名曰:“知识就是财富,红薯顶饿。”

“苏哥,我们……”

阎解放话未说完,眼圈先红了,声音带着哽咽。

一个大小伙子,此刻却满是无助。

刘光天则是一脸的愤懑不平,拳头攥得咯吱作响。

“我爹妈说,我们跟着您干活,挣的钱和票肯定不少,用不着家里的东西。”

苏城示意他们进屋,给他们倒了热水。

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炉火带来的暖意,却驱不散两人心头的寒凉。

“我早就说过,分家不易。”

苏城语气平淡,并无半分意外。他知道这两个年轻人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

“苏哥,我们现在……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家里那屋,根本不让我们再进了。”

刘光天垂头丧气,原先那股子冲劲儿,被现实浇了个透心凉。

苏城看着他们狼狈的模样,心中并无多少波澜。

这四合院里的人情冷暖,他比谁都清楚。易中海伪善,刘海中好官威,阎埠贵爱算计,秦淮茹更是吸血的蚂蟥。

傻柱倒是憨厚,可惜耳根子软,常被秦淮茹拿捏。

他略一沉吟。

“这样吧,我那菜地旁边搭了个看工具的棚子,虽然简陋,但勉强能遮风挡雨。你们俩暂时先去那里挤一挤。至于吃饭,先在我这儿对付几天,等事情有了眉目再说。”

刘光天和阎解放闻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亮。

“谢谢苏哥!谢谢苏哥!”

两人连声道谢,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他们明白,在这个时候,除了苏城,整个四合院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肯如此帮衬他们的人。

苏城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他帮他们,一来是看重他们踏实肯干,二来,也是为了日后更好地掌控这两人。

就在刘、阎两家因为分家闹得不可开交,苏城这边暗中布局的时候,红星轧钢厂蔬菜大丰收的消息,已经插上了翅膀,飞出了工厂的高墙。

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哪个单位不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红星轧钢厂不仅实现了蔬菜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支援了几个兄弟单位,这在整个京城工业系统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消息一层层上报,很快便摆在了主管农业的市领导案头。

市领导办公室里,几位主要负责人看着报告,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报告中“红星轧钢厂”、“菜篮子工程”、“产量翻番”、“特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字眼,尤为醒目。

“这个苏城,有点意思。”

一位领导放下手中的老花镜,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一个轧钢厂的医生,居然在农业上搞出了这么大名堂。杨建民(杨厂长)这次可是捡到宝了。”

另一位领导点头附和。

“不管他是医生还是农民,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人才!眼下全市的副食品供应都紧张,如果他的方法真能推广,那可是大功一件。”

命令很快下达:市里要派工作组,亲自到红星轧钢厂视察调研。

几天后,几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红星轧钢厂。杨厂长带着厂领导班子,早早等候在厂门口,脸上既有激动,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紧张。

市领导一行人,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亲自带队,随行的还有几位市农业局的技术专家。他们表情严肃,目光锐利,一下车便直奔主题,要求先看菜地。

杨厂长引着众人来到那片曾经的荒地,如今的蔬菜基地。看到一排排精神抖擞、绿意盎然的蔬菜大棚,以及棚内长势喜人的黄瓜、番茄、辣椒,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农业专家,也不由得暗暗点头。

杨厂长激动地汇报着工作,从最初的开荒垦地,到后来的病虫害突发,再到苏城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讲得是声情并茂。他特意强调了苏城是如何运用“特殊方法”,不仅治好了虫害,还使得蔬菜产量大幅提升。

“哦?这位苏城同志,现在何处?”

副市长听完汇报,目光扫过众人,直接点名。

杨厂长心中一喜,忙道:“苏城同志正在医务室值班,我这就派人去请。”

很快,苏城便被带到了市领导面前。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身形挺拔,面容沉静,面对一众领导和专家,不见丝毫局促。

“你就是苏城同志?”

副市长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有些意外他的年纪。

“是的,领导。”

苏城微微颔首,语气不卑不亢。

“杨厂长说,这次轧钢厂的菜篮子工程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你是首功。尤其是那个病虫害的防治,是你用的特殊土方?”

一位农业专家推了推眼镜,目光带着审视。

苏城心中了然,这些人是来探究他那“秘密武器”的。他早有准备,将自己如何观察虫害的生活习性,如何利用几种常见草药的相生相克原理.

再辅以【祖传下来的活化土壤、激发植物生机的特殊引子】(巧妙地将【灵泉水稀释液】的效果模糊化处理)来防治虫害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解释了一遍。

他特意强调:“其实,这其中也借鉴了我们中医的一些理念。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调整个体平衡。我把这片菜地,这些蔬菜,也看作一个需要调理的整体。虫害,就好比是外邪入侵,而土壤贫瘠、植株孱弱,则是‘正气不足’。我用的方法,一方面是驱邪,另一方面也是‘固本培元’,增强植株自身的抵抗力。”

这番“医农结合”的新颖理论,让在场的农业专家们皆是眼前一亮。他们搞了一辈子农业,还从未听过有人将中医理论如此系统地运用到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细细品味,又觉得其中颇有几分道理。

副市长和几位领导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许。

“好一个‘医农结合’!苏城同志,你这个思路很有创新性嘛!”

副市长抚掌赞道。

苏城谦逊一笑,趁着气氛正好,话锋一转:“领导过奖了。其实这次能成功,也离不开厂里许多同志的辛勤付出。比如一直负责菜地具体管理的刘光天和阎解放两位同志,他们没日没夜地守在地里,功劳也不小。”

他顿了顿,似乎有些为难地继续说道:“只是,他们两家最近刚分了家,因为一些家庭矛盾,现在生活上遇到些困难,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我担心这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工作积极性。不知道厂里和市里,能不能考虑给他们这些有功之臣一些实际的帮助,比如协调一下临时住处,或者在工作安排上给予一些倾斜,让他们能安心为厂里、为市里的菜篮子工程继续做贡献。”

杨厂长一听,立刻会意,忙接口道:“领导放心,苏医生放心!刘光天和阎解放同志的困难,厂里一定妥善解决!他们是咱们菜篮子工程的功臣,厂里绝不会亏待他们!”

市领导们见苏城不仅有才干,还不忘提携下属,心中对他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视察结束,市领导一行人对红星轧钢厂的菜篮子工程给予了高度肯定,对苏城的表现更是赞不绝口。

临走时,副市长握着苏城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苏城同志,你很不错!希望你继续钻研,把这些好经验总结出来,如果能推广开来,对全市的副食品供应都是巨大的贡献!”

苏城明白,这句话的分量极重。他的机会,真的来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刘光天和阎解放耳中。当他们得知苏城不仅没有忘记他们的辛苦,还在市领导面前替他们说话,并且厂里已经着手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时,两个七尺男儿再也忍不住,当场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苏哥……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两人找到苏城,噗通一声就要下跪,被苏城及时扶住。

“以后好好干,别辜负了厂里和领导的期望。”

苏城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自此,刘光天和阎解放对苏城彻底死心塌地,真正做到了唯命是从。

苏城在轧钢厂内部,乃至部分市领导心中的分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四合院里,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这几位大爷,看着苏城如今的风光,再对比自家儿子对苏城的恭敬态度,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原先那点倚老卖老的底气,早已荡然无存。

他们隐隐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已经不是他们能够随意拿捏的了。

苏城的名声,也随着市领导的这次视察,开始逐渐走出轧钢厂,向更广阔的天地扩散。

解决了刘阎二人的后顾之忧,苏城也感到一阵轻松。

他巧妙地利用了这次机会,既获得了上级认可,又收拢了人心,可谓一举多得。

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

夜深人静,苏城站在自家窗前,望着天上的疏星。

市领导那句“推广开来”,在他心中反复回响。一个更大胆、更长远的计划,开始在他脑海中慢慢成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