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反季节蔬菜震惊领导!苏城挂帅研究所,特供药剂引爆农业革命!

换源:

  夜色如墨,将白日里喧嚣的轧钢厂悄然吞噬。

苏城站在自家窗棂之后,目光穿透稀疏的灯火,望向四合院深处。市领导那句“推广开来”的期许,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一圈圈涟漪。

一个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他脑海中缓缓铺展,不仅仅是红星轧钢厂的菜篮子,更是这片贫瘠土地上无数嗷嗷待哺的生民。

这几日,市里关于农业技术改良的风声愈发紧密。杨厂长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苏城这个名字,俨然成了他近期最常挂在嘴边的骄傲。

不出苏城所料,几天后,一封盖着市农业局红印的邀请函,由杨厂长亲自送到了他的手上。

“苏城啊,市里要召开一个农业技术研讨会,点名让你参加!”杨厂长拍着苏城的肩膀,语气中满是与有荣焉的兴奋,仿佛这邀请函也是他自己的一份殊荣,“好好准备,这可是个大场面,去的都是各区县的农业负责人,还有几位老专家。”

苏城接过那薄薄却分量十足的信笺,指尖摩挲着上面略显粗糙的纸面。研讨会,这正是他计划中的一步。他前世的农业知识,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如今终于有了重见天日的契机。他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将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一步步变为现实。

会议当天,市农业局的小礼堂内,气氛庄重而略带沉闷。

主席台上坐着几位面容严肃的领导,台下则是各区县农业战线的负责人,以及几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农业专家。

他们大多面带愁容,今年的年景不算好,粮食亩产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苏城一身洁净的中山装,坐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但他年轻的面庞与周围普遍的中老年人格格不入。

轮到苏城发言时,他平静地走上发言席,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

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也没有空洞的口号,他开门见山,直指核心。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目前我们面临的粮食问题,除了改良品种、增加肥水之外,我认为还可以从拓展种植空间和时间上寻求突破。”

台下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拓展空间和时间?这年轻人要说什么?

苏城继续说道:“我注意到,我们现有的暖棚技术,主要用于育苗和少量经济作物的越冬。但如果我们能对暖棚的温度、湿度、光照进行更精密的控制,就有可能实现反季节蔬菜的种植。”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设想:“比如,在寒冷的冬天,让我们的市民吃上夏天才有的新鲜黄瓜、番茄。这不仅能极大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更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满座皆惊!

“反季节种植?”一位戴着深度眼镜的老专家眉头紧锁,率先发声,“小同志,这想法太大胆了。温湿度控制谈何容易?北方的冬天酷寒,燃料消耗巨大,成本怕是难以承受。而且,光照不足,作物如何生长?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另一位专家也附和道:“是啊,风险太大了。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主粮产量,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还是不要轻易尝试。”

议论声四起,质疑、不解、甚至带着一丝轻视的目光,纷纷投向了苏城。

在这些经验丰富的农业“老前辈”看来,苏城的提议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现实的土壤。

这个年代,每一点资源都珍贵无比,容不得半点浪费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上。

苏城对这些反应早有预料。

他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他知道,单凭空想,无法说服这些务实的人。

“各位前辈的顾虑,我完全理解。”苏城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关于温湿度控制,我有具体的技术方案。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双层覆膜、火墙加温、以及夜间加盖草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温。至于光照,在冬季日短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人工补光,并非需要全程强光。”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前世早已成熟的温室大棚技术要点】,从棚体结构优化减少热量散失,到不同作物对光照时长的不同需求,再到通风换气防止病害的关键节点。

这些理论,在这个时代听来,既新颖又似乎触手可及。

“当然,任何新技术在初期都伴随着风险。”苏城话锋一转,目光灼灼,“我苏城愿意立下军令状,在红星轧钢厂的试验田进行小规模试点。一切风险由我个人承担,如果失败,绝不推诿!”

这番掷地有声的承诺,让原本嘈杂的会场瞬间安静了不少。领导席上的几位市领导交换了一下眼神,看向苏城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审视与赞赏。这个年轻人,不仅有想法,更有担当。

就在众人还在消化苏城这番惊人之语时,他从随身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青色瓷瓶,稳稳地放在了发言台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除了反季节种植技术,我还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研究成果。”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个不起眼的瓷瓶吸引了过去。

苏城拿起瓷瓶,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是我个人研制的一种‘植物生长促进及抗病合剂’。”

他举起瓷瓶,对着光线晃了晃,里面似乎是透明的液体。

“此合剂,以数种常见草药为基础,辅以特殊催化剂【稀释后的空间灵泉水】,能够有效抑制多种常见的植物病虫害,如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等。更重要的是,它能显著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植株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台下一片哗然。如果说反季节种植还只是一个大胆的设想,那这瓶小小的药剂,简直就像是神话故事里的仙丹了。

“小苏同志,你说的可是真的?”一位市领导忍不住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急切。

苏城微微一笑:“口说无凭,我带了几盆有些状况的秧苗,不妨现场一试。”

工作人员很快端上几盆叶片发黄、略带病斑的番茄秧苗。苏城打开瓷瓶,用一根细竹签蘸取了几滴透明液体,分别滴入秧苗的根部土壤。

在数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奇迹发生了。

不过短短十几分钟,那几盆原本萎蔫的秧苗,叶片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变得挺拔,原先的黄褐色也渐渐褪去,透出了一抹淡淡的生机。虽然变化细微,但在场众人皆是农业领域的行家,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这……这怎么可能?”那位先前质疑最厉害的老专家,此刻也瞪大了眼睛,几乎要凑到秧苗跟前。

会场内鸦雀无声,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神奇的药剂?

主席台上,主管农业的副市长眼神骤然亮了起来,他猛地一拍桌子,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

“好!苏城同志,你的才华和魄力,让我大开眼界!”

他转向农业局长:“老张,我提议,立刻成立一个以苏城同志为核心的‘新型农业技术攻关小组’,就挂靠在市农业局名下,专门负责研究和推广苏城同志提出的这些新技术!”

农业局长连连点头:“市长高瞻远瞩!我完全同意!”

副市长继续说道:“攻关小组的实验基地,我看就设在红星轧钢厂那片条件不错的试验田附近。轧钢厂方面,请杨厂长务必全力配合,提供场地和必要的后勤保障。市里,会从农业专项资金中拨出一笔经费,并给予最大的政策倾斜!”

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在众人心中炸响。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攻关小组,隶属市局,市长亲自拍板,这种待遇,前所未有!

苏城的心脏也忍不住加速跳动了几下。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任命苏城同志为攻关小组组长,全权负责相关的技术研发、实验和推广工作!”副市长最后补充道,一锤定音。

杨厂长早已在台下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作为苏城的“伯乐”,此刻只觉得与有荣焉,脸上的光彩比苏城自己还要盛几分。他立刻表态,轧钢厂一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攻关小组的工作。

四合院里,一大爷易中海若是知道苏城此刻的风光,怕是连算计傻柱养老的心思都要淡几分。他那套依靠资历和人情维持的权威,在苏城这种硬实力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秦淮茹呢?她或许会更加后悔当初对苏城的轻视,若是能早早交好,贾家的日子何至于此?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苏城深深鞠了一躬:“感谢领导信任!苏城定不辱使命!”

他终于拥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科研平台。他仿佛已经看到,一场由他亲手点燃的农业技术革新之火,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熊熊燃烧,照亮无数饥饿的角落。

研讨会结束,苏城婉拒了市领导留他吃饭的邀请,带着心中的激荡,踏上了返回四合院的路。

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刚踏进院门,就听到自家屋里传来母亲和妹妹们欢快的笑声。推开门,苏母正和两个妹妹苏小妹、苏小妮围着一张小桌子,借着昏黄的灯光,认真地缝制着什么。

“哥,你回来啦!”苏小妹眼尖,第一个看到了苏城。

苏城笑着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

“啥?市里专门给你成立了个小组,还让你当组长?”苏母激动得差点打翻了手边的针线笸箩,声音都有些颤抖。

苏小妮更是跳了起来,抱着苏城的胳膊:“哥,你太厉害了!以后是不是就是大官了?”

苏城刮了刮她的小鼻子:“好好读书,以后你也当大官。”

一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苏城看着母亲和妹妹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感觉之前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然而,这份喜悦尚未完全沉淀,院子里,三大爷阎埠贵那特有的、带着算计的咳嗽声由远及近。

“咳咳,苏城在家吧?听说市里又给你加担子了?真是年轻有为啊!”

苏城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这阎老西,消息倒是灵通。怕不是又闻着味儿,想来占点什么便宜了。新的身份,似乎也带来了新的“关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